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馬可福音 3:1-19
11/4/2016 星期五 馬可福音 3:1-19
「又問眾人說、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呢?他們都不作聲。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法利賽人出去、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 (可3:4-6)
行善事是每一個人都願意去做的;但真正能去常行善事的人卻不是很多。
可能是心裡願意,環境、與機會卻不能合作。
因為,當一個需要行善的環境來到時,從來不是我們心裡想要的場合。
雖然在學校、在教會學了很多可以幫助人的知識和技巧,但事情真正來的時候卻常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
世上的事,總是比書上寫的要複雜;我們遇到的事多是在灰色地帶、而不是那麼的黑白分明。
解決的方法總是比自己學到的要困難一點;我們的適應力不但要強,而且要準備全人全身的參與,不是做完了,就可以拍拍手走開了。
然而,就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原是耶穌的追隨者;明知這中間的複雜、和深入的參與,我們還願意投身在其中。
法利賽人、同希律一黨的人也知道該行善事;但他們在等那完美的行善時機。
耶穌來了,把該行的善在不方便的時候行了出來;這就震動了他們的自義、讓他們容不下與耶穌在同一個天地之中。
耶穌為了行善,自願的走向犧牲自己生命的道路;我們所行的善、所付的代價永遠比不上祂。
然而,正是因為耶穌的榜樣,行善對我們不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而是具體又實在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