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約12:20-50

1/20/2016 星期三 約翰福音 12:20-50

「父阿、願你榮耀你的名.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這是因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 (約12:28,43)

以前在個營會中聽到過這個故事:有一個年輕人,拜師學與人「應對進退」的本事。

後來他事業有成,回到山上去答謝恩師。老師問道:「你年紀輕輕就做的這麼好,你是怎麼學以致用的?」

他羞赧地低下頭來:「不瞞您說,我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老師立即不悅地說:「我教給你的,難道是給人戴高帽子嗎?只會諂媚巴結,這下去怎麼得了?」

他不禁縮了身子道:「我也是沒辦法啊!有幾個老板能像您這樣嚴以律己,不愛聽下屬的諂媚?這個世界上、像您這等高人是沒幾個了!」

下山碰到幾位同窗,紛紛問他說:「老師對你有甚麼看法呢?」他說:「老師說我青出於籃,但我只剩下九十九頂高帽子了!」

想得別人的榮耀,是人都愛的,很少人能倖免。

在約翰福音 12章中,有好些猶太人的官長信了耶穌,但因法利賽人的緣故,就不敢承認(12:41,42)。他們怕被趕出會堂,而受嘲笑、遭逼迫(12:42)。

我們在今天看來,似乎這是情有可原的。但聖經對他們的評語卻是非常嚴厲:「這是因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12:43)。

神的榮耀是在耶穌上十字架、完成救恩時,有了完全彰顯(12:28)。作主門徒的人也必需要背上他的十字架、天天跟隨主。

主在十字架上受苦得榮耀,我愛神的榮耀是不是高於從人來的榮耀呢?

對於為信耶穌受苦,我是不是該有一個新的體認呢?

2016讀經默想 — 約11:45-12:19

1/19/2016 星期二 約翰福音 11:45-12:19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約12:8)

史丹福大學位於硅谷的中心,也是硅谷的發源地。史丹福的校友們啟創了許多賺錢的高科技公司。它的工、商學院也成了全美最熱門科糸的聚集之處。

史丹福大學校長軒尼詩(John Hennessy)見到這種學生、家長們「向錢看齊」的現象頗為憂心。

因此,在十年前,軒尼詩提出重視人文、藝術教育的方針。

他把許多文史學院的課改成大學生的必修課,同時,大筆投資博物館、藝術館、音樂廳的修建;鼓勵學生們以解決世上貧乏人的生活困難為人生目標。

從最近的調查中,證實了這些措施的確帶來了學生們的改變:工學院學生以工程設計增進第三世界的飲水安全、醫學院學生以廉價熱水袋取代了昂貴的新生嬰兒保溫箱、教育學院學生投入弱勢團體的教學…等,這些故事都上了報章雜誌。

為窮人謀福利,這不僅是今天20多歲年青人的熱情,也是世代以來倫理、宗教界共同的理念。

然而,不知道能堅持這種情操的人有多少?人在社會中過久了以後,多多少少變得比較現實一點。

因此,我想如果有這一項長期的追蹤研究:這些曾投入改善社會窮人生活的史丹福大學畢業生,在十年、廿年、三十年之後的工作情形,應當是很有意思的!

在約翰福音 12章中,猶大對馬利亞把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在主耶穌的腳上很不諒解。他的理由是這筆錢用來賙濟窮人,豈不更好!(12:6)

這實在是很好的論點!耶穌自己豈不也是經常照顧窮人、醫治病人嗎?

耶穌的回答是既溫柔、又有力:「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12:8)

我們為耶穌的擺上,應當一直要比為窮人的擺上多。現在我們的問題,倒不是常有窮人同在、還是常有耶穌同在;而是先愛神、再愛人的順序。

我可以臨時起意,把錢給了窮人;但我不可以只有心血來潮的時候才想到了要愛耶穌。

為什麼許多宣教士可以把他們的一生奉獻給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外國人(也多半是窮人)?

是什麼力量可以讓他們把年青的心志堅持一生?豈不是那經常、持久對耶穌的愛嗎?

我對窮人大方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能我先該問問自己我愛耶穌嗎?

2016讀經默想 — 約 11:33-46

1/18/2016 星期一 約翰福音 11:33-46

「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麼?…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作的事、就多有信他的。但其中也有去見法利賽人的、將耶穌所作的事告訴他們。」 (約11:40,45,46)

在翻譯中、講求的是「信、達、雅」。其中,信最為重要,信就是忠實原文。然後,才講通詞達意,最後,還得要求文句的雅緻。

然而有些時候,翻譯出來的句子不見得在「信」上達到標準,但在「達、雅」上卻超出了原文。

英文中有句成語seeing is believing中文翻成「眼見為實」,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眼見為實是說:親眼所見的,必然是實在的。因為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沒有任何的外加之物。

但是believing除了實在之外,信的成佔了更多。

信是在事實之後,經主觀判定的結果;其中,各人的角度、及思考方式佔了很大的因素。

眼見一定是實在的,但能不能信,卻是另一回事。因此,我認為「眼見為實」比seeing is believing真確得多。

我們從約翰福音 11章中,耶穌把拉撒路從死裏復活的神蹟,就可以看出來這個中間的差異。

耶穌在行這神蹟之前就說:「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

所以,耶穌期待這些將看到死人復活神蹟的人們,除了眼見死人復活之外,更能在其中看到神的榮耀。

當然、信是能看到神榮耀的前題。為什麼呢?因為人的生死是唯一掌握在神的手裏(申32:9)。

也只有神是永遠榮耀的。耶穌使死人復活,就證明了耶穌有神的大能,衪是神的兒子、有父獨生子的榮光(1:18)。

是的,「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作的事、就多有信他的。」(11:45) 他們看見神的榮耀!

然而,同一個眼見為實,卻有不同的結果:「但其中也有去見法利賽人的、將耶穌所作的事告訴他們。」(11:46) 他們看到了,但不信,不但看不見神的榮耀,反而要去告發耶穌!

今天,我在這段經文中能看到神的榮耀嗎?

我是不是在信心中來讀神的話語呢?

2016讀經默想 — 約 11:1-32

1/17/2016 星期日 約翰福音 11:1-32

「他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阿、你所愛的人病了。」 (約11:3)

在這美國總統大選的前期,近來倍受新聞報導追綜人的是:在民調中,共和黨的首席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

此人發表了很多令人吃驚的大膽言論。其中飽受攻擊的是他的移民政策:要把境內非法移民(多為墨西哥人)趕出去、禁止伊斯蘭教的中東難民入境…等。

更特殊的是:雖然報章雜誌對他批評有加,但是在民調中他還能歷久不衰地保持共和黨的首位。

這顯示了美國雖然以民族的大溶爐自稱,但她的主要人種(白人)對其他民族和宗教仍然存有很深的偏見與不信任。

在約翰福音 11章中,拉撒路病重了。他的姊姊馬大和馬利亞差人去找耶穌求救的時候,所傳的一句話是:「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

雖然,拉撒路一家與耶穌很熟,馬大和馬利亞應該非常有把握耶穌是愛拉撒路的。

但是,她們很清楚的知道:耶穌不是一位只是對倫理、道德的理論有興趣的主。衪愛的是有血有肉、有難處、有掙扎的人。

基督徙很自然的要照聖經的標準、建立一套在倫理、道德上的架構;我們在世上的生活、行為也是照這個架構、系統表現出來。

然而,在這個架構中生活久了、習慣了以後,我們對維持、保護這個系統的興趣,常常比這個架構原先要達到的目的「愛神、愛人」來的大。

我們可以討論、辯護基督徙的價值觀,但是對愛人行動卻限制在與我們背景、文化、種族相同的人群之中。

這就是川普的支持者,大部份集中在保守的白人群體之中的原因。

然而,耶穌的愛是普遍的、自然的、實踐的。衪為了衪愛的人悲歎、憂愁、甚至哭了(11:33-35)。

衪愛的人不只是拉撒路、馬大、和馬利亞,更是衪在拉撒路墳墓前看到的眾人(11:36)。

衪為了衪愛的人不只是悲歎,衪為了他們解決難處(11:43)、也為他們堅固信心(11:42)。

今天,我對愛人還只是停留在理論、知識之中嗎?

我對愛人還只是限制在與我相類似的人之中嗎?

主耶穌的愛人,對我愛人有什麼影響和沖擊嗎?

2016讀經默想 — 約10章

1/16/2016 星期六 約翰福音 10章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約10:10,11)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但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是大學時代浪漫的口號。

因為當時不知道什麼是愛情、也沒有失去自由,只有對自己年青的生命有點經驗,還以為生命不是那麼珍貴的。

年紀漸長之後,才知道生命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生命會尋找生命的意義,正如耶穌說的:「生命不勝於飲食麼?身體不勝於衣裳麼?」(太6:25);這個生命是超越了身體的範疇。

真正完整的生命是建築在以神為中心的生活中。

這個生命是在尋找神、把神所關心的放在自己所關心的之前。

這樣,我就發現生命原來不只是為了生命的本身;原來生命的存在也是為了其他的生命 — 這就是一個豐盛的生命。

這也就是基督徒對我們所處的社會、國家、及世界的關心所在。

我們的眼界擴大了,看到神要我們看的;我們的心胸寬廣了,思慮到神要我們委身的。

我的生命不是完全屬於我的,因為,這是神在耶穌基督的恩典中所給我的生命。

我生命的貴重不是因為我比別人好,而是我的生命值上另外一個人生命的代價。

這個人就是主耶穌。衪為我付出衪寶貴的生命來換取我的生命。這是即使我願意拿我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我的生命,也無法做到的!

這個恩典改變了我的生命:如果我的新生命裡有耶穌的生命 — 耶穌為人捨命,我怎能還只顧自己的生命呢?

生命的代價是如此的高,了解生命的人怎麼不會由衷的讚美、感謝賜給他生命的主呢?

一個知道要感恩的人怎麼不會在生活上把愛主、事奉人的實際顯明出來呢?

我的生命豐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