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017 星期日 民數記 7:1-89
「摩西立完了帳幕就把帳幕用膏抹了、使它成聖.又把其中的器具和壇、並壇上的器具都抹了、使它成聖…摩西進會幕要與耶和華說話的時候、聽見法櫃的施恩座以上、二基路伯中間、有與他說話的聲音、就是耶和華與他說話。」(民7: 1,89)
民數記第七章是非常持別的一章。它長達89節,是聖經裏除了詩篇119篇以外,經節最多的一章。
其次,它的結構非常簡單:只有第一節和最後一節在講耶和華、摩西、和帳幕的事;其他的87節好像是中間插進來的一段。
如果我們只讀了前後兩節,相信對民數記中史實的了解也不會少了太多。
基本上,摩西照著耶和華的吩咐,立了帳幕;耶和華也照著應許,在施恩座上、基路伯中間與摩西說語。(出25:22)
那麼,中間插的這一大段有什麼重要性呢?聖經要告訴我們什麼?
首先,聖經這麼詳細的記載了獻祭的人、和所獻的禮物,就像教會週報上的上週奉獻金額、也像我們在一月份收到的奉獻收據一樣。
這不僅是為了在人之間誠信的帳目,也表示了神的悅納:個人的奉獻是神所關注的,就像耶穌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一樣(可12:41)。
其次,我們看到了各族長自願的奉獻,他們所奉獻的供物和禮物是大筆豪華的;那也是在供給了建立會幕所需之後,再另外加添上去的。這是他們的敬拜、對神感恩的表示。
「他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可14:6),美事是從情感發出來的,如果只是救急、補缺口就不美了!
今天,我的敬拜包括了我的奉獻嗎?
我奉獻的動機是什麼?
我奉獻的多少是基於事工的需要、還是基於我對神的感恩?
神會怎麼看我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