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018 星期一 馬太福音26:36-46
「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我父阿、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 (太26:39,42)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不但是有深厚的神學意義,對基督徒來說也是非常有實用價值的榜樣。
在神學意義當中,主耶穌的禱告不是為了要避免祂即將在身體上的苦難;而是與父神的隔絕。
既然祂要承擔我們所犯的罪過,當全人類的這些罪加在主的身上時,那個擔子是何其的沈重!
然而,最令人難以了解的是:從創世以來,三位一體的神,怎麼可能有彼此隔雖的時候呢?主耶穌為我們罪所負的代價就可想而知了。
在主耶穌的三次禱告當中,祂從「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到「願你的意旨成全」,也讓我們看到、學習怎麼樣禱告。
順服神的旨意應該是我們在世上最不容易學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課。
人從出生以來,就要照著自己喜歡的去行。人不願意被節制、他無法脫離被自己慾望的控制、是一個得不著喜樂的人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僅是哭鬧的新生嬰兒、連我們成人也是如此:我們希望、想要的很多;但常常不見得能心平氣和的停下來想一想,我真的有把握、那些我楒要的是對我有益的嗎?
只有學會了怎麼樣可以從神那裡得到完全的滿足,我們才可能像保羅說的:「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4:11)。
從放下自己原來所堅持的:「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到主動地追求神的旨意:「願你的意旨(在我身上)成全」– 這是我們可以從主身上學到的禱告。
平順的環境不能證明那一定就是神聽賜的恩典;但在神面前經過試煉以後、完全順服的心是最能蒙神悅納的。
即然主都說:「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願你的意旨成全」;我們沒有不也照著去禱告、照著去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