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每日讀經 — 詩篇 37:1-38:22

12/14/2017 星期四 詩篇 37:1-38:22

「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 (詩37:7)

對居往在硅谷的我們來說,家庭、工作、教會把我們的每一天都塞得滿滿的,忙碌而緊湊的生活是常規。

再加上競爭的社會文化、昂貴的生活費用,逼著每一個人都得加倍的勤奮工作,來增加自己能早日達到在經濟上沒有後顧之憂的境界。

這使得大家更加羨慕那年紀輕輕,就可以不愁三餐(當然也包括房子、退休金…等)、辭掉工作、只做自己喜樂的事、專心追求自己夢想的「新高科技貴族」。

但不論再多麼的勤奮,真正能成為那道路通達的人,畢竟是少數。於是,雖然口裏不說,心懷不平的大有人在。

怎麼辦?「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從忙碌的生活中退出來一下,我需要在安靜中恢復、重新得力、再次地等候從神而來的肯定。

默然退修不見得一定會重新得力,但我還是得學習把重擔卸下、安靜休息。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46:10),耐心的在神面前等候、倒空自己、讓神來充滿我,這才有重新得力的可能。

言語、交通、團契是基督徒群體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是,獨處、安靜、默然是我與神的約會,那是屬於神的時間、是更不可少的。

等候神不需要等到人的盡頭再開始,耐性的等候也可以從今天開始。好嗎?

— 2017 每日讀經 — 詩篇 34:1-36:12

12/13/2017 星期三 詩篇 34:1-36:12

「我要時時稱頌耶和華,讚美他的話必常在我口中。我的心必因耶和華誇耀。」 (詩34:1,2)

敬拜、讚美對當今的基督徒來說是個常常談到、也是都很關心的話題。

「今天的敬拜真好!唱的這些詩都是我很熟習、又喜歡的。我好感動哦!」

「這個教會唱的詩歌都是老得不能再老的,好沉悶!我的靈實在沒有辦法被提起來!」

「每次讚美禱告的內容都差不多,我幾乎都猜得出來誰會禱告什麼。」

「敬拜讚美對象是神、不是人。所以,你不應該嫌這個、怪那個;重要的是神是不是喜悅你的敬拜!」

這些都是好熟習的論點,是事實、也有些道理。

但是我要怎麼樣來看敬拜呢?神會喜悅活潑、熱鬧的敬拜、還是莊重、有深度的詩歌和禱告?

我的靈在敬拜讚美中沒有辦法被提起來,是誰的問題?我自己的問題?或是領詩歌的問題?還是傳統、環境的問題?

首先,「我要時時稱頌耶和華」– 稱頌神不只開始在聚會的時候,而是我平常時時的稱頌,在聚會時一個公開的表達。如果我的靈沒有辦法被提起來,是不是該先檢查一下:我事先準備好了嗎?

「讚美他的話必常在我口中」– 是的,讚美他的話是為神、給神的。我不好批評別人對神的讚美,因為那不是對我說的。反而,我要思想的是:在敬拜時我的嘴是用在那裡的?豈不是為了讚美神嗎?那為什麼我不張口呢?

「必常在我口中」– 是一個意志上的決心。是的,有時候,我的心情不好、有時候,我的靈性低落。但是,我是否還記得我對神的誓言嗎:「讚美他的話必常在我口中」?

「我的心必因耶和華誇耀」– 稱頌和讚美是身體上的動作,但心是最重要的。從我的心所出來的稱頌和讚美才是「心靈和誠實」的敬拜。所以,是長詩、是短歌;是新詩、是老歌;是鋼琴、是吉他都不重要了。問題是:我的心在那裡?

「因耶和華誇耀」– 我的誇耀在那兒呢?我的感覺?我的享受?還是耶和華的容耀?

如此看來,在敬拜中,我的責任還是不小呢!

— 2017 每日讀經 — 詩篇 31:1-33:22

12/12/2017 星期二 詩篇 31:1-33:22

「我們的心向來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 (詩33:20)

上一次有機會能安靜思想的時間是多久以前?上一次有機會能在人前述說、申辯的機會又是在多久以前?

說、很少是我們的問題;聽、才是我們的大問題。

充滿行動的時刻表、及忙碌的生活,已經不再是成功人士的專利,而是我們一般人的寫照。

「我們的心向來等候耶和華」,安靜、反思、默想、反省、等候…不是為了逃避生活中的現實,而是積極地參與生活、不可少的一環。

安靜等候不是意味著坐在那裏、甘耗時光、不動不想;而是有目的地等候耶和華。

體會聖靈以說不出的聲音為著我禱告;在信心中與神的心思相惜相通;靜心、仔細的聽神的聲音;不論衪的回答是什麼,準備完全完全的順服在衪的旨意當中。

等候的結果是再一次地積極地正視自己、勇敢地參與在自我的塑造、及生命的成長上。

這種勇氣和能力不是在原來的我們裏面可以找得到的。

安靜是言之有物的種子,默想是新方向的原動力。

如果不認真的參與在安靜裏面,我們就只能留在忙碌的生活當中。我們的活動就只能停留在活與動的表現中,沒有什麼方向、找不到什麼目標。

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在那裏?不是一個地點、也不是一個觀念,是耶和華衪自己。

衪和我們的關係、是從我們的心對衪的等候、開始建立的。

我今天要等候耶和華嗎?

— 2017 每日讀經 — 詩篇 27:1-30:12

12/11/2017 星期一 詩篇 27:1-30:12

「因為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 (詩30:5)

和許多人一樣,我常做夢。

但能記起來的夢總是在醒來之前做的,其他的夢可能都忘了。所以,能記得的夢大多數是惡夢,原因是被自己的惡夢嚇醒了!

為什麼這麼多的惡夢?因為深深印在心裡裏的事常是憂慮,憂慮引出了懼怕。

憂慮、和懼怕其實是把一個原來可能可以控制的情況中的不定性放大無數倍;一宿的哭泣就從這裏而來了!

然而,隨著年歲和靈性上的成長,我的惡夢逐漸少了;反而是偶而能記住一些愉快的夢。

其實,我們遇到大多數的好事(或做的好夢),都不是出於我們自己的意志、或自己的手;如果能心平氣靜的來看,那些的好東西是我們領受的。

許多時候,這些好處甚至不是我們曾想要的,但就無原無故地臨到我們了,這就是恩典、從神而來的恩典。

好夢不常在一宿的哭泣之後。雖然,在一宿哭泣後、因神的恩待,早晨還可以歡呼;但我情願在睡覺前,默想我白天所學的聖經、求神給我有一宿的安眠。

早晨在好夢之中醒來,在神的恩典中歡呼、讚美神,是多麼喜樂、美好的一天的開始。

接著,讀一段聖經、哼一首詩歌、默想神給我的話,再處理今天要做的事。

我的這一天是怎麼開始的呢?

— 2017 每日讀經 — 詩篇 23:1-26:12

12/10/2017 星期天 詩篇 23:1-26:12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詩23:3,4)

如果有人問這一個問題:在詩篇中、那一篇是你最喜歡(或最熟悉) 的詩?不必等對方回答,我們都知道這個答案十之八、九會是詩篇廿三篇。

我們喜歡它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它不但美、也在三言兩語中道盡了我們的經驗和感恩、但最重要的是那寶貴的應許: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23:1,2)

然而,神的應許並不只是停在「躺臥在青草地上、在可安歇的水邊」;祂更是要我們的「靈魂甦醒」、為祂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除非我的靈魂甦醒,我不會有那個意願、也沒有那種能力,去順從祂的帶領來走義路;更別提那是為了祂的名、不是為了我自己的好處。

在這個過程當中,白天困難的環境、就成了晚上使我驚醒的惡夢 – 這些都不是我的選擇、也不是我願意走的;但就在我的不知不覺中,它就突然來到了;那是行過死蔭幽谷的時候。

我的環境並不見得可以馬上好轉,但我可以立刻改變我對它的態度;所以,這就成為一個在我心裡面的爭戰,原來,更可貴的「不至缺乏」是在死蔭幽谷的不缺乏。

這時的讀經、禱告、默想、靈歌說不定能有幫助,但它們不是一些像機械式的萬靈丹;它們只是帶我進入神面前的方法而已。

最主要的原因是神自已願意與我同在,我才有機會看得見、感受的到祂的杖、祂的竿;那是安慰我、使我重新得力的來源。

我不能一直停在「我必不至缺乏」的思念之中;因為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祂是好牧者;那死蔭的幽谷是祂的帶領,所以我注視的不是死蔭的幽谷,而是耶和華的杖、的竿、和祂的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