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10:1-20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10:1-20

12/12/2016 星期一 路加福音 10:1-20

「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 (路10:20)

回應主的差遣、事奉主,不但是一件容耀的事;而且,當親身經歷主所賜的能力,顯明在我們的事奉時,心中的興奮及歡喜是不可言喻的。不論在教會中的事奉、或在短宣傳福音,這都是我們所經歷的。

所以,當起初讀到「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時,不明白為什麼主耶穌要在門徒們興奮的時候,非得要澆這盆冷水?

難到主就是這麼嚴肅、總是要掃別人興的嗎?不可能!因為祂自己一直就是一位滿有感情的人。

或許,祂擔心門徒們一時興奮過頭,以後在事奉中遇見了難處後,又極度的失望?

情緒上太頻繁、太大的起起浮浮,對人的身心不好?主耶穌好體貼門徒們!雖然有這個可能,但還是缺乏說服力。

我想,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從這兩個「不要因…就歡喜,要因…歡喜」的對比開始著手。

原來,歡喜(rejoice)是指一種從內心深處的需要、被滿足了以後,所產生的幸福、快樂的感覺。

這不同於一般所說的快樂、高興;因為那些是從環境、場合而產生的一時感受。

所以,「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指的是福音的果效。

對一個重生得救的人來說,那接受了主所帶來的生命改變是巨大無比的;救恩成他在生活中,作為新人、活出新樣式的泉源。

他一生最大的事、最能讓他在內心深處有喜悅感的是福音、也就是主耶穌。

從這個源頭而發出愛神、愛人的心和事奉,是深切、而能持久的。

反過來說,一個人只能因為自己事奉的果效而歡喜、快樂的話,這是否已經本末倒置了?

是有一些弟兄姊妹、情願在教會參加各種各樣的聚會、熱心在各種各樣的事奉上;卻不願意在家庭裡、在工作上盡上自己該盡的責任。

這是不是該好好檢討自己因什麼歡喜的時候了?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9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9章

12/11/2016 星期日 路加福音 9章

「約翰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與我們一同跟從你…他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主阿、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作的麼?」 (路9:49,54)

路加福音 9章的篇幅雖然很長,共有62節,但我們很容易看出來它的內容集中在對門徒的差派、教導、及對委身的要求。

我們印象很深的是主對委身的要求:「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9:58)、「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9:60)、及「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9:62)。

然而,當我們一旦委身願意來嚐試到主面前,對自我開始有一些要求時,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標準、甚至自己還達不到的理想,加諸於別人身上了。

就像是雅各、約翰,這兩位最委身的門徒,撇棄了一切跟隨主,真算是有心人了。然而,接下來他們就難免有這個心態來看別人:你為什麼不能像我一樣的委身於主呢?

這種自義的心態從49及54兩節,他們對別人奉主的名趕鬼,不接侍主的撒瑪利亞村莊的反應看得出來 – 這豈不是有點像法利賽人嗎?

但主的福音卻不是如此。越懂得福音、越能體會主恩的人,對自己的要求雖然很嚴;但是對別人還是能像主一般的柔和、謙卑。

因為,一個接受耶穌為主、親嚐主恩的人;他有勇氣誠實的面對自己,他知道他的不足、他認識主的恩典、他了解他的身份。

所以,主斥責雅各、約翰的言行:「不敵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9:50)、「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9:55,56)。

求主讓我有一顆像祂一般柔和的心;我可以嚴以律己,因為那是回應主對門徒的呼召;但是,我得寬以待人,因為我的目的不是在讓人知道我有多委身,而是要把人完完全全的帶到主的面前。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8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8章

12/10/2016 星期六 路加福音 8章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他們又懼怕、又希奇、彼此說、這到底是誰、他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他了。」 (路8:25)

曾經聽過正在難處當中的弟兄姊妹有這樣子的分享:「我知道神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掌管世上萬事的主;但是我不知道在這件事上,祂是不是會給我預備一條出路?」。

這就是我們的困難:我們信,但是卻不知道怎麼樣把信心用在現在所遇到的環境中。

耶穌在世時,門徒們也有類似的困撓:當湖上忽然起了暴風、船將滿了水時,門徒看到的除了那隻快沈下去的船之外,還有在船上睡覺的主。

在這當中,我們也看到一個諷刺的畫面:如果有安詳的主同在,為什麼還慌亂呢?

主斥責的不是門徒們為何叫醒祂,而是起暴風的天氣。可見得主並不在意祂的睡眠被打斷。

然而,主卻質問門徒們的信心在哪裡 – 不是沒有信心、而是信心在哪裡?

祂要門徒想一想:信心的內容在哪裡?信心的對象在哪裡?信心的表現在哪裡?

什麼是信心的內容?就是主的話。即然主已經說了:「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8:22),門徒們就應該可以渡到湖那邊去;雖然這並不表示一路上不會有風浪。

什麼是信心的對象?就是主自己。有主在我的船上,我就不怕風浪。當一切平常習慣的依靠消失了之後,就是再一次體驗主同在的最好機會。

什麼是信心的表現?生活中的舉動、與對主的認識可以相對應。認識主多少、就有多少的信心。

在當時,門徒們已經看到了主耶穌醫病、趕鬼、及行各樣的神蹟;但顯然還沒有了解祂也是掌管大自然一切現象的主。這就是他們有這個驚歎的原因:「這到底是誰、他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他了」。

今天,我們都讀過、也看到了主在各方面行的神蹟及大能。

如果我們再說:「我知道神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掌管世上萬事的主;但是我不知道在這件事上,祂是不是會給我預備一條出路?」,那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主給我們的這個問題:「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7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7章

12/9/2016 星期五 路加福音 7章

「所以我告訴你、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於是對那女人說、你的罪赦免了。同席的人心裡說、這是甚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路7:47-49)

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不論是基督徒、慕道友、甚至從沒有到過教會的,很少有人可以說他從來沒有聽過耶穌的。

但是每一個人對耶穌的認識都不一樣、與耶穌的關係也不一樣、最重要的是,他存著什麼心態來看耶穌,決定了他對神恩典的回應。

在路7:36-50的事件中,與耶穌同席吃飯的有主人西門、其他的客人、還有這位不請自來、站在耶穌背後、拿香膏抹耶穌腳的女人。

他們都認識耶穌,都是猶太人、都知道律法、都有宗教信仰、甚至都信同一位神。

然而,西門雖然在大多數法利賽人在反對耶穌的環境下,身為主人、晏請耶穌,應該是相當不容易了;然而,他心裡還是對耶穌存著懷疑的態度,用自己預設的角度來衡量耶穌的言行:「..看見這事、心裡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7:39)!

同席的其他客人,更是存著觀望的態度,以自己的宗教、律法背景,冷眼來看所發生的事。所以他們的結論是「這是甚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7:49)。

只有這一句話都沒說的女人,她是充滿了感情的、不顧別人的恥笑,把她對耶穌的感激在眾人的面前(這也許是她在許多失敗嚐試之後的第一個機會),盡情的表現出來了!

為什麼她會這樣做呢?因為她的生命已經被耶穌改變了、她良心上的虧欠已經被耶穌免了(7:41-47)。她在這個晏席中得到的更多:她(在神面前的罪)被赦免了!

然而,西門花了好大的勁、存著一顆好奇的心,但在無法把自己的前設觀念拿開;用了自以為是的理智、堵住了對神的愛心。所以,他所能得到的還只是自己原來的那一點。

同席其他的客人,雖人在席上、卻心不參與、隔岸觀火;得到的只是更大的疑惑 — 「這是甚麼人」;入寶山而空手回、多麼可惜!

今天,我也是個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是。我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態來見耶穌?

感恩?熱情?好奇?習慣?理智?分析?– 這決定了我可以從耶穌那得到什麼!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6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6章

12/8/2016 星期四 路加福音 6章

「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 (路6: 27,28)

為什麼基督教在四百年之內,從一個被壓迫的一小群人變成了羅馬帝國的「國教」?

這是歷史學家很有興趣的問題。雖然專家們不見得有統一的答案,但至少他們都承認:那是一個從民間草根所形成的力量,在三百年之間,影響大到連皇帝都不得不為了帝國的生存而採取了一個接納、推崇的立場。

因為,基督徒的做法與那時的社會價值觀完全相反:羅馬社會在性和情慾上是開放的;但基督徒是極端的保守。羅馬社會在階級區分上是極端的保守;但基督徒卻是非常開放、接納不同背景的人。

基督徒不僅照顧教會裡的人,也同樣的照顧教會外面的孤兒寡婦。所以,它像一塊磁石,吸引了所有它能接觸到的人。

因為,基督徒以基督的愛去愛,不是從慾望而來,而是表現在服事上。基督徒愛敵人像愛自己的弟兄一樣,這不是由於對方是敵人、或是弟兄的緣故,而是因為基督、和基督的命令。

人憑自己的本性是永遠無法了解這種從神而來的愛;它是從上面來的。對一般人來說它是很新鮮、有些奇怪、無法解釋、但卻又很吸引人!

人都愛可愛的、人的愛都期望著愛一些的回應;但愛敵人的愛只是一個付出、不指望有什麼結果的;所以,這是違反人性的愛。

這種愛是學不來、也求不到的,只有主耶穌能把這種能力給出來;而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是接受而已。

籍著耶穌的話、和從聖靈而來的能力,我們把愛敵人的德性、編織在我們本性的每一根纖維裡。

就像我們的本能一樣,除非到時候用它,我們真不知道自己居然還有敵人的能力!

「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 — 愛的真諦不是感覺、而是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