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耶9-10章

10/14/2015 星期三 耶9-10章

「耶和華阿、我曉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和華阿、求你從寬懲治我,不要在你的怒中懲治我、恐怕使我歸於無有。」 (耶10:23,24)

中文詩歌的美不僅只是在押韻、字數上的安排,也是在它詞句之間深厚感情的流露。

希伯來文詩歌不講究音調,但注重字義上的重複及對稱;與中文同樣的是,感情的流露也深刻的表現在字裏行間。

耶利米在宣告了神對猶大城邑的審判(10:1-22)之後,突然筆鋒一轉,用「我」字來向耶和華說話了。

「我曉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這是耶利米對人的觀察。這也是我們的經驗:太多的事、太大的環境,是人沒有辦法控制的。

可是,人還是要對自己所做的選擇、自己所過的一生負責: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神的那一邊。

所以,耶利米馬上就懇求神的赦免:「求你從寬懲治我,不要在你的怒中懲治」。

在這兒,先知是站在百姓的立場。雖然他在宣告神的話時是站在與百姓敵對的立場(1:19),他也明知道他是得勝的一方(1:18),但他情願站在那些不聽神的百姓中間,求神的寬容。

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態是人常有的,但與罪人同哭的行動卻是我要羨慕的。

主啊!求你打開我的心懷、擴張我的疆界!

2015 讀經默想 – 耶7-8章

10/13/2015 星期二 耶7-8章

「你們怎麼說、我們有智慧、耶和華的律法在我們這裡.看哪、文士的假筆舞弄虛假。智慧人慚愧、驚惶、被擒拿.他們棄掉耶和華的話、心裡還有甚麼智慧呢。」 (耶8:8,9)

在第一次聖經講座中,講員提到了對一經文有不同的解釋看法。

他說;「福音派是這樣解釋的…靈恩派是那樣解釋的…另外有某大學教授是如此解釋的…這是屬於不信派。」當時覺得很可笑,怎麼會有人不信派的聖經學者呢?

原來,聖經早在耶利米書中已經有類似的指責。

當時,也有不少專門研究耶和華律法的文士,是自認為有聰明智慧的,來教導、解釋聖經。

可是聖經怎麼描寫他們呢?「假筆舞弄虛假」,這兩個假在原文中也是對稱和押韻的;以文士他們自己的寫作和講述方式來諷刺他們的錯誤。

「智慧人慚愧、驚惶、被擒拿」是將來式,表示不久後一定會發生的事。果真,耶利米的預言不久後應驗了。

問題不是在研究聖經的本身,而是鑽到表面的字句,卻棄掉耶和華的話。

主耶穌也有這樣的警告:「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約5:39,40)

我是以什麼態度來讀聖經的?

2015 讀經默想 – 耶5-6章

10/12/2015 星期一 耶5-6章

「你們當在耶路撒冷的街上、跑來跑去、在寬闊處尋找、看看有一人行公義、求誠實沒有、若有、我就赦免這城。」 (耶5:1)

雖然先知的話經常是很嚴肅的警告,但有時候在嚴肅中不難看出他的幽默。

「你們當在耶路撒冷的街上、跑來跑去、在寬闊處尋找」,讓人想到像在卡通影片中的人物,跑來跑去、到處瞎撞,努力去找、卻又找不到的情節。

在找什麼呢?「一個行公義、求誠實的人」。

顯然,耶和華是有意解救將顛覆的耶路撒冷;但祂也知道城裏連一個行公義、求誠實的人都難找得到。

為什麼行公義、求誠實是這麼的難呢?今天還是這麼難找嗎?

舊約讀到這兒,我們對聖經中的公義該已經有些了解。公義不是公平。

初次到美國看到法院前代表法律的正義女神,印象深刻。她一手拿著劍(權柄)、另一手拿著天平(法律的衡量)、眼睛蒙上帕子(公平),把正義的三個要素表現的實在真切。

然而,西方的法律強調的是公平,而聖經中的公義是強調神的屬性。如果神要以完全的公平來對待人的叛逆的話,沒有一人能站立得住。

所以,公義中有很強烈的恩典原素。一個公義的人,不僅要守正不阿,他對窮困貧乏的人會更多加一層的保護和恩慈。因為神就是一位滿有恩典、施慈愛的神。

在公義這點上,現在的人,不論中西,都是失敗的。

誠實也可翻譯為廉正(integrity),也就是說他的人格可靠,在人前人後的所做所為是完全一致的。不專為自己打算,做事誡信可靠,就像耶和華的守約一樣,絕對值得信賴的。

如果官吏誠實就不需要反腐、如果夫妻都誠實就不會有外遇、如果學生都誠實考試就不必有監考。難怪,求誠實的人這麼難找得到。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8)

我可能成為神跑來跑去在找的那個行公義、求誠實的人嗎?主啊!幫助我。

2015 讀經默想 – 耶3-4章

10/11/2015 星期天 耶3-4章

「耶和華說、到那時君王和首領的心、都要消滅,祭司都要驚奇、先知都要詫異。我說、哀哉、主耶和華阿、你真是大大的欺哄這百姓和耶路撒冷、說、你們必得平安,其實刀劍害及性命了。」 (耶4:9,10)

公都子問孟子:為什麼外人皆稱他好辯?孟子的回答是:「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人心中如果有一個堅定信念,但對無法取得他人的了解和支持,難免會好辯。

先知是宣講神的話,站在耶和華的位置將神所吩咐的一切話告訴百姓。那是宣告、不是辯論。

然而,百姓卻喜歡聽人的話,不願意聽先知的話。在這種作工無果效的情況下,先知連與人辯論的機會都沒有。

可是,藉著先知書的記載,讓我們看到了,先知也會辯論;但是他辯論的對象是神、不是人。

「耶和華說、到那時君王和首領的心、都要消滅,祭司都要驚奇、先知都要詫異」(4:9) — 這是神警告耶路撒冷將被毀壞、人將被擄的情況。

為什麼到君王和首領的心會消滅,祭司和先知會驚奇呢?因為當時百姓所聽到的聲音是「你們必得平安」(4:10)。

這表示耶利米所傳耶路撒冷被擄的信息是沒有人聽的;得平安的信息是從君王、首領、祭司、和假先知來的。

我們今日讀來,令人吃驚的是耶利米竟然把百姓不聽的責任推到耶和華身上:「主耶和華阿、你真是大大的欺哄這百姓和耶路撒冷、說、你們必得平安,其實刀劍害及性命了。」(4:10)

而耶和華並沒有責怪耶利米這不合邏輯的論點,而是繼續宣告耶路撒冷將臨的禍患(4:11-18)。

如此看來,我似乎更能了解耶利米的心情了:「我的肺腑阿、我的肺腑阿、我心疼痛.我心在我裡面、煩躁不安.我不能靜默不言。」(4:19)

我不能靜默不言 —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耶利米夾在耶和華與百姓中間,他只能向神抱怨。

如果很難聽的進去耶和華的審判,至少我不能不同情和體會耶利米的心情!

我也有些不得已的事嗎?那是為了我自己、還是為了神的國?

2015 讀經默想 – 耶1-2章

10/10/2015 星期六 耶1-2章

「看哪、我今日使你成為堅城、鐵柱、銅牆、與全地、和猶大的君王、首領、祭司、並地上的眾民反對。他們要攻擊你、卻不能勝你.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 (耶11:18,19)

世界上最難的職業是什麼?– 答案是先知!雖然不可把先知當成一個職業,但這個答案是有些道理。

「我今日使你成為堅城、鐵柱、銅牆…他們要攻擊你、卻不能勝你」– 這是多麼光彩的事!沒有人不會不想不站在得勝的一方。

「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 這是多麼令人餉往的應許!沒有人不會不想生活在一個沒有與神同在的日子裏。

然而,困難的地方在這裏:「全地、和猶大的君王、首領、祭司、並地上的眾民要你、他們攻擊你」。

人需要屬於一個群體、更是需要那一個群體的接納。這個最基本的群體就是自己的家、家鄉、以及國家。

現在,耶利米的責任是對抗自己的國家。從政治界的君王、首領開始、也包括宗教界的祭司、甚至全地上的眾民;沒有一個人是不反對他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耶利米的害怕是可想而知的。

但神的話卻是:「你當束腰、起來將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話告訴他們.不要因他們驚惶、免得我使你在他們面前驚惶。」(1:17)

該驚惶的不是耶利米,而是猶大全地的眾民。如果耶利米驚惶的話,是因為他沒有做好他應該做的工作、將耶和蓽所吩咐的一切話告訴他們;那是耶和蓽使他驚惶的!

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容易、沒有人要做一個被人討厭的人、更別說要做全國人民的敵人了!

先知連拒絕這個差事的機會都沒有 –「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1:5) 。

為什麼先知的工作這麼難?不只是將耶和蓽所吩咐的一切話告訴百姓嗎?

是的,百姓不喜歡聽神的話到那麼嚴重的地步,連為神做代言人的先知都成了他們的敵人了!

今天,我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隨時隨地,我都可以聽到自己喜歡聽的音樂、自己想要聽的講道。

然而,我是否想到神的話不見得都是好聽的、先知講道不見得都是他自己願意講的?

如果我聽到的都是我自己喜歡聽的,我得好好的想一想:可能不是講道的有問題、就是我自己有問題。

主啊!給我一雙聆聽的耳朵、讓我做一個能聽神的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