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箴言 3:1-5:23

1/18/2018 星期四 箴言 3:1-5:23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箴3:5,6)

自尊、自信、和自立是當今社會強調的信念,這些意念的背後就是我最了解我自己、我知道什麼是對我好的、我明白該怎麼樣來規劃我的一生。

然而,堅持這種信念、而且又肯真正誠實的面對人生的人,到後來不得不同意所羅門所說的:「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 凡事都是虛空。」(傳1:2)

一個人生命的特徵,是建築在他對人生義意的看法上。

人只能渡過一個人生;所以,我無法讓自己一邊走、一邊找人生的目的和義意。

我必需承認:古聖先賢、文人哲士都己經花了上千年的時間、尋找人生的答案,但還沒找到一個定論。

所以,我不可能、 也沒有那所需要的聰明智慧、和時間精力,來找到一個比他們更好的答案。

聖經告訴我:再沒有一個比照神著旨意而活的生命是更重要的事了。

自己有限的經驗也告訴我、再沒有比順服神的生活更能使人滿足了。

這並不意味著我要有個一帆風順的生活。

喜樂與安息,並不見得和困難與掙扎是互不相容的;順境和逆境都可能是神在我身上的旨意。

重要的是我不能以自我的眼光、狹窄的來決定什麼是神的旨意:我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在我一切所行的事上、我必需要先認定神、我才能得享這一個應許:祂必指引我的路。

— 2018 每日讀經 — 箴言 1:1-2:22

1/17/2018 星期三 箴言 1:1-2:22

「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尋找他如尋找銀子、搜求他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 (箴2:1-5)

不曉得今天有多少父母願意口提面命的提醒子女們在行為、道德上的標準和持守?

我們雖然很肯在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或課外活動上花錢、花時間、精力;卻把他們品格的雕塑、和價值觀的建立交給了他們的朋友、環境、及主日學老師。

這可能是當今社會對「說教」的反感;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發現兩代之間在這個問題上的洪溝,使我們飽受挫折、不願再試。但箴言卻提醒我們:在人生智慧上的尋求上,我們有責任、也應該要直接了當的對孩子們做口提面命的教導。

在尋求智慧上,我們應有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除了要側耳傾聽、專心尋求、抓緊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外;還得更主動的去製造那個學習的環境:呼求、揚聲求、尋找、搜求,就像找尋隱藏珍寶一般的進取鑽研。

如果這是我們明明已經知道的道理;但卻無法對子女們說的通,是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對都智慧的尋求都沒有達到這樣的心態、以至於沒有榜樣、也無法說服我們的下一代呢?

這裡非常明顯的,「智慧」所指的就是「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所以,在言教「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之先,真得自我檢視一下:我有這個身教的榜樣嗎?

銀子、珍寶都會過去,但智慧的人生、豐盛的生命、敬畏耶和華的持守,是我們可能傳給下一代最有價值的遺產。

值得不值得在今天,我們就開始做這個投資?

— 2018 每日讀經 — 詩篇146:1-150:6

1/16/2018 星期上 詩146:1-150:6

「他將他的道指示雅各、將他的律例典章指示以色列。別國他都沒有這樣待過,至於他的典章、他們向來沒有知道。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詩147:19,20)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是詩篇146-150的主題。

要讚美耶和華的原因很多。在詩147篇就例舉了:以色列人的回歸(147:1-3)、在大自然中展示的智慧及供應(147:4-9)、對敬畏祂的人所顯的慈愛(147:10,11)、及對個人在子女、平安、財務上的褔氣(147:12-18)。

然而,在最後、最重要的位置上,詩人認為最讓人要讚美耶和華的原因是:祂賜了律例典章(147:19,20)。

在新約時代的我們,常常有一些錯誤的印象:覺得舊約的律例典章既繁瑣、又難行;反正律法的功用只是在把眾人圈在不能行的罪中,等待因信得救的道理來到。現在,我們就可以不再關心那懦弱無用的小學了!(加3:22-4:11)

其實不然!神把衪的律例典章指示給衪的選民,是祂給的極大恩典。

耶和華沒有如此厚待其他的人(或國)、也沒有讓他們知道這律例典章的寶貴的原因,就是要祂的子民珍惜它、把它在生活中行出來。

如此,使「世上的君王和萬民、首領和世上一切審判官、少年人和處女、老年人和孩童、都當讚美耶和華」(詩148:11,12)。

我是為什麼要讚美耶和華呢?

只停在祂給我的平安、錢財上的褔份、還是因祂給我祂的話語?

— 2018 每日讀經 — 詩篇142:1-145:21

1/15/2018 星期一 詩142:1-145:21

「我們的兒子、從幼年好像樹栽子長大、我們的女兒、如同殿角石、是按建宮的樣式鑿成的。我們的倉盈滿、能出各樣的糧食、我們的羊、在田間孳生千萬。」 (詩144:12,13)

對於住在高科技公司林立、經濟發達、家家富裕的硅谷人來說,相信有不少人,包括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都可以這麼說:
「我們的糧倉盈滿、我們的美金孳生百萬;我們的子女都是照他們的天賦、從小就提供他們量身打造的學習環境!」

人都追求一個完美的生活,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實上,詩人在嘆習人生的短暫「人好像一口氣.他的年日如同影兒快快過去」(144:4)之後,仍然向神求過一個好生活(144:12,13)。

但與眾人不一樣的是:詩人知道這些生活上的享受,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賺取來的,而是神的恩典:「耶和華阿、人算甚麼、你竟認識他?世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144:3) 。

整卷詩篇記載了生命中各方面的祈求及讚美:敬拜讚美神的信實、在困苦中的拯救、信心軟弱時的掙扎。

但是,就如詩144篇所求的:人現實生活中的需要,也是常出現在文字之中。

所以,我可以求,但不能忘記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天父而來的。

我生命一切的需要都是靠神每天的供應,我的福樂是出於神的手;不是我的成就、而是祂的恩典。

在這種心態下,我可以接受及享受神的恩典;在恩典中,我也得把神慈愛的屬性,在所接觸的人身上發表出來。

我是神恩典的管家;不是恩典的擁有者、或霸佔者 — 這應該是在今世中,我和不認識神的人最大的區別。

— 2018 每日讀經 — 詩篇139:1-141:10

1/14/2018 星期天 詩139:1-141:10

「神阿、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 (詩139:17,18)

當女兒們還小的時候,她們睡前的禱告差不多是這樣子的:「謝謝耶穌,給我爸爸、媽媽、姊姊(或妹妹)、還有我的老師…,我的好朋友…。」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加了一個人:「謝謝耶穌給了…我自己…」,才讓我警覺到,詩139的意念原來是這麼地自然,連小孩子都知道 — 最大的感恩是神造了我。

神與我的關係不只是創造,更是因為祂對我深刻的認識(139:1-6)、與我同在、同行(139:7-12)。

其實,我與祂的關係不只是在我出生之後才開始的,神對我的覆庇早在母腹中己經開始了(139:13-16)。

可以想像的是:當詩人想到了這些之後,不禁開始從自己的經歷和體會,來數算神的帶領和恩典…

數著、數著、還是數不完;數著、數著、不禁睡著了。

當詩人醒來之後,己經忘記數到那裡了;但這並不要緊,重要的是「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

隨著年歲的增長、越能體會到神對自己意念的寶貴;這不是從書本上讀到的、或是隨著別人說的,而是從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

這並不是限於詩人一個人的經歷;只要是認識神的人,從小孩到、老人都會向神說:「主阿,謝謝你–你為我豐富的預備:你造我、你知我、你護我、你陪我、你帶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