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019 星期一
「到了晚上、因為這是預備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有亞利馬太的約瑟前來、他是尊貴的議士、也是等候神國的,他放膽進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 (馬可福音15:42,43)
主耶穌的上十字架、受死、復活中間有許許多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對比,但在這些對比當中,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該在的不在、該說的沒說、該看到的沒看、該做的不做。
在整個的過程中,大部分的門徒都不見了,只有彼得、和那位丟了麻布赤身逃走的年青人(14:51) ;而且彼得在該說話的時候、卻極力的否認耶穌。
雖然有些曾跟隨耶穌的婦女(15:40)、和同耶穌同上耶路撒冷的婦女(15:41) ,站在遠遠的地方觀看,她們沒有、可能也無法為耶穌做什麼。
只有這位原來應該是敵對耶穌的亞利馬太的約瑟,反而放膽進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
這位約瑟是尊貴的議士、他是屬於常常被耶穌指責的有權有勢的官員,但馬可福音卻特別的提到他「也是等候神國的」;可見得他是一個特別的官員。
因為,當時等候神國的人應該不少,但他們卻沒有辦法把被釘在十字架的耶穌與神的國連起來。
但這位約瑟、卻能夠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的那一天晚上、他放膽進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
他需要膽量去求耶穌的身體,因為一方面、他是利用了他身為議士的特權,但另一方、他也有可能因此而得罪了彼拉多。
他不但要了耶穌的身體,還連夜的用細麻布把耶穌裹好、安放在磐石中鑿出來的墳墓裡,又滾過一塊石頭來擋住墓門。(15:46) 這是當時一個人對去逝家人、所能做到的最大程度了。
許多人都失敗了,但神還是會安排衪所挑選的人、在那最關鍵的時間,做好祂要做的事。
今天,我們還是不由自主的想、神該用我們所熟悉的、大家都共認是屬靈人來做屬靈上重要的事;但是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衪隨己意揀選衪要使用的人。
不像主門徒的人做了門徒應該做的事;那大家原都以為最親近主的門徒卻都失敗了。
所以,我們對別人不能只憑外表的印象看人;對自己也不需要太自信。
我們所能做的只是信靠順服、求神的恩典和憐恤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