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3:1-6

9/5/2016 星期一 啟示錄 3:1-6

「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說、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你要儆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 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 (啟3:1,2)

啟示錄的之所以難讀,除了有些難懂之外,另一個原因是:即使是不難懂的地方、也讓人不容易消化。

就像今天的經文:「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我想沒有一位正常人願意聽到自己被別人這樣的論斷。

但就如所有難以下嚥的經文一樣,一些背景資料還是對我們有幫助的。

參考書的資料上說:撒狄這個城市沒有自已的商、農業,完全靠它在地理上的優勢做為經商、貿易的交叉點。

而且,撒狄也沒有自己的軍事、妨禦系統,而是靠週圍其他城市的保護。

所以,撒狄雖有它富足之名,過了不久、經過了敵軍兩次的突擊,這個城市就消失不見了。

這裡提到「按名你是活的」、「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3:3);可見得撒狄教會曾有一段興旺的時光、現今還存留了些以往的名聲。

但現在這個教會已經衰微了,在行為上也沒有一樣是完全的。因而,在神的眼光中,它其實是死的。

「名」在這六節經文出現好幾次:

第一次的按名是外在,人看到的名。

第二次的「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3:4),是人沒有留意、但神注意到的名。

第三次的「生命冊上的名」(3:5a),是真正算數的名。

第四次的「在我父面前認他的名」(3:5b),是耶穌認識的名。

一個人的名,不但是他的稱呼,也代表了他的身份、地位、個性、出生、及家世。

如果他有基督徒的名,就以為有了進天堂的門票;但在行為上、沒有一樣是完全的;他在神面前其實是死的。

除非儆醒、悔改、遵守神的道,他只是用那名來欺騙別人、和自已。(3:3)

雖然行為、遵守神的道不是得救的條件;但得救的人一定有遵守神的道的心志、也有行為上的改變。

誰又可以說行為不重要呢?

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2:12-29

9/4/2016 星期日 啟示錄 2:12-29

「我知道你的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又知道你末後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容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教導我的僕人、引誘他們行姦淫、喫祭偶像之物。」 (啟2:19,20)

行善事是聖經非常強調的,例如:「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9:8),「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

主耶穌也把善事的定義講的很清楚:「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6:40)。

所以,在這個末世裡,教會以一個信心團體、弟兄姊妹同心的對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做一些社會褔利及慈善的工作是一件很受主祝褔的事、是一個很好的見證。

推雅推喇教會在行善事就有好見證:「又知道你末後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所以,他們不但開始時行善事、而且是越做越多,這是需要很多的愛心。

他們不僅有愛心,在善事上面也有信心、勤勞、和忍耐。

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幾個詞句與以弗所教會在教會內的事奉態度幾乎是一樣的(2:2)。

推雅推喇教會比以弗所教會更好的地方是:他們不但沒有失去起初的愛心(2:4),而且是越做越有勁。

然而,主還是要責備推雅推喇教會,因為他們的分辨能力不夠、讓錯誤的教導滲入了教會(2:20);在這方面,弗所教會是好的多(2:2)。

從這兩個教會的比較,我們知道善事雖然不可以做的少,但對真理的堅持是不能打折扣的。

近年來,美國的超大型教會非常重視回饋社會、積極的參與社會服務、及政治議題。

這是個好現象,但危險的是:為了包容不同在政治上、倫理上的論點,卻把福音、和真理的信息淡化、或甚至扭曲了。

對於北美的中國教會來說,第一代移民只求生存、和適應新環境的心態,使我們對社會參與有很多的保留;這也許是我們要重新思考、改進的。

但對真理的追求與捍衛上,不論是老僑、新僑、或土生土長的ABC,都是不可妥協的。

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2:1-11

9/3/2016 星期六 啟示錄 2:1-11

「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 (啟2:2-5)

不論是人、或人所組成的團體,都有一定的惰性:在一個逐漸熟悉的環境中,很可能就會喪失了先前的動力而不自知。

所以,一個追尋卓越的團體,不能停留在自己已有的成就上,而是要更上一層樓。

相信有這種追求心的人不少。但是,誰來告訴他需要改進的地方呢?

奧運才結束不久,中國到處提倡「女排精神」;美國也為囊括獎牌的女子體操隊為榮。

不論是中國女排、或是美國女子體操的卓越,都與改變他們隊伍的教練:郎平、與貝拉(Béla Károlyi)有直接、不可分隔的關係。

感謝主!從這角度來看,在我們個人屬靈的長進、及教會團體的聖潔上,我們有耶穌基督、藉著聖靈的話,做我們最好的教練。

就從以弗所教會來看,試想我們的教會如果是:

(1) 在日常的行為上是勞碌、忍耐;
(2) 在真理的分辨上是不能容忍惡人、看得出誰是假使徒;
(3) 在事奉的參與上是能忍耐、為主名勞苦、並不乏倦!

那麼,長老、傳道人、執事、同工大概都不約而同的把感謝、讚美歸給神!因為,這實在是一個太理想的教會了!

然而,主還是要責備以弗所教會。

因為,當一切已習慣成自然了以後,就像定時開出去的火車一樣,沒出什麼錯、但也找不到一點熱情了!

我們教會植堂到今天,已經過了十二年了;在人數、和節目品質上,我們的確是有些成長和進步。

然而,一個無法否定的事實是:我們可能已經太熟悉這個環境,以致於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當初那種同甘苦、共患難的精神不再,代之的是很多的考量與顧慮。

「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這豈不是也對我們教會說的嗎?

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1:9-20

9/2/2016 星期五 啟示錄 1:9-20

「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 (啟1:9)

近代的輔導學所要求學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輔導的對象有同理心。

使徒約翰在聖靈的引導下,不需要上過輔導學,就把他自己的定位鎖在這同理心的原則上。

約翰不以自己為啟示錄的作者、帶著基督權柄的使徒自居,而是說自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

這不是約翰故做謙虛,乃是在基督徒的患難中,他真切的與所有一同患難的弟兄姊妹認同。

「患難」在不同的英譯本用不同的字表達:迫害(persecution)、痛苦(suffering)、或磨難(tribulation)。

表示這患難不只停在政府對基督教在政策上的壓制而已,而是整體的歧視、迫害、和身、心、靈上所加的折磨。

然而,緊接著一同的患難之後,約翰馬上接著的是一同的國度。

照理來說,約翰及當時的信徒是在迫害基督徒的羅馬帝國。但自古以來,基督徒一直是身處這個世界、又不屬這個世界的!

使徒與眾弟兄姊妹一起分擔的不僅是受迫害的環境,也是神的國度:「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神的祭司」。(啟1:6)

這個國度,雖然是確實的存在在患難中的弟兄姊妹之中,但現在卻隱藏在他們的迫害和磨難裡。

其實,不僅在當時,歷代的基督徒不一直也同時活在迫害、和神的國之中嗎?

因為在迫害、和神國兩個極不協調的事實中,基督徒就要以「忍耐」來回應。

不僅是初期的教會,也是今天所有活在為信主受磨難的、同時也活在神國的榮耀中、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見證的我們:約翰在啟示錄帶來的是:「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的盼望。

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1:1-8

9/1/2016 星期四 啟示錄 1:1-8

「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神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他就差遣使者、曉諭他的僕人約翰, 約翰便將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凡自己所看見的、都證明出來。」 (啟1:1,2)

凡對聖經稍有一些認識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啟示錄是一本難讀、也難懂的書卷。

但從一些參考書中,我們可以知道:啟示錄對當時的基督徒、或教會來說,並不見得會像我們一樣的難處。

這可能是與他們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

也可能是像今天的科幻小說一樣,我們讀的懂、但換一個時代的人就可能不知所云了;同樣的,他們對「天啟文學」的熟悉度要比我們大的多。

即然我們身在一個難懂啟示錄的地位中,所以,任何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的線索,最好都不要錯過。

這剛開始的1:1,就說明了這卷書的名字和目的:啟示錄是從耶穌基督而來的啟示,使徒約翰只是把它忠實的記錄下來;它的目的是「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

即然是耶穌基督而來的啟示,我們就得特別的重視;即然是為了「事指示他的眾僕人」,我們就相信它是為了使我們明白其中所寫的,而不是要讓我們把它看成謎語。

「必要快成的事」表示它是在說未來要發生的事,而且是快要發生的事!

到這裡,我們馬上的疑問是難道二千年前約翰所說快要發生的事,到現在還沒來嗎?

相信約翰本人、和當時讀啟示錄的基督徒,的確是有這些事馬上就會發生的想法。

所以,我們讀啟示錄的重點,應該也不是去猜那些事是發生了、那些事是還沒到;而是知道了這些必要快成的事,我們今天該如何的回應、和準備。

約翰在啟示錄的重點不是各個事件發生的確實時間點,而是在這些將要發生的事之前,我們要如何的在信心中警醒、準備。

主!求你讓我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來讀啟示錄,不是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而是預備我面對將必要快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