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提摩太後書 2:22-3:9

6/23/2016 星期四 提摩太後書 2:22-3:9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 (提後 2:22,23)

來美國唸書,有一個想要多認識美國文化、學得一口流利英語的願望。

果真,不到三個月,就有一位美國同學邀請我去他家的萬聖節晚會。我當然趕緊把握這個了解美國同學、又有英語會話的機會。

但是當我換上最好的一套衣服赴會之後;才發現那是個化妝晚會,大家穿著奇裝異服、甚至臉上都塗上奇怪的顏色,只有我一人服裝整齊、實在是很尷尬。

然而,最令我覺得格格不入的是:大家談的都是美式足球、曲棍球、NFL、NCAA、NHL…等等,我既不懂球賽規、也不清各球隊、及球員的情況,完全插不上嘴。

在尷尬及失望之餘,對這些美國同學,我只能做個這樣的結論:「小子們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以哉!」我也就完全打消了參加美國人晚宴的念頭。

其實,現在社會、公司社交圈子中的話題,還是仍然集中在言不及義的小道消息、要不然就是兩極化的政治辯論。

但聖經告訴我們:「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

言不及義既浪費時間、又不造就人;不參與是最好的政策。

同時,我們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

感謝主,我在信主之後,身邊一直有一些屬靈的長者做為我禱告的伙伴;(其實是我自告奮勇地參加了他們的晨禱,並不是我要他們成為我的禱告伙伴)。

這一直是我在屬靈成、及事奉的持守上,最重要的一個因素。神的話真是信實的!

2016讀經默想 — 提摩太後書 2:1-7

6/21/2016 星期二 提摩太後書 2:1-7

「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 (提後 2:3-6)

苦難不僅是哲學家、神學家的研究題材,也是絕大部份人有興趣的題目。

因為,不論是在苦難中的人、或是在旁邊看到別人在受苦,在理智上都有一個把希望苦難合理化的盼望,希望能知道這是為了什麼?

使徒保羅信主後的大部份時間都在受苦,但他不問為什麼;因為他很明確的知道為什麼 –為是為了福音作見證受苦。

所以,保羅也要跟隨他同工的提摩太,對受苦難也有正確的認識、和準備。

苦難的原因可能不同:因為罪(不論是自己、或別人的)、因為環境(不論是自然、或人為的) 、因為自己的成長(詩119:71)。

然而,為了福音作見證而受苦,卻是做為基督耶穌精兵的必經之路。

保羅一連用了三個比喻來強調這個事實:當兵的、比武的、和農夫。這三種人的生活都比別人辛苦、有節制。

他們願意吃這些苦,因為他們吃苦是為什麼的,分別是: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得冠冕、得糧食。

這與我們為福音的擺上非常相似,因為我們也是為了招我們服事祂的神喜悅;我們也期盼有那不朽壞的冠冕;我們也需要天上的靈糧。

令我們興奮的是:勞力的先得糧。

這是個通刞、也是我們的經驗,不論是什麼樣的事奉:詩班、帶查經、傳福音、短宣、關顧弟兄姊妹…,得著最多的還是自己。

為了神的國、為了做基督耶穌的精兵,受些苦、比別人多些節制;帶來的必是喜樂。

2016讀經默想 — 提摩太後書 1:15-20

6/20/2016 星期一 提摩太後書 1:8-18

「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從前所交託你的善道、你要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的守著。」 (提後 1:12-14)

1970年代在大學的時候,我有一陣子迷上了吉他和民歌。學會了合弦後,也喜歡找個清靜的地方,一個人自彈自唱。

其中一首非常喜愛的歌、名為「不可能的夢想」The impossible dream, 至今還能誏誏上口,背得出全部歌詞。

也許是年青、被這份雖萬人吾往矣的豪情壯志所吸引了:「打那一場不能打的仗、承擔那個無法忍受的苦、跑到那條沒人趕走的路…當手臂酸了還是要試、不論是多無望、不論是多遙遠、還是要為正義而戰…為了上天而來的緣由,我願走向地獄…這是我榮耀的追求、當我躺下長眠了以後,這個世界將是一個更好的地方…要到那不可能達到的夢想!」

多麼令人嚮往的豪情壯志!

然而,多年後,我才發現這首歌,是為那與風車大戰的瘋子騎士「堂吉訶德」(Don Quixote)而寫的!好生的失望,覺得真是白白浪費了這首好歌!

直到我讀了聖經以後,才知道這首歌應該是用在使徒保羅、歷代的殉道者、和為基督受苦的聖徒。

不是嗎?「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

對我們來說,雖然還沒有到那種受苦、流血的地步,但我們需要的是「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從前所交託的善道、要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的守著」。

是個不可能的夢想嗎?不是的:因為知道我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所交付的、直到那日!

2016讀經默想 — 提摩太後書 1:1-7

6/19/2016 星期日 提摩太後書 1:1-7

「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 (提後 1:5,6)

一個人能夠信主,固然完全是神主動預備的恩典、和聖靈的引領;但外在環境的影響卻也是個重要的因素。

這些可以影響一個人屬靈生命的環境,與他原先成長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使徒保羅、和提摩太就是兩種不一樣的典型。

就像許多來到北美之後信主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保羅是第一代基督徒。

這些人從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不認識主的。但是,當接受了這個信仰之後,生活上就看到了重大的改變;他們的信心是第一手、又真切的。

然而,他們缺乏扎實的信仰基礎、和教會生活;如果不持續的在教會裡認真學習的話,很可能就流失在社會的洪流之中。

另外一類是生長在基督教的家庭之中,從小就有很好的教會生活、對聖經也很熟悉,就像提摩太、和我們的孩子一樣。

他們固然有好的環境,但生命中比較少有因信而帶來的重大翻轉的經歷;所以,在信心的成長上,也有他們的難處。

可是,保羅稱提摩太的信心是「心裡無偽之信」,也就是純真的信心。

那是一個人對信仰所抱持單純與認真的態度。這種信心是從小就住在提摩太的心裡;神也珍惜這份持續與恆久的信心。

然而,可能是因為缺少生命中顯著、戲劇化的改變,在信仰上面比較缺乏那種火熱的激情。

所以,保羅提醒他:「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

不論是第一代的基督徒;或生長在有屬靈承傳的家庭,各有它的利弊;問題在要警醒自已的缺乏,知道怎麼去向神祈求、和自己努力下工夫。

2016讀經默想 — 提摩太前書 6:3-21

6/18/2016 星期六 提摩太前書 6:3-21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提前6:17)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金錢、和一些資源來過生活。

尤其是在消費指數高、房價昂貴的灣區;經濟上的壓力特別的大。

我們好像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把健康、家庭、朋友、興趣、信仰…暫時先擺下,全心全力先去賺錢。

然而、這實際上是自己的選擇,不見得就沒有別的解決方法。

聖荷西水星日報在前天(6/16)的頭版新聞,就報導了灣區一對年青夫婦舒適的住在一間139平方呎的小房子:裡面客室、廚房、廁所、浴室、及臥房樣樣都有!

擁有金錢和物質當然不算是罪;因為貧窮、就像禁慾一樣,並不就表示了屬靈。

真正的屬靈是常在聖靈的帶領下,全然的順服基督。

但我們也必需承認:即使是有心追隨基督的人、也很容易被在物質上更多的擁有所迷惑了!

多抓一點通常不是因為自己不夠,也不是表示一個人有向上、進取心;而是他為自己的權力、身份打造的行動。

這是一個為自己的權力、錢財無法滿足的慾望、擋住了我們對耶穌要我們服事眾人的呼召;讓我們把眼光的焦點從為神的國、和神的義的擺上,轉到對自我認定上的追求。

地上的擁有炫惑了我們的眼睛、混亂了我們的理智。它讓我們以為錢財可以給我們自由、與安全感;但它帶的總是更多、更大的焦慮。

人為了安全感和自我價值去追求金錢和物質;但也正是對這些無止盡的追求、傷害到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緊張、忙碌、抓取的環境中,唯一的出路是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