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每日讀經 — 約伯記 21:1-22:30

11/26/2017 星期天 約伯記 21:1-22:30

「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你當領受他口中的教訓、將他的言語存在心裡。你若歸向全能者、從你帳棚中遠除不義、就必得建立。」 (伯22:21-23)

從前還在職場上班時,每隔一兩年、公司都會要求我們完成一個網上的職業倫理課程。在這個課程中,有一個特別的字常常被提到:” Quid pro quo” 。

這是一個拉丁文,照英文的翻譯就是”this for that” ,用這個換那個,非常簡單的字、非常通俗的句子。

起初,我還納悶:為什麼不用this for that就好了?還要用這麼文雅不俗的拉丁文呢?

原來,「用這個換那個」是人與生俱來的交易觀念,再加上人處處以自我為最高利益打算的心態,很容易就陷入以自己的身份為自己謀利的行為。

在政府的職位上這是貪污、在私人公司的職位上這是舞弊,這些都是履見不鮮的事。所以,公司用Quid pro quo這個重字來加深大家印象的用心,是可以被理解的。

其實,許多人對神的觀念、人與神的互動,也存著這個心態:無論神是多麼偉大,祂一定有某些地方要人的幫忙,否則神不必要這麼的在乎人,要人認識祂、敬拜衪。

所以,要想從神那裡得好處,非得先知道祂的需要是什麼:如果人知道神捎不到的癢處在那裡,他必定能很有把握的得到神的祝福。

約伯的朋友以利法、就是有這種錯誤的觀念;只是他表現的方式比一般人高尚、屬靈一點。

「認識神、領受他口中的教訓、將祂的言語存在心裡、歸向全能者、遠除不義…」這些都是對的,也是神要求人做的;然而,把這些事直接連到「得平安、福氣必臨到、必得建立」就有了問題。

因為,把這種因果關係放在一起,豈不是在賄賂神、要脅神、想要與神交換條件嗎?

「遠除不義、歸向神、認識神、將祂的言語存在心裡…」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但是其動機卻不是為了「得平安、福氣、和建立」;而是人對神愛我們的自然回應;這是關係的親密,不是買賣的交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