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2018 星期日 馬太福音27:27-37
「在他頭以上、安一個牌子、寫著他的罪狀、說、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馬太福音 27:37)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中國人的諺語,也是給在政權爭奪中打滾的人一個最好的警告:成功了,你就是合法的、可以稱帝稱王;失敗了,就是非法的、注定了要被稱為寇賊的下場。
至於其間的過程只有詭詐、和強權,人是無法在那裡找到準則、和正義的。
這種對公眾事務無耐和消極的心態,歷代以來、不知道抹殺了多少年青人對理想社會的公義追求。
耶穌上十字架的罪名也就因為他是「猶太人的王」。
照世界上的道理來說,耶穌要當猶太人的王;但是祂失敗了,只能落到為寇為賊的下場。
雖然,那只是巡撫兵丁對耶穌的戲弄;但對於當時的羅馬帝國政權來說,卻一個非常強而有力的判決:要在羅馬帝國的境內、自稱猶太人的王,這豈不是在造反嗎?
造反不成、就要被稱為流寇,這是理所當然的。
難怪羅馬人會嘲笑耶穌的不成氣侯;猶太人要趁勢落井下石、除掉一個在他們在宗教信仰上的眼中釘。似乎,雙方面都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然而,我們今天不論從整本聖經的啓示、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事實來看:耶穌的確是王,只是他的王國比猶太人的國大了許多;對羅馬帝國的政權來說,耶穌的確是在革命造反,祂不但革命成功、還把整個歷史的走向更改了。
因為,耶穌的革命不是從槍桿子裡帶出來的,而是從祂十字架上的柔和謙卑中所發出的榮耀所成就的。
衪以恩典回應嘲笑祂的人,以自己的生命挽回離棄衪的人;祂的國度跨過了種族、文化的界線,祂的子民因祂的愛而聚集、為祂的使命而獻身。
這不是一個沒有準則、和正義的改朝換代,而是許多生命同被翻轉的人生見證。
馬太福音是一個王的記載,兵丁不經意的這個戲弄 — 「猶太人的王」卻成了這本福音書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