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馬太福音 5 章

10/5/2016 星期三 馬太福音 5 章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太5:13-16)

大約一百年前(1919),在許多宗教團體(包括了許多基督徒)大力的推動下,美國通過了憲法第18號修正案。它的內容是禁止製造、運輸、及銷售含有酒精成份的飲料。

雖然起初的用意是好的 – 把社會導至一個敬虔的方向;但它卻造成大規模、非常嚴重的烈酒走私市場。

經典電影「教父」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描寫黑社會的運作情形。

這個修正案在14年(1933)之後,被第21號修正案否決。

這不但是美國惟一被否決的憲法修正案;也是學習美國憲法的人所熟知的一大笑話。

其實,許多基督徒都難免有這樣的期望:那一天有敬虔的人當權了以後,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

但我們卻從聖經上卻找不到這樣的例子、或教導。因為基督徒的價值觀並不是很容易地轉成社會的價值觀、或是世界上的法律。

一個用意良好的法律提案(加州在這方面是出名的、下個月的大選就有很多提案),可能會帶來許多原先意想不到的後果。

雖然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現象,但並不是意味著基督徒不要參與政治、甚至放棄投票權。

因為,基督徒是有改變社會的責任;但這並不是要我們天真的以為把這些責任委託給政治、法律就可以了。

耶穌要我們是世上的鹽、是世上的光。這是從自己的行為、品德、操守上的見證。

當許多基督徒都能有這樣的見證時,他們的鹽是鹹的、他們的光是亮的、他們的力量是大的。

當我們熱心地推動反對同性戀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我們基督徒在情慾上的節制、對婚姻上的貞潔、對家庭的委身、對子女的教養…達到聖經的要求嗎?在社會上有是鹽、是光的見證嗎?

我們在這些方面的見證有把握把它照在人前、叫世界看見我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嗎?

是鹽、是光比是不是比有政權的更有能力呢?

2016讀經默想 — 馬太福音 4 章

10/4/2016 星期二 馬太福音 4 章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 (太4:22,23)

在自己信主之前,我對因信主而病得醫治的見證、都有存著一些保留的態度。

一方面是覺得信仰的接受不應該是這麼簡單的只基於自己得到的好處;另一方面也是擔心如果我自己沒有這方面類似的經驗,那豈不是沒有接受這個信仰的理由了!

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和不必要的顧慮。因為,耶穌所帶來的福音是全面的:既有心意上的更新、也有身體上的醫治。

耶穌一開始的工作重點就是在傳道(4:17),不但在他所走過的路上傳(走遍加利利)、也在已有的宗教集中點(各會堂裡)傳。

這告訴我們福音最重要的是「傳道」,使人聽到、信服神的道;而且這種努力、不是限制在教堂裡面,而且是主動的踏出教會、走遍各地的傳揚:「傳天國的福音」。

然而,褔音不止於心意的更新和變化;它還包括了對人身、心、靈各方面整全的醫治:「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耶穌比最有聲望的醫生更有能力,沒有任何的病是祂醫不好的。

然而更重要的是:祂最偉大的牧者,祂不但可以醫治身體上的疾病,祂也要醫好人心靈上的創傷。

對在身體上、及心靈上醫治的需要來說,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幸免的。

所以,我不可以看輕那因病得醫治而信的見證;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得耶穌醫治的人。

耶穌醫治的神蹟不只是這些記載在聖經中的故事而已;也是今天發生在我身邊許多人的見證裡、更是我親身經歷過的。

耶穌的醫治不只是在受浸見證的那一次而已;對得救重生,在成聖的一路上跌跌撞撞的基督徒來說,那是我們經常的領受。

今天我們都是在罪中跌倒、受傷、爬不起來、無能為力的人。

耶穌基督的寶血、聖靈的安慰所帶來的醫治果效,今天不下於當日的那些「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

耶穌有一雙能聽到人苦處的耳朵、一雙能願意幫助受苦人的手、一顆能體會人一切說不出來嘆息的心。

更重要的是:祂有能力、也願意把祂的恩慈向所有接受祂的人給出去。

再沒有別人能有像耶穌那樣寬廣無比的良善與溫柔、祂的醫治是凡領受到的人都要稱頌的!

2016讀經默想 — 馬太福音 3 章

10/3/2016 星期一 馬太福音 3 章

「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太3:1,2,11)

基督徙都喜歡傳福音,教會也重視本地福音工作、不時的會請特別講員來開佈道會。

我們可能是下意識的、不願意得罪了好不容易才請來的慕道朋友們。

所以,不論是講員、或者我們自己,通常都不願意花太多的注意力,把人的罪講清楚;而以得到的平安、喜樂、和祝福來吸引人。

但是聖經卻不是用「信耶穌得好處」的方法來介紹福音。不論是四本福音書、或者是羅馬書,都是從人犯了罪開始的。

就像馬太福音在交待了耶穌的出生之後,馬上就接到了施洗約翰這個簡單、直接、不怕得罪人的信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我們或許可以解釋為:當時的猶太人對天國已經有相當程度認識;所以,從天國連到罪是那時可以被人接納的作法。

然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褔音的內容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帶來的救恩,解決了人犯罪的問題。

所以,如果開始不提到罪、或沒有把罪講清楚,那後面所講的豈還是福音嗎?這是一個非常嚴肅及重要的問題。

從這十多年來,在教會受洗的信徒來看:一個人在受浸前對自己的罪認識的越深刻,他將來成為一位在靈性上不斷長進的基督門徒的機會越大。

同時,一個人在受浸前越澈底的認罪、聖靈在他身上的工作越明顯;這與施洗約翰所提的:「耶穌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正是完全的符合。

如此看來,遣不僅是一個在我們傳福音上的檢討,也是我們自己靈命長進上的一個提醒。

2016讀經默想 — 馬太福音 2 章

10/2/2016 星期日 馬太福音 2 章

「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 (太2:11,12)

不論用任何的資籵庫去查「人類歷史中影響最大的十個事件」這個問題,耶穌的降生一定是其中的一項,而且是名列前矛。

然而,在當時,真正意識到這麼重大的人類歷史關鍵時刻的人卻是非常之少。

除了約瑟和馬利亞之外,照聖經上紀載的只有這些人對耶穌的降生有反應:(1)幾個從東方來的博士、(2)希律王、(3)祭司長和文士、(4)耶路撒冷城中的百姓。

耶路撒冷城中的百姓聽到「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就合城不安」(1:3)。

他們可能長期在亡國之中求生存下,已經習慣了寄人蘺下的生活,不再想看到由政權變換中所帶來的不安定。

祭司長和文士,對聖經不但很熟悉,而且說得出耶穌降生的地點。

照理說、他們即知道彌賽亞來的地點、也該了解這件事的重要性、及對猶太人的影響有多麼大。

然而,他們只有聖經的知識、卻不知道如何應用;就白白地錯過了見證這麼重大事件的機會。

聽到後真正積極的採取行動的人,只有希律王。

但他擔心的是自己王位的利益、而不是國家的前途。所以,他用謊言、陰謀來阻止「作猶太人之王的」這件事。

那幾個從東方來的博士,在整個事件中,應該算是局外人了。

但是,他們堅持走完敬拜猶太人之王的行程,成為意識到耶穌降生的重要性的第一批人;也是敬拜耶穌的第一批人!

他們不但蒙神保守他們回去的路程;他們的事蹟也被記載在聖經上,幾千年來被人們傳訟、再演。

耶穌的降生對今天在世上的每一個人也都有同樣重大的影響。

什麼樣的影響呢?問題就在每一個人的反應了:是心裡不安呢?是無關痛癢呢?是堅決反抗呢?還是虔誠崇拜?

2016讀經默想 — 馬太福音 1 章

10/1/2016 星期六 馬太福音 1 章

「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太1:21-23)

希伯來文化和中國文化有一個很相似的地方,就是一個人的名字不僅是他的稱呼、代號而已,也代表了他的個性、工作、及父母對他的期望。

我這對個事實有特別深刻的感受:妻子和我為兩個女兒所取的中文名字分別為言沛(述說神的豐沛)、及言潔(述說神的聖潔)。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她們長大以後,居然是一個話多、另一個話少!

在馬太福音第一章中,聖經就提到了耶穌基督的兩個名字、及其中的意義。

耶穌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也就是神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

這是說到了耶穌在地上的工作:解決人罪的問題。這也就是施洗約翰對耶穌的介紹:「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

耶穌基督的另一個名字是「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這是說到了耶穌的屬性:衪既是神、也是一位完全的人。約翰福音的前言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約1:14)就是對這一點最簡潔的詮釋。

神的同在是以色利人最大的心願,因為那是代表神的接納、保護、和祝福。但在舊約時代,以色利人只能藉著會幕、聖殿的表徵,期待神的同在。

然而,耶穌卻成為人的樣式,讓我們真正的看到、知道神的同在。

馬太福音一開始,就以三節的經文,以衪的名字介紹了耶穌的工作、及本質;這也是福音的中心、內容、功用、及能力。

今天,我是否能從耶穌基督名字的意義,再一次地來更深一層的認識衪、感謝衪、讚美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