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18 星期二 箴言 15:1-16:33
「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棄絕管教的、輕看自己的生命,聽從責備的、卻得智慧。」 (箴15:31,32)
沒有人願意被責備,因為在責備之先必先有錯;接受了責備、也等於認錯了,甚至更進一步的,開始願意接受錯誤的後果、和補償、改正的行動。
即然如此,不論是責備人的人、或是被責備的人,都得小心謹慎的來看這件事。
所以,在責備之前、有的是以建議開始,不但是建議還是小小的建議;或是提醒,更是溫馨的提醒;或是批評,而且是善意、建設性、對事不對人的批評。
當自我的保護網過多、太厚了之後,人不但自己聽不得責備,也不願意去責備任何人。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見得就從此更和諧,反而更疏遠、孤獨了。
這種傾向似乎在西方社會特別顯著,所以自來到北美之後,常不自覺的懷念少年時朋友之間的直率與真誠。
怎麼樣來打破這種循環呢?
「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他(聖靈)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18);「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3:16)。
好不好先讓自己打開、做一個願意聽到建議、被提醒、接受批評、聽從責備的人開始;這不僅對事情的處理、更是對生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