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詩67-68章

8/12/2015 星期三 詩67-68章

「願神憐憫我們、賜福與我們、用臉光照我們。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神阿、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 (詩67:1-3)

相信不止我一人,對宣教曾經認為是主耶穌在一個新約給門徒的觀念及命令;而且,大使命(太28:18-20)給人一種嚴肅、偉大、又極其困難的感覺。

然而,仔細讀了聖經之後,才發現早在舊約裡,處處都可以看到大使命的影子。

就像詩67篇,初看之下,是一篇敬拜讚美詩(67:1,3,4,5)。但又像一篇感恩的詩(67:1,6,7),甚至有人說,它是謝飯詩:「地已經出了土產,神就是我們的神、要賜福與我們」(67:6)。

為什麼詩人在謝飯的時侯,可以想到「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願列邦稱讚你、地的四極都要敬畏他」?這麼廣擴的視野和胸襟從那兒來的呢?

可能是詩人看到桌上的土產,想到的是:這是神造的萬物完美的配合而產生的:豐富的雨水、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陽光、勤勞的農夫、辛苦的商人、熟練的大廚…才能有這道好菜。

從小處看到世界、也從求自我的褔份,到求萬國萬民的褔份:巴不得所有的人都可以像我一樣,知道神的道路、和衪的救恩(67:2);知道要稱讚神(67:3)、敬畏神(67:7)。

如此看來,大使命是一個認識神、敬拜神的人的自然反應。這不是那麼難懂的、也不見得是那麼難做的,不是嗎?

2015 讀經默想 – 詩64-66章

8/11/2015 星期二 詩64-66章

「你眷顧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神的河滿了水,你這樣澆灌了地、好為人預備五穀。你澆透地的犁溝、潤平犁脊,降甘霖、使地軟和。其中發長的、蒙你賜福。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 (詩65:9-11)

詩人可以把我們心裡可以感受到,但是口中說不清楚、筆下也寫不出來的意念成為簡潔而深刻的文字。

不論是凡夫俗子、或是大詩人,對於大自然都有同樣的讚嘆。李白的「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啟發了許多人的遐思,但他自己卻沒有把那個大塊文章好好的寫清楚。

大衛看到了山(65:6)、海(65:6)、日出日落(65:8)、和河中的水(65:9)。他不但從大自然當中看到了神的大能(64:6),也看到了神的威嚴(65:5)。在這麼偉大的創造之前,人只能與萬物一樣的安靜下來(65:7)。

在平靜之中,再仔細的看神藉著水給人的恩典(65:9-10):神以透雨眷顧大地、為人預備了五縠;在乾旱、不平的黎脊上降甘霖,使地軟和、可以長樁稼。

對嚴旱的加州人來說,這豈不是我們朝思夜想的願望嗎?

同樣的乾旱,也曾經(或是現在)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中。

又乾又硬的心,正像車輪壓過的犁溝、高低不平,除了勉強用暴力剷平,幾乎看不到什麼出路。但,那一天,神的愛就像這透雨,這麼溫和地、完全地軟化了我的心。

回頭再看這段經歷,是神以祂的恩典做為我年歲的冠冕;當我的路徑有神的同行時,心中滿溢的是祂為我預備的脂油。(65:11)

我還可以再靜默下去嗎?「草場以羊群為衣,谷中也長滿了五穀。這一切都歡呼歌唱!」(65:13),這其中歡呼歌唱的聲音有我的嗎?

2015 讀經默想 – 詩60-63章

8/10/2015 星期一 詩60-63章

「神阿、求你聽我的呼求、側耳聽我的禱告,我心裡發昏的時候、我要從地極求告你。求你領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 (詩61,1,2)

禱告,最簡明的定義就是人對神說話。

我們信仰的基礎是建立在與神的關係上,而不是一套哲理、或一份教義。不論是信心、愛神、敬畏神…都是與神親密關係的表示。

如此看來,禱告,對基督徒來說,應該是非常自然的事了。然而,我們也知道,禱告的確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說什麼?該說什麼?什麼時候說?什麼場合說?都是值得考量的。否則,門徒就不需要問耶穌:教我們怎麼禱告了!

可是,詩61告訴我:合宜的禱告不僅是有很多的讚美歸給神、很長的祈求告訴神;當我心裡發昏、心中的枯乾,說不出感謝的話、心理焦慮,想不到要求什麼、甚至沒有什麼話可以對神講的時侯,那也是個禱告的好時機。

這時,我的禱告沒有什麼美麗的辭藻,但那是傾心吐意、強而有力的禱告。因為,那是由心中對神發出的呼喊、對這一位給人帶來希望和救恩的神的呼求–「神啊、你原是聽了我所許的願.你將產業賜給敬畏你名的人。」(61:5) 神會喜悅這樣的禱告,就像他當初從萬人中揀選了我一樣!

不論心情是高是低、不論言辭是滿是空,都是禱告的好時機!

2015 讀經默想 – 詩56-59章

8/9/2015 星期天 詩56-59章

「世人哪、你們默然不語、真合公義麼?施行審判、豈按正直麼?不然、你們是心中作惡,你們在地上秤出你們手所行的強暴…因此、人必說、義人誠然有善報;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斷的神。」 (詩58:1,2,11)

尋求公義是人的本性,尤其是自己是受冤枉那一方的時候。

這就如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最容易被激怒的不是受到不好的待遇,而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大人們雖不常會立即被不公的待遇激怒,但以自我為中心的判斷方式與孩子們的差別並不大。在不公義的遭遇中該怎麼辦呢?可以自己來報復嗎?可以詛咒對方嗎?

詩人在神面前對惡人的控訴讓我知道,當以神的眼光來重新衡量公義;不是我的標準、更不是世人的標準。

在地上,我雖可以期昐公義的審判;但如果我現在看不到,也不要失望,因為神公義的判斷終久會在地上被世人看見的。

把我詛咒敵人的慾望轉化成祝福人的話語,讓我為神公義的彰顯禱告。

神是會報應的,求神讓我看到衪在地上公義的審判,讓我能超越我自己的眼光、不再用自己的標準來判斷我身邊的人與事。

2015 讀經默想 – 詩52-55章

8/8/2015 星期六 詩52-55章

「我說、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我就飛去、得享安息。我必遠遊、宿在曠野,我必速速逃到避所、脫離狂風暴雨…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 (詩55:6-8,22)

稍微經一些世事歷煉的人都體會到:逆境是人生常態;而凡事順利的機會是非常小的。

問題是該如何處逆境呢?

困難總是非常個人化的。無論是當事人我的再怎麼努力、詳細的解釋,他人從外面來看我的困難時,通常沒有辨法完全理解我內心的那種壓力。

這時候,我希望能有翅膀像鴿子、離開這一切的環境、享受那渴望的安息。

然而,我也知道:不能長久地逃避現實。可是,這個擔子實在不可能自己一個人挑;獨自悶在心裏,只會更增加心頭的重擔。

別人幫不了忙、自己也靠不住 — 怎麼辮?事情有解決的希望嗎?困難可以被勝過嗎?

在靠自己、找別人之前,是不是該先尋求耶和華的面?神的介入和參與、可能是神蹟式的出現;也可能是籍著我身邊的環境、或者人(弟兄姊妹)。這時,別人在外面看到的只是逆境過了;但只有我知道,那是神的介入。

雖然我還沒有完全地得著、我還在學習怎麼樣勝過逆境;但至少比從前的我多了一點智慧—那就是我要把我的重擔卸給耶和華!

生活中的困難不是不在神為我預備的生命中;但除非我願意邀請衪來到我生命中的全部,那生活的重擔只能是怪我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