— 2017 每日讀經 — 尼希米記 7:1-73

11/6/2017 星期一 尼希米記 7:1-73

「城是廣大、其中的民卻稀少、房屋還沒有建造…於是祭司、利未人、守門的、歌唱的、民中的一些人、尼提寧、並以色列眾人、各住在自己的城裡。」 (尼7:4,73)

在每日的讀經進度中, 每次讀到了家譜或一連串的人名, 對大部份人來說, 那就是屬最困難的地方: 不但枯燥無味, 而且難以與平日的生活連上關係。

我也難免不是例外中的一個; 但自從有一次到美國華府參觀了為了記念二次大戰時遭害的猶太人所建的「大屠殺記念館」之後, 對聖經中列舉人名的意義,有了些新的理解。

因為在一進記記念館之後, 每人手中就可以拿到一張小卡片; 這卡片的前面就是比照猶太人在納粹政府當時所有的身份證做的, 前面是一個人的名字、性別、和歲數。

但後面所記載的就是這個人在大戰時的經歷: 有些是幫助猶太人逃離納粹魔掌的「猶太人之友」; 但更多的是喪生在集中營的遇難者。

手裡拿著這張卡片, 再看到裡面的展覽, 就更容易把自已溶入展覽的內容之中了。

同樣的, 尼希米記第七章中一連串的人名,不只是尼希米第一次帶著回歸到猶大的家譜而己, 更是其中每一人、每一家族所代表的經歷。

雖然耶路撒冷的城牆修復好了, 城是廣大、其中的居民卻稀少、房屋還沒有建造(7:4)。城牆是公眾建築、房屋是各家的安身之處。

雖然當時回歸的會眾有四萬二千多人, 可能大部份的人還住在耶路撒冷城外, 個自討生活、求平安,沒有享受到城牆的保護。

每個人雖有他獨自的經歷, 但還沒有與團體性的建設連上關係, 這是尼希米所關心的議題。

今天, 在教會中何嚐不是如此: 單單教會的講台、主日學、團契、兒童、青少年的節目安排的好是不夠的;還要等到教會中的個各家庭都受到了建造, 才真正的是建築(硬體) 、與人(軟體) 同時兼顧的整全建設。

這是合其艱巨的工程, 只有教會中的每一人、大家同心合意的參與才有可能改變神家中居民卻稀少的事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