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6章

9/10/2016 星期六 啟示錄 6章

「揭開第五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為神的道、並為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阿、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 (啟6:9,10)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是中國人生活在政治鬥爭的痛苦中,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對政治的發展、歷史的走向還是很有興趣,忍不住要多談、多看。

在這當中,許多人對於歷史的看法是循環的:雖然會改朝換代,但在實質上是不變的。

啟示錄讓我們看到的歷史的走向卻不是如此:在七個印的當中,有類似的循環、但也有直線的走向。

第一印的白馬、和第二印的紅馬,代表了不同時代的軍事強權的爭戰;第三印的黑馬代表了經濟強權的掠奪,第四印的灰馬代表了天災、瘟疫帶來的毀壞 (6:1-8);這些都是在歷史上不斷重演的悲劇。

但是,將有一個歷史的轉捩點,要改寫整個歷史的走向。那就是第五印中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

祭壇底下見血不是很特別的事,那該是祭牲的血。

但現在卻不是如此,因為神的道作見證人的血累積在祭壇底下,是神所記念的。(6:9,10)

所以, 第六印就與人們常見的改朝換代大不一樣,那是歷史上唯一驚天動地的大事:地大震動、日頭變黑、滿月變紅像血、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天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6:12-14)

這時,地上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都本能的為逃命,躲藏在山洞、和巖石穴裡。(6:15)

但希奇的是:他們不需要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災禍降臨!其實,每一個人都已經知道,這是羔羊的忿怒!

知道了這是歷史的走向,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算數的(know what really counts)以後,我才知道今天生活上的優先順序。

什麼是真正算數的呢?神的道作見證、和羔羊的忿怒。

那麼,我今天所做所為與這些算數的,有什麼關係呢?

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5章

9/9/2016 星期五 啟示錄 5章

「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 (啟5:12,13)

使徒約翰看到了神右手中握著歷史走向的書卷(5:1),在他情急之中(5:4)、長老中的一位告訴他說:只有猶大支派的獅子(5:5, 創49:9)配得展開那書卷。

接下來,不論是約翰、或讀聖經的我們,都期盼著一個英武的獅子可以上前來、接下這書卷。

然而,出現的不是獅子、而是被殺過的羔羊!

原來,出乎意料的,大家所期盼那獅子就是那被殺過的羔羊。啟示錄裡的羔羊就是基督。

接下來是對羔羊的敬拜和頌讚,其中的推崇和尊重幾乎與第四章中對神創造的頌讚還要詳細和宏偉。

原來羔羊掌握了歷史:在人看來馴服的羔羊和羞辱的十字架是改變人類歷史的樞紐。

這是何等大的事:基督與十字架不僅是我們個人得救的原因,也是神直接參與祂所掌管世界的事實。

羔羊帶來的是拯救與聚集(5:9,10),在地上讓人看到祂在掌權(5:11)。

這對當時在羅馬帝國中受迫害的基督徒是很大的安慰;對今天在勞苦愁煩中掙扎的我們也帶來同樣的安慰。

因為掌權管理人的生命氣息的不是凱撒大帝、也不是國家或公司行號;而是擁有最終權力的基督。

神創造了萬物、基督拯救了在嘆息中的萬物;所以,唯有神、和基督是值得我們俯伏敬拜的對象(4:11,5:13,14)。

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4章

9/8/2016 星期四 啟示錄 4章

「那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坐寶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 (啟4:10,11)

不論是那一個民族及文化,都不約而同的有天堂的觀念;而且,在天堂所做的事都是一般人在地上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

其實,這些都是人的想像,以人在今世的經驗為本,所產生對天堂一廂情願的想法,來滿足自己未達到的願望。

那麼,聖經怎麼描述天堂呢?

啟示錄前三章記錄了地上的事,從第四章就開始很詳細的記下使徒約翰所看到的天上的事。

約翰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對創造主的敬拜,不是他在世上想要、又達不到的願望。

約翰沒有(可能也無法)描繪那位坐在寶座上的耶和華,他只能用筆墨形容那寶座的華麗:碧玉紅、寶石、虹、和綠寶石。

約翰也記錄了參與敬拜的:頭上戴著金冠冕的廿四位長老、和四個活物(天使)。也就是說人和天使一同敬拜神。

在當時的羅馬帝國皇帝來說,這是難以忍受的挑戰;因為各地的分封國王,都是以他們自己的金冠朝奉皇帝的。

不止是羅馬皇帝、連早在出埃及記的法老「也不認識耶和華」(出5:2)。而神所要的是:「容我的百姓往曠野去祭祀我」(出5:2,8; 7:16; 8:1; 20; 9:1,13; 10:3),可見得敬拜是神的心意。

人的敬拜並不是為了滿足神;而是宣告神是我們唯一的敬拜對象、超過了任何人及政治體系。

同時,在敬拜神中,我們願意、也知道神在我們當中;這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滿足及安慰。

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3:14-22

9/7/2016 星期三 啟示錄 3:14-22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啟3:20)

有不少的福音信息以啟示錄3:20的「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為呼召的經文。

的確,這是一節相當感人的經文。然而,從上下文來看,這是給老底嘉教會說的。所以,嚴格說起來,最合適的應用是在教會、或基督徒上;而不是尚未信主的人。

這怎麼說呢?難道一個教會有可能把基督關在教會的大門之外、一個基督徒有可能把基督略過了而不自知嗎?

我想有這可能的!尤其在這一切都講求個人內心經歷的後現代主義的現今世代、更有可能。

當然,一個進入個人內心世界的深入自我尋找是一件值得鼓勵、讚賞的過程。

然而,要想以自我尋找作為尋找基督的方法,那是注定要失敗的!

因為基督、與內在的我是完全不一樣的:無論一個人是再如何深入、努力、敬虔的自我尋找,他還是找不到基督。

這找不到,倒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人不僅是不能把基督看成一個客體、而是另一個主體。這主體是遠超過我們的自我。

因而,當人以自我為主體的追求方式,是不能達到對基督的認識。

除非我了解:我需要基督與我對話,祂以整全的主體向我內心的深處挑戰、但仍然是站在我的一方、為了我的好處,讓我面對我不想、也不能面對的自我。因為,基督比我自我能想的,還要大的多。

所以,當我進入個人內心世界的深處時,找到的不是我,而是藉著啟示而來的基督。當我只在自己苦思中想尋找基督時,基督不在那裡。

這就是被造者與造物主的區別:祂與我都是主體,但除非我願意以祂的主體來取代我的主體,我找不到祂。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這是主對我說的!

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3:7-13

9/6/2016 星期二 啟示錄 3:7-13

「你要寫信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使者、說、那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 (啟3:7,8)

還記得近卅年前,校園團契的輔導介紹我到聖荷西母堂的時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個教會非常注重聖經。

我帶著這個期昐而來。所以,在迎新聚餐時,我對長老介紹我們教會所說的「忠於聖經」並不意外;但是對接下來的一句「高舉基督」,卻是有點不解!

基督教不就是信基督嗎?而且,在校園查經慣了,覺得只要重視聖經,基督豈不自然就顯明了,那又何必重覆呢?

後來有了一些教會生活體驗、也接觸到一些其他教會的主內弟兄姊妹,才了解是有這個必要性,把高舉基督分別提出來。

因為,雖然絕大部份的教會都講聖經,但有的教會特別注重守安息日、有的教會特別講求聖靈充滿、有的教會特別重視讚美敬拜…,這都似乎遺失了我們信仰的中心 — 基督和十字架。

在初期教會也有相類似的困擾:非拉鐵非教會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教會,在啟示錄中是少數沒有受到責備的教會。

不但沒有受到責備,她還受到了很大的鼓勵:「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3:9)。

「非拉鐵非」(即Philadelphia,在美國賓州的費城)原意是兄弟之愛;愛弟兄姊妹是件很好的事,但在那個教會中,有人過份的強調猶太人的傳統、以致於偏離了基督和十字架。

對於偏離真道的人,不必一味的以愛包容、而是引導他們回到基督在十字架的真愛裡。「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是主對非拉鐵非教會堅持在真理上的肯定。

同樣的,在今天很多的宗派、不同教會的強調當中,我們也不能分散了注意力。

願我們在忠於聖經之時、也不要忘記「高舉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