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2018 星期三 耶利米書 39:1-40:16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提到耶利米、囑咐護衛長尼布撒拉旦說、 你領他去、好好的看待他、切不可害他.他對你怎麼說、 你就向他怎麼行。護衛長尼布撒拉旦…打發人去、 將耶利米從護衛兵院中提出來、 交與沙番的孫子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帶回家去。 於是耶利米住在民中… 耶利米就到米斯巴見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 在他那裡住在境內剩下的民中。」 (耶39:11-14,40:6)
4/9/1945破蹺, 德國科森堡集中營內一個囚犯被納粹黨的手下送上刑場。數天後,盟軍勝利了;然而,39歲的潘霍華已獻身在殉道者的祭壇上。
潘霍華是一位出色的神學家,也是我最愛的作者之一。 他的著作不多,但他的每一本書幾乎都是經典之作。
潘霍華在歐戰爆發的前夕,正在美國訪問講學,他的親朋好友都勸他不要回去。他的回答是:「 假如現在我不跟我的同胞一起分擔當前的試煉, 將來我便沒有資格與他們一起重建復原後德國基督徒的生活。」
耶利米也是一位生活和講台一致的先知。他在耶路撒冷被圍困的時候,冒著成為賣國賊的誤解,宣告神要以色列歸降巴比倫的信息。(38:18)
現在,耶利米的話應驗了,假先知的謊言也拆穿了。耶路撒冷除了少數老弱婦孺、毫無利用價值的人被留下之外,其餘的人都要被迫穿越七百哩酷熱的沙漠,被擄到巴比倫去。
然而,幾乎征服了世界的尼布甲尼撒王,竟然指定要給耶利米自由選擇的權利。
耶利米過去被人嘲笑、在獄中幾乎喪命;如今,他有權帶著王的承諾到巴比倫去過一個完全自由、受王禮遇的安定生活。
但耶利米選擇了繼續留在一生所居住的耶路撒冷。
在一個人力、資源和物資缺乏的環境中,對於一個60多歲,該退休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
但是,耶利米早已不以自己財富的多寡、生活舒適的與否來判斷人生的機會。
他一直仰望神的恩典。對他而言,每早晨都是新的(哀3:23)。
所以他毫不猶豫地選擇留在混亂、貧窮的耶路撒冷。
他相信神要為著祂自己的榮耀,興起這批人做祂的子民; 他的工作還沒有做完。
在大家都想著趕快多賺點錢、好提早退休的今天,我的選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