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2018 星期六 馬太福音27: 11-26
「他被祭司長和長老控告的時候、甚麼都不回答…彼拉多說、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他呢,他們都說、把他釘十字架。巡撫說、為甚麼呢、他作了甚麼惡事呢。他們便極力的喊著說、把他釘十字架。」(馬太福音 27:12,22,23)
受洗後,在團契中認識了一位弟兄,他對古典音樂非常有研究、口才也特別好;因此,在聚會結束之後,我不時籍機找他談家常。
不久,發現這位弟兄在教會外定期的教授音樂欣賞課程,來的人大多不是教會圈子的、但都有興趣多了解一些古典音樂;我當然也興高采烈的報名參加了。
我們不但欣賞、每次還有功課要帶回去做。在課程快結束時,有一次的家庭作業就是去聽巴赫(Bach)的「馬太受難曲」:下次上課報告它的曲式、結構、及個人的感受。
在交待功課的同時,老師也把馬太受難曲(根據馬太福音)的內容、給大家很詳盡的解釋一番;那真是個很好的傳福音機會。
顯然,巴赫把馬太福音27章不但仔細讀了、還有深入的默想。因為,馬太受難曲其中有非常顯明的對比:就是在沈默與喧鬧、鎮定與著急、簡潔與重覆之間明顯的張力。
當祭司長和長老在控告、巡撫在審判時,那些控告、審判的聲音是急促的:「你是猶太人的王麼?他們作見證、告你這麼多的事、你沒有聽見麼?」;被審判的耶穌卻是鎮定的:「你說的是!」。
當暴民吩嚷、極力的喊著說:「把他釘十字架!把他釘十字架!」時;身處危急的耶穌卻是沈默不語的。
當巡撫不住重覆的追問:「是猶太人的王麼?…你沒有聽見麼?…我怎麼辦他呢?為甚麼呢?他作了甚麼惡事呢?」時,最有資格回答的是耶穌;但他的話卻是簡潔的:「你說的是!」。
倒底誰在主導這一切的發展?倒底誰是審判人的?倒底誰是被審判的?
耶穌來了、走了;祂在這短短的幾年當中、就把我們所熟悉的這個世界、整個翻轉過來了。
我們看到了、聽到了其中的諷刺與奧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