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出17-19章

1/30/2015 星期五 出17-19章

「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出19:5,6)

「遵守」是保守、保存、保護、或謹守的意思;它與神要亞當看守伊甸園的「看守」是相同的字(創2:15 )。神把亞當放在伊甸園,要他修理和看守園子。「修理」的原文有「服事」、「敬拜」的意思;也是神拯救以色列人的主要原因(3:12) ;「看守」就是「遵守」的意思。

從前,神對亞當的要求是修理、看守;現在,神對以色列人的要求,也是修理(敬拜)和看守(遵守)。神視亞當與以色列人同樣地看為是祭司,而祭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遵守、保守及看守神的話。

以色列人要成為屬神產業的條件,就是「遵守我的約」。遵守不僅要謹記、護衛神的約,更要活出與神有約的生命。祭司的職分是站在神與百姓中間,作為橋樑。因此,以色列人要成為神與萬民之間的橋標,把神的大愛和信實傳遍萬邦。這一切都從以色列人遵守神的約開始。

在新約時代,信徒皆祭司。今天,神把我放在祂與誰之間為祭司?我有沒有遵守神的話?我的言行舉止聖潔嗎?與蒙召的恩相稱嗎?

2015 讀經默想 – 出15-16章

1/29/2015 星期四 出15-16章

「你要將他們領進去、栽於你產業的山上.耶和華阿、就是你為自己所造的住處.主阿、就是你手所建立的聖所。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章15:17,18)

住處是「已建立好的住所」、聖所直譯是「聖潔的地方」。聖所的觀念在這首詩歌中屢次出現(15:13,17) , 但用不同詞彙來表達聖所。聖所是神居住、安息、作王之地,也是神與人同在之處,和人敬拜神之地。

當初,神告訴摩西拯救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目的,就是敬拜祂:「當你領那百姓從埃及出來後,你們要在這山上敬拜我」(3:12) 。「神產業的山」指錫安山,聖殿所在之地。

「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引申至更遙遠的將來,就是新天新地的新耶路撒冷(啟21:10,11)。

因著耶和蓽的救贖,以色列人從埃及的奴隸,轉變為在聖所敬拜耶和蓽的百姓。

今天,神將我從那裏領到那裏?我是在耶和蓽的聖所敬拜祂,還是仍在「埃及」作奴僕?

2015 讀經默想 – 出13-14章

1/28/2015 星期三 出13-14章

「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神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因為神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 (出13:17)

不領他們的「領」在原文的’發音與字形都與「後悔」相近;而後悔的意思是「改變心意」。

神向摩西指示逾越節與獻頭生的條例,接著就是離開埃及的時候了。經文說神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沒有領他們走較近的路,即是經非利士人的沿海之路,卻繞道而行,走紅海曠野的路(13:18 )。因為神擔心以色列百姓看見戰爭,可能後悔,不向前走,反而要回埃及去。

在此,神的「帶領」與百姓的「後悔」形成巧妙的關係。神的帶領,考慮到百姓的動機和可能的反應。因為神預知百姓會後悔,所以祂不按照人之常情,帶頭他們走近路,卻繞道而行。

今天,我是否懷疑神的帶領?神帶領我,也會先考量我的動機或反應,因此可能會不照我直覺的反應,繞道而行,但我是否有信心完全地相信神的帶領呢?

2015 讀經默想 – 出11-12章

1/27/2015 星期二 出11-12章

你這一切臣僕都要俯伏來見我、說、求你和跟從你的百姓都出去、然後我要出去.於是摩西氣忿忿地離開法老出去了。 (出11:8)

「出去」這兩個字在第十災重復出現,強調出埃及的時刻終於到了。在這一節有三個出去,而且第一個的出去是命令式,是神命令法老要摩西和百姓都出去的。

「出去」是出埃及記的主題。「出去」是動詞,表示一個行動:神用大能的手,拯救以色列百姓從埃及出去,叫他們成為聖潔的國民、屬神的國度,宣揚神的美德,使萬人都認識祂。

「出去」指從一處去到另一處,也就是從埃及為奴之地,去到神所應許的迦南地;從受綑綁之地,到自由之地。以色列人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出去。

對我來說,「出去」有什麼意義?從屬靈的角度來看,我要從那裏出去?到那一個地方?神在其中要擔當什麼角色?

2015 讀經默想 – 出9-10章

1/26/2015 星期一 出9-10章

「摩西亞倫就進去見法老、對他說、耶和華希伯來人的神、這樣說、你在我面前不肯自卑、要到幾時呢、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 (出10:3)

「自卑 」在原文是講卑,但以字根的變化顯示了自身的涵義。在神的眼中,法老的心硬是自高(9:17)、越發犯罪(9:34)和此處的「拒絕謙卑」。

謙卑與自高相對,因此拒絕謙卑的人就是自高的人。「拒絕」表示人的意願,心裡決定了一件事,不再聽任何人的意見。謙卑則是一種態度;按照希伯來人的觀念,謙卑的人也是願意受苦的人,因為謙卑就是將自己的意願放在神的意願之下,乃是捨己的心態。

法老拒絕在神面前謙卑,把自己放在神下,仍然堅持自已的神性與優越,不肯承認耶和華是神。正因如此,神要繼續施展祂的全能,再次降災,使法老不得不承認只有耶和華是神。對付拒絕謙卑的人,神就要用重災來擊打他的銳氣。

在甚麼時候、甚麼情形下,我會拒絕謙卑?神是否也可能如同當年對付法老一樣來對付我?我曾經看過在我身邊拒絕謙卑的人嗎?神如何對付他?這對我有甚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