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代上26-27章

6/14/2015 星期天 代上26-27章

「以色列人二十歲以內的、大衛沒有記其數目、因耶和華曾應許、說、必加增以色列人如天上的星那樣多。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動手數點、當時耶和華的烈怒、臨到以色列人.因此、沒有點完、數目也沒有寫在大衛王記上。」 (代上27:23,24)

除了為登記支出而看帳簿的人外,有兩種人常常翻自己的帳簿。一種是窮乏人、為了要使收支平衝、不得不如此;另外一種是很有錢的人、他們的動機是:從自己的帳簿得到滿足感。

大衛數點以色列人的事件在聖經上有許多次的記載:撒下24章、代上21章、和今天的代上27:23,24。這些的重復表示了這件事在學習屬靈功課上的重要性,而且每一次的強調重點也稍為有些不一樣。

撒下24章中,籍著約押的話,讓我們知道大衛希望人數的增加。代上21章更明顯的說明了那是出於撒但的攻擊,激動大衛以能拿刀的以色列人數目、成為自己國家武力的代表,而取代了對耶和華的依靠。

從今天的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數點以的動機也在、用以色列的人口為大衛自己所擁有的產業;而忘記了以色列人口的眾多,其實是耶和華對亞伯拉罕應許的實現,並不是大衛自己的成就。

今天,我們也很容易落入撒但的攻擊,像一些從自己的帳簿得到滿足感的人一樣,為了自己的榮耀來數算自己所擁有的。而忘了對耶和華的依靠和感謝。

即使在屬靈的事也是一樣:教會人數的增長是為了擴張神的國?還是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

主耶穌說:「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在那裏」(太6:21)。

今天,我常數的是什麼?我的心在那裏?

__._,_.___

2015 讀經默想 – 代上23-25章

6/13/2015 星期六 代上23-25章

「大衛和眾首領分派亞薩、希幔並耶杜頓的子孫、彈琴、鼓瑟、敲鈸、唱歌。他們供職的人數、記在下面。亞薩的兒子撒刻、約瑟、尼探雅、亞薩利拉、都歸亞薩指教、遵王的旨意唱歌。」 (代上25:1,2)

在受浸聚會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見證:褔音朋友之所以能認真的思考屬靈的事,除了弟兄姊妹熱情的接待吸引了他們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早在他們承認主名之前,敬拜時的詩歌就己經深深的感動了他們。

為什麼詩歌、音樂可以這麼直接、又深刻的引導人接受褔音呢?一個可能的原因:敬拜詩歌是人把對神的讚美、渴慕唱給神聽,把人的憂愁、掛慮向神傾訴。不論是否為基督徒,這是人共同的願望。

聖經的真理大多數是神向人說的話;但詩歌音樂是人對神說的話。甚至在真正認識神之前,我們藉著詩歌,已經開始把心打開向神了。

只有基督徒對詩歌音樂的重視是超於其他所有的宗教信仰。這是有歷史的根據的:歷代志上25章全部的31節都是記載利末人在音樂及詩班的事奉。

從這一章可以看到有關音樂事奉的一些原則:
(1) 有精心、健全的組織:共有288人,分為24班、每班12人。
(2) 要經過嚴格的訓練:「都歸亞薩指教(25:2)」、「都歸他們的父親指教(25:3)」、「學習頌讚耶和華(25:7)」
(3) 依照恩賜事奉:「善於歌唱的(25:7)」
(4) 同工之間的協調與配搭:「彈琴、鼓瑟、敲鈸、唱歌(25:1)」
(5) 詩歌的內容:「遵王的旨意唱歌(25:2)」是指詩篇中許多大衛的詩,不是隨意挑選的

今天,我是不是也常被詩歌所感動呢?

我是不是該提醒自己,重要的是:詩歌是唱給神聽的,自已的享受還在其次?

對於詩歌的內容,我是不是該多留心、思想呢?
對於唱詩的態度,我是不是該更用心、嚴肅呢?

2015 讀經默想 – 代上20-22章

6/12/2015 星期五 代上20-22章

「大衛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獻燔祭和平安祭、求告耶和華。耶和華就應允他、使火從天降在燔祭壇上…只是大衛不敢前去求問神,因為懼怕耶和華使者的刀。大衛說、這就是耶和華神的殿、為以色列人獻燔祭的壇。」 (代上21:24,25)

神的殿是代表神和人相遇的地方,那麼,神的殿最好是建在那個地方呢?什麼地方可以代表神和人的相遇呢?這是一個令人遐思的問題。所以,每一個文化、宗教都有不同的做法。

就拿中國人來說,北京天壇建築宏偉。在地點的選擇上,天壇與故宮不遠;似乎是為皇帝的方便,而且在故宮的南面、似乎是希望上天不會干擾皇帝的統治。所以,祭天只是皇帝的事,上天也最好不要太過於參與皇帝的日常生活。

對聖殿在耶路撒冷的地點選擇,聖經在歷代志上21章有詳細的記載。

在21章中,首先大衛數點以色列人數,大大的得罪了耶和華(21:8)。人口普查在今天是很正常的事,但大衛數點可以拿刀的人(21:5)基本是計算國家的武力。猶大國不是一個常備職業軍隊的國家,國王不是決定參與戰爭惟一的決定者;耶和華才是他們的元帥。所以,大衛這個舉動是犯了大罪(21:7)。

在神降瘟疫的急迫情況中,大衛用重金買下了阿珥楠的禾場(21:25)、在那裏獻燔祭、耶和華也從天上降火下來、停止了瘟疫,表示祂了悅納(21:26)。這個禾場後來就成為聖殿的建築地點(21:31)。

所以,聖殿地點的含意是什麼呢?
(1) 神與人會面的地方、
(2) 神悅納人獻祭的地方、
(3) 人帶著痛悔的心,求神饒恕的地方、
(4) 不惜花重價的準備,求神施恩典的地方、
(5) 使人想起人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的地方。

今天,我固然靠著主耶穌的寶血,可以袒然無懼的來到神施恩寶座面前。但是,大衛選擇聖殿的地點,是不是也提醒了我:在主的面前,不可以輕看了神的公義。

今天,我常在主的面前為自己的罪悔改、求神饒恕嗎?
我有「不用他人的物獻給耶和華、也不用白得之物獻為燔祭(21:24)」的心態嗎?

2015 讀經默想 – 代上17-19章

6/11/2015 星期四 代上17-19章

「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乃從這會幕到那會幕、從這帳幕到那帳幕。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的一個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的說、你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 (代上17:5,6)

人很容易不知不覺的被限制在自己的習慣當中。

孩子小的時候,在游泳池興高釆列的玩「馬可波羅」的遊戲:一個人閉著眼叫馬可,其他的人回應波羅。當時,我這從來沒見過這種遊戲的「外國人」,很誠心的問他們,為什麼馬可一定要波羅呢?叫馬可的人多的是,為什麼一定得姓波羅?當然,除了遭到孩子們一頓數落之外,我並沒有找到想要的答案。

同樣的,對於猶太人來說,聖殿就是神的住處、是神與猶太人同在的明證,聖殿的神聖是無可懷疑的。因此,當司提反講到「大衛在神面前蒙恩、祈求為雅各的神預備居所。卻是所羅門為神造成殿宇。其實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徒7:46-48)的時候,猶太人就受不了,拿著石頭把司提反當場打死。

歷代志上17章可以說是整本歷代志上、下的中心。其內容就是神對大衛想建聖殿心意的回應(17:1-15),和大衛感恩的禱告(17:16-27)。

然而,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在一個字上:「屋子」的三個不同的含意。同一個字house (英文在此同希伯來文一樣,用同一個字) 在17:1的中文翻成「宮中」;但在17:3-6,同樣的house中文翻成「殿宇」。最後,神對大衛建聖殿心意的回應,中文以「家室」代表house。

大衛由自己的house(皇宮)想到了house(殿宇、聖殿),神雖然不許他為神造聖殿,但卻以保障大衛的家室長久坐在王位上(house,大衛的王朝、大衛的國17:11,12)為回應。這是人和神之間多麼美麗和諧的交流。

「我未曾住過殿宇、我何曾向你說何不給我建造殿宇呢?」這是神給大衛的問題,正是要提醒他,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殿宇。神不會讓人手所造的物品限制著的。可惜的是,當猶太人把聖殿形像化、習慣化了以後,就陷入只要聖殿、不要神的錯誤當中了!

今天,在屬靈上,什麼是我己經習慣的人、事、和物?

是誰代替了我對神自己的渴慕?名牧師?長老?屬靈偉人?
是什麼事代替了我對神自己的渴慕?主日崇拜?團契?主日學?
是什麼物代替了我對神自己的渴慕?教會的建築物?聖地的旅遊?

2015 讀經默想 – 代上14-16章

6/10/2015 星期三 代上14-16章

「因為牛失前蹄、烏撒就伸手扶住約櫃、耶和華向他發怒…於是祭司利未人自潔、好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約櫃抬上來,利未子孫就用杠、肩抬神的約櫃、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 (代上13:9,10;15:14,15)

孔子感嘆顏回的短命時,有這麼一句話:「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對好學的定義有了深一層的解釋:好學,不僅是喜好讀書、成績好而己;而是遇見了不順心的事、不會怨天尤人、不會把怒氣發洩在其他的人或事上。這種品德使他冷靜客觀地去分析解決問題,防止他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

大衛在第一次迎接約櫃時,烏撒死在失蹄的牛車前,心裏的愁煩是很容易被我們理解的。畢竟,迎接約櫃回耶路撒冷是出自大衛對神的一番心意、而且得到了以色列全會眾的支持(13:1,2)。但就正在以色列眾人極其歡欣快樂、在神前用琴瑟鑼鼓號作樂、極力跳舞歌唱的時刻,烏撒被神擊殺(13:8-11)!

但是大衛並非停留在愁煩、懊悔中,他也沒有遷怒於別人;迎接約櫃一直是他的一個不變的心意。因此,他在鞏固了耶路撒冷城之後,第二次的招聚以色列眾人為迎接約櫃的事佽準備(15:3)。

這次,他動員了許多利末人的弟兄們(15:4-10,總共862人),而且個個自潔、照者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律法,以利未子孫就用杠、肩抬神的約櫃(15:15)。這一次,以色列眾人順利的歡呼吹角、吹號、敲鈸、鼓瑟、彈琴、大發響聲、將耶和華的約櫃抬上來(15:28)。

在這件事上,大衛不遷怒,不貳過,可算是真正的好學者!其實,大衛在許多其他的事件中也常常是如此(撒上25:32-35;撒下12:7-20)。

今天,我在屬靈上是個不遷怒,不貳過的好學的人嗎?
我在事奉中遇見挫折的時候,可以心平氣和的做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