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約 5:16-47

1/8/2016 星期五 約翰福音 5:16-47

「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 (約5:39,40)

相信我們教會當中有不少的弟兄姊妹都很喜歡查經,這可以從週五團契查經的高出席率看得出來。

也難怪!事實上,我們教會就是由校園查經班開始的;而我自己也是在校園查經班認識主耶穌的。

查經、喜愛神的話語,有說不盡的好處,這都是你我深深的經歷和體會。

但是,主耶穌提醒我們:單有查考聖經的熱忱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到主耶穌這裡來得生命。

是的,當在還沒有能明瞭聖經之前,我就感受到靈裡的悸慟,憑著信心、接受了救恩。

之後,我對查經還是保持著非常高的興趣,聖經的內容吸引了我、聖經的道理折服了我、聖經的知識滿足了我。

然而,隨著對聖經的熟悉,知識的增添,不知不覺間就以哲理、知識上的鑽研為樂,心靈的悸慟開始漸漸少了。

這時,查考聖經的目的似乎已經從基本價值觀的改變,轉為建立一個堅固、整全的信仰架構為主了。

「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 這把我查經的方向搞定了:查經是要從見證耶穌的角度來考慮。

「到我這裡來得生命」– 這把我查經的目標對準了:查經是為了到主耶穌這裡來得生命。

今天,你我查經的目的是什麼呢?知識上的鑽研嗎?

查經後的得著是在生命中更像主耶穌嗎?如果不然,是什麼地方搞錯了呢?

2016讀經默想 — 約4:43-5:15

1/7/2016 星期四 約翰福音 4:43-5:15

「在那裡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愈麼。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裡.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 (約5:5-7)

中學讀國文課的時候,有介紹梁啟超的文章,說他使用的文字激昂慷慨,文筆流暢,筆鋒常帶感情,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

之後,我就情有獨鍾言之有物、又筆鋒常帶感情的作者。只是能找到的並不多。

直到讀了聖經之後才發現,如果也把聖經從文學的角度來看,而且能跳過翻譯文字的障礙,許多聖經書卷的作者都是言之有物、筆鋒常帶感情的。例如:摩西、大衛、耶利米、保羅、約翰…。

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約翰 — 他不具名,以「耶穌所愛的門徒」自稱(13:27,19:26,20:2,21:7)。

這在畢士大池邊神蹟的記載就看得出來。

一個病了三十八年的人、躺在畢士大池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等著、等著…希望有一天,就是那麼的湊巧,畢士大池的神蹟可以臨到他的身上。

但是,他的機會渺茫,不要說沒有人幫他,連看到他的人都很少!他躺在的固定位置久了,別人都把他看成了一個不起眼的傢俱了。

可是,別人沒看見,耶穌看見他、看見他躺著;耶穌也知道他、知道他病了許久!

但耶穌為什麼還要再強人所難、哪壺不開提哪壺呢?「你要痊愈麼?」豈不是明知故問!

今天,在你我的身上豈不也是如此嗎?

罪的纏累、在我的身上,不曉得有多少年了。我試著找各種方法、卻得不到解脫。

沒有人看到我的難處、也沒有人了解我的痛苦 — 直到有一天,耶穌看見我。

衪問我:你要痊愈麼?

衪雖有治愈我的能力;但是,衪不勉強我:衪要我在衪面前承認我的無助;衪要我在衪面前還是不放棄得醫治的希望;衪要我在衪面前信靠衪。

這就是救恩!不只是這位癱了三十八年的人、也是我的故事。

只是,我的筆鋒差太多了;約翰用不到85字就把整個過程這麼帶感情的寫下來,這就是聖經迷人的地方!

2016讀經默想 — 約 4:1-42

1/6/2016 星期三 約翰福音 4:1-42

「耶穌說、我有食物喫、是你們不知道的。門徒就彼此對問說、莫非有人拿甚麼給他喫麼。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 (約4:32-34)

中國人的吃是聞名世界的:不但是色香味要俱全,食材的種類也要多。山珍海味都來,只要能動的,從頭到腳沒有不能被燒煮成一道上桌的好菜。

我們也受到這些影響,對吃都非常在意。常常聽說為了要找一家好餐館,灣區的中國人可以一點也不介意地開一小時的車。

雖然,我不知道猶太人是不是也像中國人一樣,這麼重視吃;但聖經中的確有許多關於吃的記載。

除了潔淨、與不潔淨的食物外,吃的景象也常常用來做為神與人之間關係的表徵。如:渴慕、飽足、牧養…等等,都是與吃有關的。

屬靈的進深也常常與吃連在一起:最後的晚餐、擘餅、以馬忤斯兩位門徒心裏的火熱…等等,都是在吃的場合所發生的事。

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似乎很少把吃與屬靈連起來。

就像這些門徒一樣,為了吃,他們可以長途跋涉、專心去找。但他們無法了解屬靈的食物,可以帶出來靈裏的滿足,那所得到的喜樂是可以超越胃腸裏的滿足的。

主耶穌給我們一個到靈裏滿足的方法:遵行神的旨意、作成他的工。再也沒有比這更簡單、更容易明瞭的了。

今天,雖然餓著肚子的機會不多,但是,不可否認的,我們花在為滿足肚腹上的時間精力,一般都比「遵行神的旨意、作成他的工」來的多。

我是否更羨慕那靈裏的滿足呢?我是不是該多做點神的工呢?

我可以為一頓飯花二個小時,可不可以為神的旨意、神的工也花二個小時呢?

2016讀經默想 — 約3章

1/5/2016 星期二 約翰福音 3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3:16)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28:19) 這是基督徙耳熟能詳的大使命。

但這也是很讓我們作難的一個使命。因為帶領一個人信耶穌、作主門徙都已經很不容易了,何況是萬民呢!

讓我們從小開始做吧!用我們有限的時間精力,先從一小群人做起。

從何起頭呢?我們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與我們自己有許多相同背景的人。所以,中國人向中國人傳福音是極其自然的事。

可是,這種想法有時候會走到一個極端。於是,我們可以聽到向宣教士問的這一類問題:「你是中國人,為什麼跑到泰國去呢?」、「你從台灣來,台灣還有這麼多人不信主,為什麼跑到大陸去傳福音呢?」

我想,約3:16「神愛世人」可能是個很好的回答。

神的恩典與救贖是沒有文化、社會、種族、和黨派的界限的;神愛世上的每一個人。

可惜的是,我們無法活出來這個真理。我們的行為好像在告訴世人:神的愛只是為那些和我一樣的人所預備的。

神向每一位心裏在勞苦擔重擔的人發出邀請;祂讓所有飢渴的人腹中有流出活水江河的可能;耶穌不僅是為基督徙、也是為異教徒(當然也包括伊斯蘭教徒)釘死在十字架上!

主啊!讓我的心意更新而變化、從我狹窄的眼光中跳出來,到你對世人那麼無私、慷慨的愛裏!

2016讀經默想 –約 2:13-25

1/4/2016 星期一 約翰福音 2:13-25

「看見殿裡有賣牛羊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裡,耶穌就拿繩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 (約2:12-14)

四年前到北京旅游時,雍和宫是其中一站。剛從地鐵上來,就看到滿街都是賣香火、祭物的店。

進到雍和宫更是人群擁擠、煙霧迷漫。那些香是一把一把的燒、不是一支一支的點。

耶穌當年在聖殿看到的景象,就可能和我在雍和宫看到的差不多:擁擠、吵雜、混亂。

耶穌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為什麼他可以這麼做呢?

因為,耶穌是聖殿的主人!「是以他的身體為殿」(2:20)。

感謝主!門徙要經過好幾年才知道的事(2:21),我們今天一讀約翰福音就明白了。

但我真的明白嗎?「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林前3:16)

今天,我的身體就是神的殿、是神的靈居住的地方。

可是,我的心是怎麼一個情景呢?裏面裝的都是些什麼東西呢?

賣牛羊鴿子的、兌換銀錢的?錢、利益、做買賣?惡、妒忌、無節制?擁擠、吵雜、和混亂?

求耶穌把這些都推倒、趕它們出去!

我的心是敬拜神的地方、是神的靈與我說話的地方,其他的東西是裝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