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耶51章

11/3/2015 星期二 耶51章

「示沙克何竟被攻取.天下所稱讚的、何竟被佔據.巴比倫在列國中、何竟變為荒場。海水漲起、漫過巴比倫.他被許多海浪遮蓋。他的城邑、變為荒場、旱地、沙漠、無人居住、無人經過之地。」 (耶51:41-43)

1970年代我在賓州唸書的時候,新澤西州的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是許多留學生在計劃假期旅遊的首選之地。

其原因是:它離賓州不遠、靠近海邊、風景不錯;但最吸引人的是吃、住都便宜,而且高樓華廈、五光十彩的旅館賭場氣派,是我們這些窩在大學城的窮學生所羨慕的。

然而,據近來的報導:因為現在賭客只要隨時拿出手機,就可以把餞直接送給賭場,不需要再老遠地親自到大西洋城了。

因此,大西洋城賭場、旅館紛紛倒閉關門,人口流失;靠政府賙濟的貧民達人口的30%。有一記者預測,再過20年,大西洋城將只剩下幾堆沙丘了!

在耶利米的當時,巴比倫城是首善之區,經濟、政治中心;建築也是歷史有名的 —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今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然而,耶利米在耶和華的默示中看到的只是一荒場、旱地、沙漠、無人居住、無人經過之地。

今天,我們也很容易被宏偉的建築、雄厚的財力、勢力所吸引著。

像我每次開車經過Homestead 和Wolfe Ave時,都不禁向旁邊望一望,看看蘋果電腦「太空船」辦公室的工程進度如何。

然而,我們現在很難想像幾十年之後,蘋果電腦的太空船將如何。

據一位都市規劃的專家評論,太空船對Cupertino市將是禍而不是福。因為有一天,如果蘋果電腦不再興旺,用不到這麼大的地方,它給Cupertino留下的是別的公司行號無法使用的龐大怪物。

倒底什麼是暫時的?什麼是永恆的?這是現在就得思考的問題!

2015 讀經默想 – 耶50章

11/2/2015 星期一 耶50章

「看哪、有一種民從北方而來.並有一大國和許多君王被激動、從地極來到。他們拿弓和槍.性情殘忍、不施憐憫.他們的聲音像海浪匉訇。巴比倫城阿、他們騎馬、都擺隊伍、如上戰場的人、要攻擊你。」 (耶50:41,42)

黑格爾研究了中國歷史以後,曾經感嘆地說:「中國沒有歷史,祇有文化的延續、歷史的循環。兩千多年的專制統治,沒有變化,沒有進步,沒有產生新思想…。」

這些無情的評語,引起了許多中國歷史學者的辯駁,也帶來了中國人一些反省的機會。

當讀到耶利米書50章,對審判巴比倫的預言時,也有一番似曾相似的感覺。尤其是在41,42節講到了從北方而來的威脅「一種民從北方而來…從地極來到」。

原來,這句話早在第六章就出現過:「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有一種民、從北方而來.並有一大國被激動、從地極來到。他們拿弓和槍.性情殘忍、不施憐憫.他們的聲音、像海浪匉訇.錫安城阿、他們騎馬、都擺隊伍、如上戰場的人要攻擊你。」(6:22,23)

比較一下,才發現這兩段經文除了「錫安城」與「巴比倫城」的對比之外,其他的是一字未改!這可以說是真正的歷史循環。

猶太人拜假神,引起了神的怒氣,興起了巴比倫從北方來,懲罰錫安城。巴比倫在之前的歷史中,從來對猶太人造成任何的威脅。所以,它好像是從地極來到的、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同樣,在耶利米的時代,巴比倫是世界第一大強權,當時誰也不會想到從北方而來的亞述,在巴比倫帝國的短短不到70年後,將它取而代之。

難到歷史真的是一再的循環而己嗎?基督徙的歷史不是循環的。

人在亞當開始犯罪的時候,神就預備了救恩;猶太人的拜假神雖帶來了神的審判,神把他們被擄歸回的盼望早已點起來了。

巴比倫只是神用來管教猶太人的工具,它自己要向神的公義負責。

今天,我是站在有利的歷史點來觀察這一切事情的演變。我是不是讓我也成為歷史循環的一部分?還是讓我自己在神救贖的這一時段,這是我的選擇。

2015 讀經默想 – 耶49章

11/1/2015 星期天 耶49章

「後來我還要使被擄的亞捫人歸回,這是耶和華說的 …到末後、我還要使被擄的以攔人歸回.這是耶和華說的。」 (耶49:6,39)

不論是讀小說、或看電影,總是期待著有一個圓滿的結束。這圓滿的結束就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但是,不見得所有的故事都是這樣結束的。

有的是看不到結果就結束了,這是吊人味口;有的是惡人得勝、善人吃虧到底,這是令人氣憤;但很少是惡人、善人到最後都有好結果的。

然而,耶利米論到對十國預言的時候,居然有多次的提到「使被擄的…人歸回」!這包括了埃及(46:26)、摩押(48:47) 、亞捫(49:6) 、和以攔(49:39)。

被擄、和歸回,這是耶和華對以色列的懲罰、和恩典,是猶太人歷史的縮影,應該只留給以色列的;神怎麼會也如此的恩待埃及、摩押、亞捫、和以攔呢?

為什麼埃及、摩押、亞捫、和以攔這些作惡的民族,是耶和華興起來懲罰以色列人的,竟然有與以色列人同樣的結局呢?可能這很難通過人有限的理性判斷。

但是,當我想到了上個主日第一堂的新人介紹時,有一對從芝加哥來探望他們福音中所結的果子(G1- 陳志惠、楊靜宜)的美國夫婦,先生竟是埃及人!這個問題對我就迎刃而解了。

「神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徒10:34,35)

我是不是也該調整一下自己的觀念呢?可能是太狹隘了吧!

2015 讀經默想 – 耶47-48章

10/31/2015 星期六 耶47-48章

「摩押阿、你不曾嗤笑以色列麼?他豈是在賊中查出來的呢?你每逢提到他便搖頭…我們聽說摩押人驕傲、是極其驕傲,聽說他自高自傲、並且狂妄、居心自大。」 (耶48:27,29)

不論是從世界歷史、或地理上來看,摩押都不是一個起眼的國家。然而,聖經中用耶利米書48章、一整章47節來講摩押將受懲罰的預言。

倒底是為了什麼摩押的受審判是這麼重要呢?

這也是當時的列邦人問的問題。他們當時也想了一個可能的答案:「我們聽說摩押人驕傲、是極其驕傲,聽說他自高自傲、並且狂妄、居心自大。」(48:29)

驕傲、狂妄、居心自大的個人和國家,古今中外數不勝數、到處都可以看到;摩押並不見得是個特例。

這個問題的解答可能就是在前面一節:「你不曾嗤笑以色列麼?他豈是在賊中查出來的呢?你每逢提到他便搖頭」(48:26)。

原來,摩押在以色列的東邊,歷代中有許多與以色列人的戰爭。在猶大國末期,摩押先與巴比倫同盟攻擊猶大王約雅敬(王下24:1,2);後來又與猶大同盟,一起向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造反(27:1-7)。

在這反反覆覆的過裎中,摩押的心態一直是渺視猶大的:嗤笑、搖頭、把猶大玩弄於掌中,像在賊中查出來的囚犯一般。

然而,猶大是耶和華揀選的。摩押可以戰勝猶大、但她只是耶和華用來管教猶大的器皿。猶大是輪不到她來渺視的。

今天,基督徒在社會中被壓迫、被渺視的機會確實是不少。

但是,知道神「申冤在我、我必報應」,這帶給了我的安慰是何其的大!

2015 讀經默想 – 耶44-46章

10/30/2015 星期五 耶44-46章

「耶和華論列國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 (耶46:1)

現今是一個交通發達,旅行方便的時代。再加上中國的中產階層的財富快速成長,不但在渡假的花費增多,連出國旅遊都不再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了。

在3500年前的先知耶利米時代,出國卻不是這麼容易的事。除了被迫參加打戰、或是戰敗被擄,一個人一輩子所到之處很少離家超過方圓百里的。

耶利米年幼的時候,耶和華就選召他要做「列國的先知」(1:5)。他不只是單單受召作希伯來人的先知,也不是只在猶大宮中作教師,他先知的執事乃是屬於列國的。

這個頭銜適足以排除一些人的誤解,以為信仰只屬於某一特定的國家或文化。

人通常在意識之中,藉著與所有的接觸、在既定的環境中成長。

我們對人對事的了解和視野也是有地域性的,這使我們的注意力局限在親身經驗過的小圈子裡。

然而,神是世界、宇宙的創造、和管理者。

所以,當我們認識祂、跟隨祂,接受祂給我們的使命之後,我們的視野也應該從我們自身的限制之中擴充到神所關懷的範圍。

耶利米一生都在和狹隘的宗教觀裡奮戰。他用盡各種方法,為要使以色列人了解他們並非神唯一的選民,而且他們的信仰生活應該參與世界性的社會中。

耶利米未曾離開耶路撒冷,又如何能承擔作列國先知的使命呢?

他預言的對象竟有十個國家之多;包括埃及、非利士、摩押、直們、以東、大馬士革、基達、夏瑣、以攔和巴比倫。

我們留意耶利米寫給這十個外邦國家的信息,就會發現他對這些與他個人毫無關係的民族,竟有如此深刻的認識 — 不論是他們的地理、歷史、或政治,他有深入了解。

今天,許多在異文化傳道的宣教士,他們不但是有跨越種族的愛心、也有超出國界的認識。

主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是「直到地極的」,我的心胸和觀念跟得上主的托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