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018 星期一 箴言 13:1-14:35
「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 (箴13:22)
不論是來北美讀書後留下來、或直接到此工作的第一代中國移民來說,在這裡所經過的生活文化適應所付的代價,在逐漸好轉的經濟狀況下,自己再回頭看看;這一切似乎都是值得的。
就是因為在起步困難中的經歷,勤儉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花錢總是得三思的;再加上好轉的經濟狀況下,自然而然地、資財就漸漸積存起來了。
歐美人士的理財觀念是:壯年積財是為了老年花;最成功的人生理財是花到進棺材時,正好把所有的錢都花完了;該玩、該享受的也都盡興了。
中國人不是如此:花不完的錢留給自己的子孫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們在自己的週圍可以看到不少這些現象。
有不少的朋友們的孩子是屬於Y世代,生於1980-90年代; 2000年的.com、及今日的高科技時代正值他們少壯年歲工作的高峰,所以,他們根本不需要父母的資助,甚至有不少第二代的孩子在資財上比父母還豐富。
怎麼辦?這真是個有趣的問題。
一個從小教孩子的是上進學習、努力事業、積存資財…的人,當有一日孩子們都做到了、突然發現自己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影響、幫助下一代了;他心中悵然若失之感是不難想像的。
箴言說的是:「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這裡的「產業」顯然比「資財」要廣泛的多:價值觀、人格操守、信仰、EQ…都是我門可以為子孫遺留產業。
但這些產業是要花時間、有耐心長期的身教影響的結果,並不是在遺囑中給子孫的遺產後多加幾個零就可以解決的。
我給子孫遺留產業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