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5:29-32

7/23/2019 星期二

「父親對他說、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路加福音 15:31,32)

浪子回頭的故事不是停在24節的「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而是32節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可見得雖然它的主題重點是在「為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理當歡喜快樂」;但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達到同樣的結論,而且、照一般雙重發展的故事結構來說,第二段的平行要比頭一段重要。

我們也可以從連續三個比喻之前的「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喫飯」(15:2) 得到同樣的證實;原來主耶穌是為著這些私下議論的法利賽人和文士講的。

一個從養尊處優的環境長大的人,多少總會以自己特權的優勢來檢驗別人的行為。所以法利賽人和文士對失羊的牧羊人、及失錢的婦人雖然可能生發一些同情心,但還是不覺得那是與他們有什麼關係。

然後在浪子回頭的比喻中,法利賽人和文士也無法把他們自己與浪子連結在一起;所以,一直要等到大兒子與父親的對話,才知道主耶穌在講他們。

照一般人要爭求公平待遇的心結來看,大兒子的抱怨也是合理的:他認真做事、從不違背父旨,他是可以期盼從父親那得到更大的歡欣。

但他的問題在把與父親的關係建築在員工與顧主的關係上:「我服事你這多年…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15:29) 。

事實上,父親的產業終究還是他的,那為什麼會把為自己家裡做的事、當成是為父親做的事呢?

會不會他斤斤計較怕弟弟回來之後,父親還會再把一部分的家產留給弟弟呢?不論如何,他看重父親的家產比與父親的關係來得重要。

這不僅是這大兒子的問題,也是今天很多自認為屬靈人的問題。他們照自己的標準來定對別人的要求;他們自己努力追求、也要求別人像他一樣。

但是,他們忘記了天父的產業是很多的、天父的心胸是寬廣的;不論天父對別人怎麼樣好、該給他們自己的那一份一定還是一樣豐富的。

知道有這樣的父親、我們做子女的該是沒有什麼擔心和氣忿不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