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018 星期二 馬太福音26:47-56
「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麼。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麼,我天天坐在殿裡教訓人、你們並沒有拿我。但這一切的事成就了、為要應驗先知書上的話。」(太26:53-56)
四本福音都以不用的角度、以許多的章節,來記載主耶穌被捉拿、受審、上十字架、及復活的經過。
這不僅因為其中過程的起浮疊起、發展出人意料;也由於這個事件、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我們不得不探索這中間蜘絲馬跡的一切細節。
從經文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不論是門徒的氣憤填膺、和驚慌錯亂;祭司、長老、和眾民的來勢洶洶;以及彼拉多的升堂公審…都是在一個極度動亂不安的場景中履履出現。
在這動亂中,最受不公平待遇的影響、最應該據理力爭的人本應是耶穌;但其中最冷靜、最清晰地掌管一切發展過程的人、也是耶穌。
彼得氣憤填膺的動了刀,耶穌卻對他說:「動刀的必死於刀下」;如果耶穌真的需要被救,十二營多天使來也會馬上來、不需要彼得一人的血氣。
祭司、長老、和眾民來勢洶洶、帶著刀棒的圍上來,卻遇到了耶穌冷靜問他們的問題:「我天天坐在殿裡教訓人、你們並沒有拿我;為什麼現在你們要帶著刀棒、來如同拿強盜麼?」
原來,這發生的一切,不是人的安排、也不是事情自然的發展;而是隨著主耶穌自己選的時間、自己選的地點、自己選的方式進行著。
彼得的動刀、展示了門徒(我們)的軟弱;眾民帶著刀棒、表現了人只會起哄的盲從;主耶穌天天坐在殿裡教訓人、但他們沒有拿祂,是因為在主耶穌選定好時間之前、他們沒辦法拿祂。
主耶穌的最後一週,把人本性的浮淺和醜陋澈底的顯現出來;同時,也把他為這些浮淺醜陋的人們上十字架的定意很清楚的說明了。
主耶穌對彼得說:「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祂對祭司、長老、和眾民說:「但這一切的事成就了、為要應驗先知書上的話。」
主耶穌對祂心愛的門徒、和要捉拿衪的暴民、講的幾乎是一樣的話。
今天,祂對所有世人的心意也是同樣的憐憫;這就是天上的王與地上的王不相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