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羅 3:1-20

3/5/2016 星期六 羅馬書 3:1-20

「這樣說來、猶太人有甚麼長處、割禮有甚麼益處呢?…這卻怎麼樣呢.我們比他們強麼.決不是的.因我們已經證明、猶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罪惡之下。」 (羅 3:1,9)

人可以找到許多的理由拒絕福音。

對有學識的人來說,最常見的方式是:試圖想從邏輯的推論過程中,找福音的漏洞。如果這樣行不通,就由轉變成:用一些無法更改的主觀因素,同樣的來拒絕福音。

在傳福音時,我們都曾見過,對話是這樣開始的:「我是學科學的,無法相信有神。」

在一段分析之後,對方在神存在的話題無法再堅持下去了,突然又轉了一個方向:「耶穌是猶太人、基督教是外國人的宗教;如果神把中國人當選民,我就容易信了。」

相信保羅也遇見過相似的情形。所以,他在論到罪人的過程中,就自己提出三個假設的問題、及解答。

對於人種、民族的選擇,保羅先定了神的選民猶太人的罪(2:17-29)。

那麼,不僅是猶太人不高興,連外邦人也覺得奇怪:「這樣說來、猶太人有甚麼長處呢?」正是因為猶太人的不信、更顯出來神是真實的、人都是虛謊的(3:4)。

照這個說法,猶太人的不信反倒幫了神一個大忙:「因我的虛謊、越發顯出他的榮耀」(3:7)!

神是不是該獎勵猶太人、但為什麼猶太人在歷史上一直是受到審判的?

保羅不再用邏輯回答這個問題,就直接譴責這種想法:「作惡以成善、這是毀謗我們的人、說我們有這話,這等人定罪、是該當的。」(3:9a)

對我們這些非猶太人來說,下個自然的反應是:還好,我不是猶太人;所以,律法、虛謊、作惡…到救贖這個程序,對我來講都可免了!

保羅用這句話描寫這種心態:「這卻怎麼樣呢?我們比他們強麼?」他的答案也很簡單:「決不是的!」(3:9b)

什麼是傳福音、護教的策略呢?在無止盡的假設、解說、邏輯、推演下去嗎?

我想不是的。錯誤的假設、歪曲的推理,不可能會達到顯明真理的那一步。

保羅就在此打住,不再辯論;只能定罪:「因我們已經證明、猶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罪惡之下。」(3:9c) 再加上聖經的證據:「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3:10)

無論我們的愛心有多、耐心有多大、邏輯有多強;也無法避免這個結論: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這才顯出了福音有多好、該對救贖有多少珍惜、對主耶穌有多少感恩!

2016讀經默想 — 羅 2:17-29

3/4/2016 星期五 羅馬書 2:17-29

「既從律法中受了教訓、就曉得神的旨意、也能分別是非、又深信自己是給瞎子領路的、是黑暗中人的光…在律法上有知識和真理的模範。你既是教導別人、還不教導自己麼?」 (羅 2:18-21)

在四福音中,被耶穌指責最利害的該是算法利賽人了。從此,法利賽人背上個千古不釋的臭名,連英文「偽君子」的同意字中都可以找到法利賽人。

保羅他自己也是從法利賽人當中出來的。在羅馬書第二章裡,他雖然沒有提法利賽人的這個名稱,而以「你稱為猶太人」(3:17)統稱法利賽人:「深信自己是給瞎子領路,但不教導自己」。

法利賽人那麼嚴謹地遵守律法,但為什麼在新約中這麼嚴厲地被責備呢?

其實,利賽人是值得讚賞的人,他一生服從於善惡之知,無論對待自己還是對待鄰人,他同樣都是位嚴峻的審判者。

為了尊敬神,他謙卑地把這種知歸功於神。

對法利賽人來說,生命的每一瞬間都變成了衝突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他必須在善惡之間作出選擇。

為了不犯過錯,法利賽人的全部思想、日夜緊張地、專注於事先徹底考量、難以悉數的所有可能發生的衝突;然後,作出決斷、確定自己的選擇。

法利賽人目光難移、公正無私、但又多疑。他對待任何人都取同一做法:那就是檢驗他人在生活衝突中,所做的各種決斷。

然而,他忘了:這些不安全感的來源,不是在守住了律法、或觸犯了律法的分別;而是出於無法克服自已和神之間的一個不相合狀態!

這種人和神之間的不相合,源於人的要憑自己判斷是非的慾望。判斷的最後尺度是人自己:這也正是亞當失敗的地方。

今天,在生活中,我也面臨許多需要做選擇的時候、取捨之間也難免牽涉到對人的評價。

感謝主,我有神的話,我應該能分別是非。

但是,求主讓我把這些在律法上的知識和真理,先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用來論斷他人、責備他人上的!

主啊!求你讓我能常在你裡裏面。

只有先與你相合了之後,我才有與人和平的可能。

2016讀經默想 — 羅 2:1-16

3/3/2016 星期四 羅馬書 2:1-16

「凡沒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滅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律法受審判、原來在神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稱義。」 (羅 2:12,13)

律法與稱義的關係,對於歷代基督徒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題目。

尤其自從馬丁路德的改教運動後,在許多基督徒的觀念中,稱義的原因集中在信心上面;律法不但不能站在一個該得的地位上,反倒變成了因信稱義的絆腳石!

在對律法許多的分析解釋之中,近代相當流行的一種方法就是把律法分成為道德性、儀式性、及民事性的誡命。

很多基督徒認為在新約裡,儀式性、及民事性的誡命已經廢除;但道德性的誡命依然有效。

更有些基督徒認為所有舊約的律法都已廢除,但只有那些在新約中被主耶穌、或使徒提到的誡命仍然有效。

事實上,區分什麼是道德性、什麼是儀式性的誡命是相當主觀與困難的。

所以,有沒有這種可能性:是人將律法加以分類,然後選擇性的接受或不接受。這是人為的選擇、缺乏有力的解經根據呢?

律法,在希伯來文的發音是「妥拉」;本意就是教導、訓誨。那是神對祂子民的神聖訓誨。

神對我們的教導,完整而不會有多餘、或不關痛癢的啟示在律法裡。

人如果硬將律法分類為道德性、儀式性、或民事性的誡命,然後只保留道德性的誡命,其實是沒有認清律法的目的。

神賜下律法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讓祂的子民成為道德高尚的好人。

神賜下律法,是讓祂的兒女們能親近祂:「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利19:2)

主啊!讓我喜歡遵行律法的教導、過聖潔的生活,讓 我更能靠近神面前。

讓我自然地在道德上、和靈性上變得更加美好,不只是因為喜歡遵行律法;而是因為我愛你。

2016讀經默想 — 羅 1:18-32

3/2/2016 星期三 羅馬書 1:18-32
「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 (羅 1:25)

除了眼睛可以看到的事物表面外,真實應該有更深沈的一面,那就是在心裏的認知。

這個觀念在近代人類學家、心理學家、以及哲學家所研究的知識論當中所得到的共同結論。

聖經可能是最早提出這個觀念的:「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1:19)

所以,神的事情 – 包括了神的存在、神的屬性、和人該知道的對神最基本的回應 – 都是人所能知道的。

這種的知道,是在心裏的認知,也就是「原顯明在人心裡」:人藉著所造之物,明明可知神的永能和神性。(1:20)

知道了神的永能和神性後,人對自己的行為、道德就該會有一定的約束力。

然而,為什麼人的聰明反倒成為做惡之器,所帶來損害遠超過其他的受造物呢?因為,人選擇了不相信神的話。

當人沒有神的話以後,他失去的不僅是真實、和他的人生道路;在同時,他也失去了神自己。

因為,人對於神的認知,單憑所造之物是不夠的,最主要的還是神的話。沒有神的話,人是不可能真正的認識神。

可惜的是,這只是往下滑的開始。不認識神,導致了各種形式的偶像崇拜。這些偶像不但不能滿足人的心,反而使人越來越需要它們。

沒有神的話,我們就把人的話當成了權威,把神當得的榮耀誤用在人、和偶像的身上。

撒但的詭計就是要人相信,人可以不靠神的話過的好好的!

與其從人的智慧、和安慰來尋找人生的方向;我情願多花時間、精力在學習神話語的路上慢慢走。

2016讀經默想 — 羅 1:1-17

3/1/2016 星期二 羅馬書 1:1-17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裡去、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如同在其餘的外邦人中一樣.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 (羅 1:13-15)

從前在校園團契的一項機智問答遊戲中,有這麼一道題:「什麼可以欠、什麼不可以欠?你答案的聖經根據在那裏?」

結果,在慌亂之中,只有人部份答對,但還是無法及時找到聖經的出處。

答案是:除了欠褔音及欠彼此相愛的債,其他凡事都不可虧欠!(請自己去找聖經根據)

試想:如果每一個人都是除了褔音的債、及彼此相愛的債之外,其他什麼都不欠將是多麼和協的社會。

福音一定會被廣傳、基督徒家庭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見證一定吸引人!最重要的是:教會中弟兄姊妹的彼此相愛,讓人一定都喜歡留在教會、把教會當成自己的家。

羅馬書可以說是基督教教義中,數一數二的重要書卷。聽說,一位學者如果不出版一部自己寫的羅馬書註釋的話,就不能稱得上是位新約大師。

然而,羅馬書起初的寫作原因卻是非常的簡單:保羅一直想要去羅馬探望教會裏弟兄姊妹、及傳福音,但是種種阻隔無法成行。於是,保羅就先寫一封信表明自己的心意,和傳講福音的內容。

不料,這卷羅馬書成了歷代以來,褔音真諦的珍寶。

我們今天一方面臣服在羅馬書精深巧妙的真理譂述、另一方面不得不被保羅的:「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這個觀念感動!

我傳福音的對象多是和自己的背景、環境差不多的;但保羅卻是不分種族、不分聰愚、不分貴賤。

我傳福音的心態常是姜太公釣魚、不招搖、不勉強;但保羅卻是情願盡他的力量,因為他為人欠了福音的債。

對傳福音的熱忱,我比不上保羅;對傳福音的廣度,我也差保羅太遠;對傳福內容的深度,我更是有許多地方要在羅馬書裏去找的。

求主在福音的奧妙中,開我的眼;在傳福音的熱忱中,開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