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2019 星期四
「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 (路加福音5:8,9)
一個人的言語行為與他對自己、對他人、以及對環境的認知有很大的關係。
有一天,大畫家鄭板橋到一寺院遊覽。主寺看他其貌不揚,衣著破舊,就隨便說了聲「坐」,對泡茶的說了聲「茶」。之後,主寺見鄭板橋欣賞寺內的雕刻字畫,娓娓道來,十分內行,心想他該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就改口說:「請坐」,回頭對泡茶的說:「泡茶」。
此時,來了些達官貴人,主寺笑臉相迎,十分熱情;這些貴人見鄭板橋也在座,一個個上前向他問好。
於是,主寺向貴人打探那老頭是何人,才得知是鄭板橋,不免大吃一驚;馬上變了態度,跑上前向問好,拿出紙筆,希望鄭板橋能留下墨寶,他就揮毫寫下這付對聯 :「坐、請坐、請上座;茶、泡茶、泡好茶 」。
在路加福音第五章,彼得對耶穌認識的進展、也有異曲同工之效:剛開始是被耶穌點名、要上他的船,而且要他把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彼得照著做了。
耶穌講完道之後,又要彼得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這一回彼得就有點不耐煩了:「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是他還是勉為其難的照做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5:5)
到這個時刻,彼得對主耶穌的認識還停在夫子、老師、師父上面。
但「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5:6,7) 之時,彼得對主耶穌的認識蹴然從一般的夫子、到了掌權萬有的神了!
因而,當他同伴們在歡喜快樂的收網之時,彼得卻「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是的,當一個人真正面對面的遇見神的時候,他想到的不是可以從神那裡得著什麼好處,而是他自己是多麼的不配:一個有罪的人、是無法在神面前站得住的。
今天也是如此,如果不是主耶穌寶血的遮蓋,有誰能「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希4:16)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