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每日讀經 — 以斯帖記 5:1-7:10

11/16/2017 星期四 以斯帖記 5:1-7:10

「哈曼就進去,王問他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當如何待他呢?哈曼心裡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不是我是誰呢?…於是人將哈曼挂在他為末底改所預備的木架上,王的忿怒這纔止息。」 (斯6:6,7:10)

不論是歷史故事、或小說、電影的情節當中,最能吸引人、及緊張懸疑的部份,就是善與惡的對比、好人與壞人的鬪爭。

在我們希望能看到除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局的同時,中間的演進過程也很重要。

寫電影劇本的人深知這一點,所以在緊張懸疑的過程中,不時的加上一點幽默、或丑角來疏解觀眾的情緒;但最讓人回味的故事當算是劇中的丑角、竟然是那個惡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以斯帖記中的情節發展、和佈局,要比所有類似的電影劇本早了二千多年。不但如此,以斯帖記所記載的不是人想出來的一個虛擬故事,而是歷史的事實。

當哈曼心有成竹的回答王問他:「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當如何待他呢?」時,他把自己能想到最大的榮華富貴說了出來,因為那一定是他馬上要得到的;但王心裡想的卻是末底改!

當哈曼趾高氣揚要為處死末底改所預備的木架時,萬沒有想到最後死在那五丈高的木架上的人竟是他自己!

在這個曲折緊張、懸疑不定的故事中,聖經對惡人哈曼的幽默、和諷刺是我們做為旁觀者的一大享受。

亞哈隨魯王雖然是其中最有權勢的人,可是除了在怒氣中的反應外,在其他事情上的判斷、從頭到尾都在聽別人的建議;似乎與一個大帝國君王的身份不很相稱。

所以,誰是整個事件發展的「推手」呢?不是亞哈隨魯王、不是末底改、也不是以斯帖;而是在斯帖記中未被提名的耶和華!

今天,我們不是自己生命故事發展的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如果當前也是在一個曲折緊張、懸疑不定的變化之中,我們可能沒有那個心情和雅緻來欣賞其中的幽默、和反諷。

但是我們知道:愛我們的耶和華神是一切事情發展的作者,這對我們是何等大的安慰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