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5:12-16

4/12/2019 星期五

「有一回耶穌在一個城裡、有人滿身長了大痲瘋、看見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大痲瘋立刻就離了他的身。」 (路加福音5:12,13)

自1995年美國北卡州浸信會的蓋瑞巧門(Gary Chapman)牧師、出版「愛的五種語言」不久之後、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的行列、經久不衰。

這本書主要的內容是:人們表達愛的方法基本可以分為五種 — 肯定的言語(Words of affirmation)、精心的時刻(Quality time)、接受的禮物(Receiving gifts)、服務的行動(Acts of service)、和身體的接觸(Physical touch) 。

每一個人所習慣表達愛的方法不一樣;而且,每一個人所期盼得到愛的方式也不一樣。

所以,當我們要表達對他人的愛的時候,不是用我所習慣的表達方法;而是要清楚了解對方所期盼的方式、而給予對方所能接受的愛的表達方式。

這並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所以需要刻意去經營、堅持去操練的藝術。

其實,當一個人真心去愛另一個人的時候,他自然會把自己擺到對方的思維中、也會很自然的給對方所最期盼的、來滿足對方需要;不見得非要讀過蓋瑞巧門的書才知道該怎麼做。

主耶穌就是我們愛人的最好的榜樣:當這個滿身長大痲瘋的人俯伏在地、求主耶穌醫治他的時候,他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被醫治的禮物。

但這大痲瘋的人還是有點心虛;他不知道主耶穌願意、還是不願意花時間精力在自己這個眾人都瞧不起的對象。他說:「主若肯…」,言下之意是主若不肯、那也是在他以往經歷中、常常發生的事。

他所需要的不只是大痲瘋能得醫治、也是被人群接納的肯定;而這被肯定和接納的需要、比起病得醫治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長大痲瘋的人是不潔淨的、常被人拒絕的、也沒有人敢去踫的。

所以,主耶穌先在醫治他(服務的行動)之前、先伸手去摸他(身體的接觸) ,然後說「我肯」(肯定的言語) ,「你潔淨了罷」(接受的禮物)。

短短的一個行動、一句話,耶穌就把對這長大痲瘋的人的愛、表現的這麼完全。

今天,你我是怎麼樣的來愛我的配偶、孩子、家人、弟兄姊妹、和鄰舍呢?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5:8-11

4/11/2019 星期四

「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 (路加福音5:8,9)

一個人的言語行為與他對自己、對他人、以及對環境的認知有很大的關係。

有一天,大畫家鄭板橋到一寺院遊覽。主寺看他其貌不揚,衣著破舊,就隨便說了聲「坐」,對泡茶的說了聲「茶」。之後,主寺見鄭板橋欣賞寺內的雕刻字畫,娓娓道來,十分內行,心想他該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就改口說:「請坐」,回頭對泡茶的說:「泡茶」。

此時,來了些達官貴人,主寺笑臉相迎,十分熱情;這些貴人見鄭板橋也在座,一個個上前向他問好。

於是,主寺向貴人打探那老頭是何人,才得知是鄭板橋,不免大吃一驚;馬上變了態度,跑上前向問好,拿出紙筆,希望鄭板橋能留下墨寶,他就揮毫寫下這付對聯 :「坐、請坐、請上座;茶、泡茶、泡好茶 」。

在路加福音第五章,彼得對耶穌認識的進展、也有異曲同工之效:剛開始是被耶穌點名、要上他的船,而且要他把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彼得照著做了。

耶穌講完道之後,又要彼得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這一回彼得就有點不耐煩了:「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是他還是勉為其難的照做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5:5)

到這個時刻,彼得對主耶穌的認識還停在夫子、老師、師父上面。

但「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5:6,7) 之時,彼得對主耶穌的認識蹴然從一般的夫子、到了掌權萬有的神了!

因而,當他同伴們在歡喜快樂的收網之時,彼得卻「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是的,當一個人真正面對面的遇見神的時候,他想到的不是可以從神那裡得著什麼好處,而是他自己是多麼的不配:一個有罪的人、是無法在神面前站得住的。

今天也是如此,如果不是主耶穌寶血的遮蓋,有誰能「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希4:16) 呢?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5:4-7

4/10/2019 星期三

「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 (路加福音5:5,6)

現在我們所處的大環境是一個分工細密、高度專業化的社會;我們也很尊重專業人士的意見,因為隔行如隔山,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必需依賴許多先進的科技,我們不懂得原理,只能靠專家幫我們解決了。

這也帶來另一個現象:當自己好不容易在一個專業上立足了,在別人的眼裡、自己就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那麼、自負驕傲的心就自然昇起,本行的事是要絕對靠自己的。

事實上、憑心靜氣的來說,我們連自己的專業都不見得了解,只是在翻閱「標準操作手冊」(SOP) 的速度上比別人快一點罷了。

半年之內,波音飛機公司的737MAX、在連續兩架客機、三百多人罹難後被美國總統下令停飛,是近日的一大新聞。

目前調查的結果是駕駛員沒錯,一切照SOP橾作。然而,那是在一個測仰角儀損壞了之後,自動控制系統就一味的要把飛機往地上開。

凡真正明瞭基礎的飛行原理的駕駛員、想當很快的可以了解到:那是自動控制系統的毛病、應該把它關掉,自己去操作飛行。

但當時駕駛員在情急之下,只顧著翻SOP、而忘了飛他的飛機、以至於把他自己和幾百人的性命都給送掉了。

路加福音第五章的西門、在那一天的早上、也有類似的挫折感。雖然不是生死交關的飛機失事,但是對一個職業漁夫來說,「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實在是一件很喪氣的事。

所以,當主耶穌叫西門「要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時,可以想像的是他心裡的不情願,「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是事實、也是嘮叨 — 為什麼還要我在不對的時間(白天)、不對的地點(水深處) 再去嚐一次失望呢?

可貴的是他接下來的這一句話:「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雖然有點心不甘、情不願,但還是勉為其難的照著去做吧!

今天,我們比西門更容易把耶穌放在日常生活的一個角落,有許多地方我們覺得是與信耶穌沒關係的、而最容易把耶穌排在門外的一項就是我們的專業。

「但依從你的話、我就造著做」– 雖然不是很美,但還是值得學習的。

聖經並沒有對我們保證、我們照著做之後就一定會「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但順服在真理中、本來就是一件喜樂的事。

不論是於公於私、專業項目或是家庭、教會生活,我們的門都是向耶穌敞開的。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5:1-3

4/9/2019 星期二

「有一隻船、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請他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 (路加福音5:3)

自從參與在講道上的事奉,才知道上講台不僅是場屬靈的爭戰、也是精神及體力上的考驗。

因為上講台之前要花許多的時間禱告尋求、集中腦力準備講章,在當天更要專心把信息傳揚出去。其中的聲調、神態、乃至眼神、感情表達、手腳動作、肢體語言…都有講究,是非常消耗體力的事奉。

尤其是連續兩堂的信息下來,噪子常常就吵啞了,連說話都會感覺到喉嚨陣陣的疼痛。

這還是在室內,有現代化麥克風、及音響設備的時代;那麼,當年主耶穌幾乎每天大都在室外,一次對三、五千人講道,不只一堂、而是連著講,而且時間沒有限制、一開講應該比現代的三、五十分鐘要長的許多,卻從來沒有聽說過祂的噪子啞了、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這不但是因為主耶穌的發聲法好,用單田之氣、而不用喉音講,也可能祂能靈活的應用物理原理。

因為,聲音的傳播路徑是這樣的,在有溫差的環境中,聲音在低溫區是往下集中、而到了高溫區則是向上發散。所以最好的溫差安排是:音源在低溫處、而聽眾在溫度較高的地方。

如此,不但聲音傳的遠、而且均勻,不用麥克風和喇叭、就可以達到天然的好音響效果。

所以,主耶穌上船、叫西門船撐開、稍微離岸,不只是因要防備眾人擁擠衪(5:1),也是要利用物理原理達到好的音響效果。

主耶穌在船上講道的時候、詳和而不需要大聲喊叫;眾人在岸邊安靜聆聽,那是合乎科學、也是個多麼安詳、美麗的畫面!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4:42-44

4/8/2019 星期一

「天亮的時候、耶穌出來、走到曠野地方。眾人去找他、到了他那裡、要留住他、不要他離開他們。但耶穌對他們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 (路加福音4:42,43)

從小我就是一個飛機迷、對飛機的一切知識都會渴慕的追求,甚至長大後所學的專業、工作的領域都與飛機有關。

尤其來到美國後,發現附近的軍用機場每年都會舉辦航空展、更是興奮的每一年必去看展覽。

有一年,當兩個女兒還小的時候,帶著女兒及她們的小表哥一起去看那個航空展,當海軍特技小組的噴射機群呼嘯而過的時候、讓人興奮的心跳都加速。

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孩子們:「今天好玩嗎?」、「好玩!」;「還要再來嗎?」、「要!」;「最喜歡什麼?」、「冰淇淋!」。之後,我再也沒帶孩子們去看航空展了。

耶穌的傳道也有類似之處,衪的傳道事工一開始、就吸引了許多人。他們不但去找衪、到了衪那裡,更是要留住衪、不要衪離開他們。

這對任何的傳道人來說、都可說是夢寐以求、最大的成功;然而,耶穌卻要避開他們、對他們說:我必須離開。

為什麼呢?因為耶穌不但是傳道、也醫病趕鬼、行神蹟。

但就像我夢想培養下一代對航空的興趣、很快就破滅了一樣;眾人對耶穌醫病趕鬼、行神蹟的興趣、顯然要比聽信神國福音的興趣要大的多。

所以耶穌很直白的向想要留住衪的眾人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

今天,我們對信仰追求的動機和重點在那裡呢?

不可否認的,大部份的人、還都是著重於立即解決他們當前生活上的困難。

雖然因衪的憐憫人、耶穌到今天仍然願意為眾人醫病趕鬼;但是,一個真正是主門徒的人、必會對耶穌所傳神國的福音、更俱信心、更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