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民14-15章

2/28/2015 星期六 民14-15章

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麼。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罷!」 (民14: 1-4)

一個常常生活在悔不當初、或留戀於往日情懷的人,不僅消磨了他面對現實的意願;甚至可能摧毀了他的生命。

後悔和戀舊有相同的缺失:就是,他們都無法改過去,也讓人失去了生活在現實的能力。

這正是以色列百姓在出埃及之後的光景:抱怨是會傳染的 — 從有人、眾人、到百姓;從小聲、大聲、喧嚷、哭號、到完全的背叛。

雖然後悔和戀舊的心態是起於對現今生活狀況的失望;其實,那真正的起源是在內心深處的懼怕。「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

懼怕模糊了人的視力、扭曲了人的理志,甚至,升高到一個公然對神權柄的反叛。「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罷!」而聖經要我們怕的是神、不是環境、更不是人。

回顧,是為了數算神的恩典,不是為了想再一次的活在那永不再來的過去。

今天,我是怎麼樣看我的過去?我戀舊嗎?我有什麼後悔?我有什麼懼怕?我抱怨嗎?我向誰抱怨?我抱怨誰?誰在掌管我的過去、現在、將來?

2015 讀經默想 – 民11-13章

2/27/2015 星期五 民11-13章

「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你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喫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我要在那裡降臨與你說話、也要把降於你身上的靈分賜他們、他們就和你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獨自擔當。」(民11 : 12,17)

人都有軟弱的時候:百姓的軟弱在一次一次的抱怨,甚至到了想回到埃及為奴的生活 (11:5,6) ,這是完全違背了神救贖的心意。做領袖的摩西也有他的軟弱:他不喜悅(11:10)、他也抱怨(11:11,12)。

但是,百姓受到了神的懲罰(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11:1);摩西的問題卻得到了答覆。摩西、和百姓的軟弱和抱怨有什麼不同呢?

兩者的內容不同、角色不同:百姓由吃的抱怨到整個出埃及的目的;摩西是因為帶領百姓的托付,事奉中的困難抱怨到過重的責任。顯然的,摩西是值得被同情的。

當然,最好是在任何環境之中都不要抱怨。但在這段史實中,我們要留意的不僅是抱怨的內容與態度,更重要的是抱怨、和傾吐的對象是誰。

百姓彼此發惡語、怨言,他們彼此對說的不是讚美、造就人的話,而是惡語、拆燬人的話。這種聲音愈來愈大聲,甚至到了一種聽不清楚的隆隆舌語。

「怨言」在七十士譯本的希臘文的發音與中文的「譏哩咕嚕」非常相近,是個有趣的巧合。

摩西遇到了難處之後,他傾吐的對象是耶和華。神沒有一句責備摩西的話,馬上就給他一個解決的方案。

今天,我不論在工作上、家庭上、甚至在事奉中,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也都難免遇到挫折;不但是收不到預想的果效,對方也不領情。這時,我是向誰說呢?向人爭取對我的同情?還是向神傾吐我的困難?

何等權利能將萬事,帶到主恩座前求;
多少平安屢屢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
皆因未將各樣事情,帶到主恩座前求。

2015 讀經默想 – 民8-10章

2/26/2015 星期四 民8-10章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第二年正月、耶和華在西乃的曠野吩咐摩西說、以色列人應當在所定的日期守逾越節…雲彩幾時從帳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幾時起行、雲彩在哪裡停住、以色列人就在那裡安營」 (民9:1,2,17)

在出埃及一年後,會幕也完成,以色列民可以開始往應許之地前行了。民數記第九章就是那時所發生的事。這裏只記載了兩件事情:守逾越節、和神(雲彩)的同行。

出埃及、過紅海,當時對以色列人來說該是一件驚心動魄,深刻在心的經歷。但人總是健忘的,經過這一年的準備、製作帳幕,生活似乎開始回復到一個常規的狀態了。

經過曠野、往應許地,這又是一個新旅程的開始。帳幕讓他們知道神的同在,雲彩使他們知道神的同行。

但是在行走之先,逾越節的嚴謹遵守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從前在列祖時期是以簡單的石柱或壇來記念神,現在是一個具體而嚴肅的過程;而且以一個節日的方式,使它成為在每年同樣的時間,一再重覆的記念它。

神在我們身上的供應、同在、與帶領也是一樣的。雖然在理論上,我們都知道這些;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不見得常常真正地體驗到神的同在。既使我們真正有那麼深刻神帶領的經歷;我們的見證對於不信的人也多半是難以理喻的。

今天,我們是尊君的祭司,神要我們先了解祂以無比的智慧及慈愛,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捨了祂的愛子耶穌基督。這是我們要常常記念的:應該不只是在復活節、和聖誕節。「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22:19)

神在我身上的作為是什麼?祂對我的生命有什麼樣的震撼?我是如何地來記念這些?這與我平常的生活有關嗎?

2015 讀經默想 – 民7章

2/25/2015 星期三 民7章

「摩西立完了帳幕就把帳幕用膏抹了、使它成聖.又把其中的器具和壇、並壇上的器具都抹了、使它成聖…摩西進會幕要與耶和華說話的時候、聽見法櫃的施恩座以上、二基路伯中間、有與他說話的聲音、就是耶和華與他說話。」(民7: 1,89)

民數記第七章是非常持別的一章。它長達89節,是聖經裏除了詩篇119篇以外,經節最多的一章。

其次,它的結構非常簡單:只有第一節和最後一節在講耶和華、摩西、和帳幕的事;其他的87節好像是中間插進來的一段。如果我們只讀了前後兩節,相信對民數記中史實的了解也不會少了太多。

基本上,摩西照著耶和華的吩咐,立了帳幕;耶和華也照著應許,在施恩座上、基路伯中間與摩西說語(出25:22)。

那麼,中間插的這一大段有什麼重要性呢?聖經要告訴我們什麼?

首先,聖經這麼詳細的記載了獻祭的人、和所獻的禮物,就像教會週報上的上週奉獻金額、也像我們在一月份收到的奉獻收據一樣。這不僅是為了在人之間誠信的帳目,也表示了神的悅納。個人的奉獻是神所關注的,就像耶穌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一樣(可12:41)。

其次,我們看到了各族長自願的奉獻,他們所奉獻的供物和禮物是大筆豪華的;那也是在供給了建立會幕所需之後,再另外加添上去的。這是他們的敬拜、對神感恩的表示。

「他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可14:6),美事是從情感發出來的,如果只是救急、補缺口就不美了!

今天,我的敬拜包括了我的奉獻嗎?我的動機是什麼?我奉獻的多少是基於事工的需要、還是基於我對神的感恩?神會怎麼看我的奉獻?

2015 讀經默想 – 民5-6章

2/24/2015 星期二 民5-6章

「你吩咐以色列人、使一切長大痲瘋的、患漏症的、並因死屍不潔淨的、都出營外去… 無論男女、若犯了人所常犯的罪、以至干犯耶和華、那人就有了罪。」 (民5:2,5)

如果用現代的眼光來到舊約律法的話,在理解上常常有不少的困難。就像一些病症(漏症)、或接觸到不幸的事件(死亡)時,我們應該存著同情心去安慰、或幫助他們才對。為什麼還要把他們拼除於外呢?(5:2)

或許這是在醫葯不發達時代的防止感染之道吧!但是,為什麼對一些看起來並不是大不了的事,還要被重重的懲罰呢?(5:5)

尤其,對待被丈夫起了疑心的妻子,不但沒有人權的尊嚴,所使用的方法實在是無法理喻!(5:11-31)

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神知道社會上的文化標準會隨著時代而變。如果以色列人在一開始就容忍一些不正常的事,包括了身體上的(病、屍)、公義上的(虧負人)、及道德上的(姦淫)缺失,社會的文化標準不但無力限制它們、反而會提倡它們。看看今天美國社會的輿論,我們就非常明白了。

我倒底是要選擇一個神所定規的潔淨標準呢?還是我自己認為合情合理的作法?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不正是亞當和夏娃在吃智慧樹上的果子所問的問題嗎?

我在什麼事上是不知不覺的擇惡棄善了?神對罪的看法和我對罪的看法有什麼不一樣?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