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2017 星期三 以斯帖記 3:1-4:17
「末底改託人回覆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 (斯4:13,14)
人在無法完全地掌握自己前途的現實下,只好找一些說法來解釋他所處環境的合理性。
中國人最喜歡用的是「緣份」、有緣或無緣不是人可以左右的,如此就輕而易舉的解脫了自己可能要負的責任。
然而,緣份不僅是帶有消極的色彩;而且是受到佛教影響所延申的觀念。對基督徒來說,這是不合真理、也不合我們身份的話。
聖經裡沒有緣份的觀念;因為我們知道神不止起初創造萬物、直到今天,神還是在掌管萬事、積極主動的參與人的生活、遭遇,為了使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
所以,基督徒的人生觀受到神掌權的影響、也是主動積極的。我們講的是機會、看的是機會、等的是機會;向機會回應、把握機會前行。
同時,我們對機會的定義是廣闊的;因為我們的視野是從神的角度出發,這些機會並不是完全的為了我自己的好處,而是要成就神在我身上的心意。
這就是末底改回覆以斯帖的話:「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
我們都喜歡這句話,也常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或別人。畢竟,把自己比成王后是一件能使自己心裡愉快的事。
但是,我們是否留意到這句話的上文呢?那是非常的嚴重、很有壓迫感、甚至帶有威脅的口氣:「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
原來,把握機會是要付上代價的;但是不把握機會的代價是更大 — 那是蒙拯救、和招滅亡之間的選擇。
但無論我們個人的選擇是什麼,都不能攔阻神旨意的成就:「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
如此看來,以斯帖的選擇該是很明顯了。
今天,我們怎麼來看自己的際遇?緣份嗎?顯然不是!機會嗎?應該吧!
但我們不能停在這裡,重要的是:神的旨意必然要成就;問題是:那其中有沒有我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