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2019 星期三
「彼得說、主阿、這比喻是為我們說的呢、還是為眾人呢。主說、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 (路加福音 12:41,42)
儆醒的生活不是很好過的。
記得在服兵役的時候,一件最不情願的事就是晚上被排到哨兵的值班。因為不僅要犧牲那近二小時的睡眠時間,還得強忍著不打瞌睡;免得被查哨的發現後、有更慘的後果。
當主耶穌對門徒講到儆醒的時候,相信彼得的心情與我當年值哨兵有一些類似。他巴不得這些事不會落到自己身上,因比他斗膽的問主耶穌:「主阿、這比喻是為我們說的呢、還是為眾人呢?」
從12:22一直到12:55都是記載著主耶穌對門徒的講話,彼得其實可以不必再問。所以,耶穌也不直接回答他;倒反問他:「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
這也就是說,主耶穌講的對象是「主人派他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的」;這就是事奉主的門徒。
今天所有的基督徒都是主的門徒、也是事奉主的人;而主的家就是教會。所以,在屬靈糧食上供應的責任、也應該在每一位弟兄姊妹的身上 — 這就是主耶穌所指的儆醒。
如果一個教會的屬靈供應不夠,負責的牧師長老雖然要負責;但我們一般的會眾也不可能像彼得用一句話:「主阿、這比喻是為我們說的呢、還是為眾人呢?」、就想逃脫自己的責任。
其實,不僅是主日學老師、或帶領查經的同工,教會所有的聚集都有屬靈的內涵、教會所有的事奉都是屬靈的學習;這是你和我都在參與的、也是你和我一起在供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