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詩71-73章

8/14/2015 星期五 詩71-73章

「然而我常與你同在,你攙著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訓言引導我、以後必接我到榮耀裡。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詩73:23-25)

在這網路發達的時代,隱私是大家很看重的基本權益。不論是政府、商家、或歹徒都巴不得有一雙大眼睛,緊緊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

然而,詩人在極端的及腦怒(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73:2),和困惑(惡人既是常享安逸、財寶便加增,73:12)之時,神的同在卻成為他的安慰。

被人監視會使我不安穩,因為人心姣詐、誰能識透呢?

但我知道,神是無所不在的。「我常與你同在」,祂不是用冰冷無情的眼光、用律法中精準的標準來檢視我的一舉一動;而是「你攙著我的右手」,用温柔、細膩的手來扶持與帶領我。

「你的訓言引導我」,包括了鼓勵、教導、和修正,目的是「我到榮耀裡」。

所以,我要經常的提醒自己,我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在神的看顧中。我好行為的動機不是為了懼怕神的管教,而是很興奮地了解到,在這混亂的世界中,神可以對我關心、修正我的行為。

因為祂訓言的引導,與我生命的更新與變化是有絕對的關係。

當我在這條漸漸像耶穌的路程中一步一步向前走的時候;在神看顧的眼前,我的生活總是一個偉大、刺激的經歷。

我雖然不知道前面會發生什麼事,但確信事後總能驚呀的說:「我常與你同在,你攙著我的右手」!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2015 讀經默想 – 詩69-70章

8/13/2015 星期四 詩69-70章

「我陷在深淤泥中、沒有立腳之地,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過我身…但我在悅納的時候、向你耶和華祈禱。神阿、求你按你豐盛的慈愛、憑你拯救的誠實、應允我。」 (詩69:2,13)

人都會遇生命中的難處;但每一個人對命中難處的反應都不一樣。

我們的自然反應是先把生活放到空檔、再從這激流中退出來;希望這困難消失的夢想可以很快的實現。

但是,除了被動的等待之外,困難並不能阻止我們不再有希望、做計劃、或更殷勤的禱告。因為,困難也可以成為有新的希望、和新的目標的動力。

然而,我也知道:「我陷在深淤泥中、大水漫過我身」(69:2),在這種危急困難之處,我的意志力、我樂觀的心態,都是靠不住的。我需要有外力的幫助,那是從神來的幫助。

「在這悅納的時候、我向耶和華祈禱」(69:13),憑著祂豐盛的慈愛和誠實、不是我的敬虔與善行。

當我轉向神的時刻,我才了解到我還有許多可以盼望的、和可以追求的,「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69:9)。於是我就不再浪費在為自己空等的上面了。

「願你的救恩將我安置在高處。謙卑的人看見了、就喜樂…尋求神的人、願你們的心甦醒」(69:29,32)。困難不應該是我信心和盼望的攔阻。

2015 讀經默想 – 詩67-68章

8/12/2015 星期三 詩67-68章

「願神憐憫我們、賜福與我們、用臉光照我們。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神阿、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 (詩67:1-3)

相信不止我一人,對宣教曾經認為是主耶穌在一個新約給門徒的觀念及命令;而且,大使命(太28:18-20)給人一種嚴肅、偉大、又極其困難的感覺。

然而,仔細讀了聖經之後,才發現早在舊約裡,處處都可以看到大使命的影子。

就像詩67篇,初看之下,是一篇敬拜讚美詩(67:1,3,4,5)。但又像一篇感恩的詩(67:1,6,7),甚至有人說,它是謝飯詩:「地已經出了土產,神就是我們的神、要賜福與我們」(67:6)。

為什麼詩人在謝飯的時侯,可以想到「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願列邦稱讚你、地的四極都要敬畏他」?這麼廣擴的視野和胸襟從那兒來的呢?

可能是詩人看到桌上的土產,想到的是:這是神造的萬物完美的配合而產生的:豐富的雨水、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陽光、勤勞的農夫、辛苦的商人、熟練的大廚…才能有這道好菜。

從小處看到世界、也從求自我的褔份,到求萬國萬民的褔份:巴不得所有的人都可以像我一樣,知道神的道路、和衪的救恩(67:2);知道要稱讚神(67:3)、敬畏神(67:7)。

如此看來,大使命是一個認識神、敬拜神的人的自然反應。這不是那麼難懂的、也不見得是那麼難做的,不是嗎?

2015 讀經默想 – 詩64-66章

8/11/2015 星期二 詩64-66章

「你眷顧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神的河滿了水,你這樣澆灌了地、好為人預備五穀。你澆透地的犁溝、潤平犁脊,降甘霖、使地軟和。其中發長的、蒙你賜福。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 (詩65:9-11)

詩人可以把我們心裡可以感受到,但是口中說不清楚、筆下也寫不出來的意念成為簡潔而深刻的文字。

不論是凡夫俗子、或是大詩人,對於大自然都有同樣的讚嘆。李白的「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啟發了許多人的遐思,但他自己卻沒有把那個大塊文章好好的寫清楚。

大衛看到了山(65:6)、海(65:6)、日出日落(65:8)、和河中的水(65:9)。他不但從大自然當中看到了神的大能(64:6),也看到了神的威嚴(65:5)。在這麼偉大的創造之前,人只能與萬物一樣的安靜下來(65:7)。

在平靜之中,再仔細的看神藉著水給人的恩典(65:9-10):神以透雨眷顧大地、為人預備了五縠;在乾旱、不平的黎脊上降甘霖,使地軟和、可以長樁稼。

對嚴旱的加州人來說,這豈不是我們朝思夜想的願望嗎?

同樣的乾旱,也曾經(或是現在)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中。

又乾又硬的心,正像車輪壓過的犁溝、高低不平,除了勉強用暴力剷平,幾乎看不到什麼出路。但,那一天,神的愛就像這透雨,這麼溫和地、完全地軟化了我的心。

回頭再看這段經歷,是神以祂的恩典做為我年歲的冠冕;當我的路徑有神的同行時,心中滿溢的是祂為我預備的脂油。(65:11)

我還可以再靜默下去嗎?「草場以羊群為衣,谷中也長滿了五穀。這一切都歡呼歌唱!」(65:13),這其中歡呼歌唱的聲音有我的嗎?

2015 讀經默想 – 詩60-63章

8/10/2015 星期一 詩60-63章

「神阿、求你聽我的呼求、側耳聽我的禱告,我心裡發昏的時候、我要從地極求告你。求你領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 (詩61,1,2)

禱告,最簡明的定義就是人對神說話。

我們信仰的基礎是建立在與神的關係上,而不是一套哲理、或一份教義。不論是信心、愛神、敬畏神…都是與神親密關係的表示。

如此看來,禱告,對基督徒來說,應該是非常自然的事了。然而,我們也知道,禱告的確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說什麼?該說什麼?什麼時候說?什麼場合說?都是值得考量的。否則,門徒就不需要問耶穌:教我們怎麼禱告了!

可是,詩61告訴我:合宜的禱告不僅是有很多的讚美歸給神、很長的祈求告訴神;當我心裡發昏、心中的枯乾,說不出感謝的話、心理焦慮,想不到要求什麼、甚至沒有什麼話可以對神講的時侯,那也是個禱告的好時機。

這時,我的禱告沒有什麼美麗的辭藻,但那是傾心吐意、強而有力的禱告。因為,那是由心中對神發出的呼喊、對這一位給人帶來希望和救恩的神的呼求–「神啊、你原是聽了我所許的願.你將產業賜給敬畏你名的人。」(61:5) 神會喜悅這樣的禱告,就像他當初從萬人中揀選了我一樣!

不論心情是高是低、不論言辭是滿是空,都是禱告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