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016 星期五 使徒行傳 5章
「彼得說、亞拿尼亞為甚麼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呢?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麼?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麼?你怎麼心裡起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 (徒5:3,4)
當人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有了新的身份之後,在生活習慣、價值觀念上有許多要學習、適應、和調整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經驗是新兵入伍訓練。訓練基地的口號是:在這三個月的時間內,要把我們這些老百姓訓練成可以上戰場的軍人。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因此,我們這些大學生只能任憑訓練班長擺佈、完全的服從,沒有什麼道理可講。那段時光對我來說,真像是度日如年。
初讀使徒行傳第五章時,隱約地也有同樣的感覺。
亞拿尼亞畢竟賣了田產來奉獻,留下一點給自己用是人之常情,有什麼大不了,嚴重到仆倒斷氣的地步呢?(5:5)
聽了牧長的說明、看了注釋書的解釋後,才留意到亞拿尼亞是「私自」把銀價留下幾分。
在初期教會、聖靈工作高漲的日子裏(4:31),凡物大家公用;盡其所能、各取所需(4:32-35)。
此時,放在使徙腳前的奉獻是大家都看得到的。顯然地,亞拿尼亞不但如此做了,也宣稱奉獻他賣田產的所有收入。
彼得說亞拿尼亞「不是欺哄人、是欺哄聖靈、欺哄神」的原因是:他想要得到從人來的稱讚,過於他對被聖靈感勳、對神恩典的回應。
「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麼?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麼?」價銀的分配原來完全在自己,但在神和人面前宣告了奉獻於神的,那些就不再歸自己的了。
所以,亞拿尼亞的確是在欺哄聖靈,要得從人來的榮耀過於從神來的榮耀。如此看來,這整個事件就不再是那麼不合理的了。
最近教會所發的奉獻收據,除了本人之外,其他任何人是無權察問的。這是個很好的政策,少了一個我們被撒但引誘的機會。
然而,這也提醒了我,奉獻是神所非常重視的;我豈能粗心大意的奉獻呢?
從一個老百姓到能上戰場的軍人,要有新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從不信到信,又何嘗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