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5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5章

12/7/2016 星期三 路加福音 5章

「這事以後、耶穌出去、看見一個稅吏、名叫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 (路5: 27,28)

人都喜歡多多的得到神的祝福、常常得到福音的好處。事實上,這也是我們傳福音時常對別人講的話。

人難免希望主耶穌在他的生命中增加一些好事,我們對接受祝福也是毫無困難的。

但是,如果主耶穌要從我們身上拿走一些習以為常的便利,我們就不見得高興的起來了。

更不可思議的是:根據福音書的記戴,主耶穌對門徒的呼召常是深深地打斷了他們從前的生活形態,而不是為人錦上添花。

主的呼召給人一個新的關注、新的視野、及新的優先次序。祂的呼召常震動原先深藏在我們心中的安全感,但那帶來的卻是一個新祝福的境界、及屬靈生命更上一層樓的成長。

主耶穌對利未(馬太) 的呼召雖然是這麼樣的直接、簡潔;但利未的回應是更耐人尋味:「他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

如果利未没有起來、跟從了耶穌;仍然坐在稅關上,跟耶穌交談幾句、向耶穌要一點祝福、求耶穌幫他解決一點眼前的難處;他的生命改變的不會太大,神可以用他的地方也不會太多。

今天,耶穌也與我的生命有了一個交接點;耶穌向我要的是什麼呢?我想要的是什麼呢?我的反應是什麼?我锝到的又是什麼?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4:1-24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4:1-24

12/5/2016 星期一 路加福音 4:1-24

「耶穌被聖靈充滿、從約但河回來、聖靈將他引到曠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那些日子沒有喫甚麼,日子滿了、他就餓了。」 (路4:1,2)

在我們的觀念裡,從神而來的祝福應該帶來的一定是平安、喜樂、及順利;但是,聖經卻找不到這種邏輯。

就像主耶穌的傳道,是以聖靈的降臨、天父的肯定開始的:「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3:22) 。然而,這麽大的祝福與肯定後,接下來的是很大的試探與考驗。

這不是為了給我們做榜樣而擺出來的例行公事;因為主耶穌以完全的人來接受這些試探,祂所遇到的試探,與我們中間的任何一個人、在相同試探情況下的艱難是一樣的。

所以,為了準備在屬靈爭戰中所需要的力量、勇氣;神的祝福可以是以困難、苦難、與試探的形式出現的。

雖然我們希望是一條平坦、順利的道路,走向屬靈的高峰、成聖的終點;但神給我們預備的卻是一個崎嶇險峻的小道。

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這些的困難、與試探是祝福的一部份;是為了我們可以更有效的、更有能力的事奉。

仔細回想,從起初在人後的一點事奉、到站在人前宣講神的話語;那一樣事奉的成長是不在困難中起來的?

神的恩典、和生活上的困難不是不能相容的。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3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3章

12/4/2016 星期日 路加福音 3章

「眾人問他說、這樣我們當作甚麼呢。約翰回答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又有稅吏來要受洗、問他說、夫子、我們當作甚麼呢。約翰說、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又有兵丁問他說、我們當作甚麼呢。約翰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 (路3:10-14)

一篇好的講道,應該是能打動人心的道,這是聽道人的想法。

然而,對一個講道的人來說,人的感情卻不是他所追求的目標,而是他的意志。

因為,感情有起有浮,再高的熱情也會有冷卻的時候;但是意志是一個人行為的動力、是基本觀念上的轉移,可以影響到他以後整個的生活。

但是,只追求理智的分析、意志的改變還是美中不足;一篇好的道,「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徒2:37),那是意志的改變加上感情的激動。

施洗約翰就是一位大有能力的傳道者。他的信息直接了當、毫不客氣的指出眾人的罪(3:7-9)。

不論是眾人、稅吏、兵丁聽了他的道之後,都有一個同樣的問題:「我們當作甚麼呢?」。

這表示這些聽施洗約翰講道的人,不但是意志改變了、感情也激動起來;再更進一步的希望知道在行為中,該要馬上有什麼樣的改變?

這篇道,除了影響到人的意志、感情之外,還有行為,該是最有效的道了!

除此之外,講道的、和聽道的互動:講的清楚、聽得明白、問到要點、答的準確,也是我們所羨慕的。

對同一個問題,施洗約翰為不同人提供了不同的答案,都與他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有關。難怪有人說關聯性(revelence ),是當今講台一個很大的挑戰。

關聯性不僅只是講道人的難題,其實,聽道的人也有很大的責任。

如果說者諄諄、聽者渺渺,講道的人很難一直維持他獨白(monologue)。

講道、和聽道是一種對話(dialogue);如果沒有這些人提的問題,施洗約翰怎能有這麼好的答案呢?

在一味的尋找好的講道之時,是不是該先問自己是不是一個好的聽道者?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2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2章

12/3/2016 星期六 路加福音 2章

「他們急忙去了、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既然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凡聽見的、就詫異牧羊之人對他們所說的話。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復思想。」 (路2:16-19)

在經歷一件不尋常的事件之後,人都難免的要把自己的經歷與認識的人分享,讓大家與我再一次經驗這件不尋常的事。

這是好的。事實上,今天在許多講論人際關係的課程中,都非常強調在良好的溝通之中的公開性、誠信化、及透明度。

當我們在現有的承諾關係中(例如:父妻、子女、雇主員工、同事同儕、朋友),有無意間的妥協、說了不做、甚至傷害了對方時,有好的溝通尤其重要。

在人生的路程當中,與一起同行的人分享我們的計劃、希望、夢想是件喜樂的事。

甚至,有時我們在做錯事了以後的認罪,也需要是公開、與透明的。

但是,在人自我本質的最深之處,還是有些是別人不能了解的、也是自己說不出來的思念。

這是一個人存在的本體中神聖的一面,我們內心、和外在力量的來源;也是靈裡得到滋養的泉源。

對信基督的人來說,這就是聖靈居住的地方、我與神的靈交之處。

在耶穌降生時,牧羊人聽到了天使的宣告、急忙照著去做、也看到了天使宣告的成就;他們當然興奮的要告訴其他的人。

凡聽到的人也都詫異他們的話;然而,這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對他們的影響來說,就只止於一夜的詫異了。

然而,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復思想;這成為她一生力量的泉源、幫助了她將來要面對的一切喜怒哀樂。

我是不是也有那安靜的一面,把重要的事存在心裡、反復思想?

開放與關閉、給出去與留下來,是生命中的自然旋律。

在這忙亂的世代裡,不要輕易的捨去存在心裡、反復思想的機會。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1:39-80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1:39-80

12/2/2016 星期五 路加福音 1:39-80

「孩子阿、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因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預備他的道路,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 (路1:76-79)

不論在那一種環境當中,人總是要有一個希望、和目標,做為生活的動力。

對一般人來說,環境與目標互相影響:在什麼環境下,就會產生相對應的目標。例如,在上中小學時,目標就在上一所好大學。

但這一類的目標是不能持久的,一旦上了大學以後,一定要找另一個目標取代,否則就失去了生活的動力。

這是我們一般人的寫照。然而,有些人從小就知道自已生命的目標是什麼。

對他們來說,不同的環境只是一種暫時性的過程,他們不需要尋找目標,因為他們非常知道自已生命的意義和目標是什麼。

施洗約翰就是一位這樣的人,他從母腹中就被神揀選,做先知、為主耶穌預備道路。這在他出生時,他父親撇迦利亞的預言(2:67-79)就說明了。

其實,這段預言不僅是為施洗約翰寫的,它同時也感動了世世代代許多的基督徒,把神憐憫人的心腸帶到人群當中。

有一次在一位弟兄短宣的代禱信上,讀到了這一句話:「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做信的結束,令人感動。

下久,就聽到他辭去了高薪的工作,全時間去傳福音、事奉主。這就是因為他找到了他人生不變的目標。

其實,主耶穌在升天之前給我們的大使命,就很清楚的把我們人生不變的目標也確定了。

雖然,我們不見得都有全時間事奉主的呼召,但「要行在主的前面、預備他的道路,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我們實在不再需要一再地看環境來修正我們的目標了:讓我們看到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他們的腳引到與我們一起的平安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