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Mark 10:17-52

2016讀經默想 — 馬可福音 10:17-52

11/18/2016 星期五 馬可福音 10:17-52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可(10:45)

耶穌是我們的主,也是我們的好朋友,但祂與我們的友誼並不是完全與一般人與人之間的友誼相同。

從小、我們就在好朋友的陪伴中長大;我們期盼的友誼是彼此在個性的深處中相交、相惜。

我們也希望在一群互信、有安全感的好朋友中生長;他們都是關心我、照顧我、隨時都在我身旁的支持者。

但是,當我們長大成人以後,發現好朋友越來越難找、與原來好朋友的關係也越來越淡。

然而,對我們信主的人來說,這方面的需要是很容易的從與主耶穌的關係中,再一次的得到供應。

即使我們不能完全明白主耶穌;但我們卻可清清楚楚的知道祂為我們所做的、和祂願意、祂能夠為我們所做的。

祂改變了我們、讓我們有一個願意事奉神的生命。

祂在我們的軟弱、掙扎中鼓勵、帶領我們。

祂也在對付我們的自義、驕傲、自私、自滿、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

所以,基督徒不但在耶穌的身上找到了所盼望的最好朋友;也因為學習耶穌服事人的態度,在身邊找到了也願意服事別人的好朋友。

耶穌是我的好朋友,不僅因為祂是基督;也是因為祂與我的關係。

主內的弟兄姊妹是我的好朋友,不僅因為他們關心我、照顧我、隨時在我身旁的支持者;也是因為他們與我都是彼此服事、並服事眾人的人。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Mark 9:33-10:16

2016讀經默想 — 馬可福音 9:33-10:16

11/17/2016 星期四 馬可福音 9:33-10:16

「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可9:37)

白白的得,這就是我們從神所接受一切恩典的最適切的描述。

正是因為如此白白的得,讓我們這些接受神恩典的人有一種義務:然而,這個義務決不是來自人想要回報神而來的。

因為,人是不可能回報神:即使是我們傾其所有、盡其所能,也無法為神增添什麼。

但是,神尊貴的禮物不但影響了我們、也改變了我們。

我們不再是要一直做一個去求、要拿的人;而是成為一個給的人。

這個性上的轉變,是從一個新的慾望開始的:我們有一個願望,就是像主對待我們一樣的去對待別人。

在這個新的看見中,我們把從前一意想要從別人身上為自己得些好處的心態,轉換成為對方著想、為對方服務的行動。

於是,我們不但是受神祝福的人;也是一個把神的祝福帶給別人的人。

我們開始注意到了鄰舍的難處;在惻隱之心中,我們學會了基督召我們的溫柔、慈愛。

「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從基督對我們講的這句話,我們已經很清楚的聽到了:我們從神來的好處,就是先去服事我的鄰舍。

因為,在鄰舍的裡面,神來的恩典再一次臨到我們自己身上。

在服事最小的弟兄身上、我們服事了主、得到了主的稱讚、與祝福。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Mark 9:1-32

2016讀經默想 — 馬可福音 9:1-32

11/16/2016 星期三 馬可福音 9:1-32

「耶穌對他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孩子的父親立時喊著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可9:23,24)

因信稱義是基督徒耳熟能詳的句子;所以,信是基督信仰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其實,在社會中,信也是一個很普通的名詞、一點也不特別;相信、信心是在人們日常用語的詞彙當中。

然而,就像很多其他的名詞一樣,聖經把信,這一個很普通的詞,的意義加深、加強、也加上了更多的涵意了。

一般人把信,看成是一個有把握的人,對將要遇見的事,很有把握的會照自己的想法發生。

這也許是靠他能力、環境的的優勢;也有可能是因為他過去成功的經驗。

然而,聖經裡所講信,卻不是一個有把握的人,從他自己的經驗、能力,所得到的理性結論。

事實上,聖經裡的信心有一個滿詭弔性、反合性的觀念:信心不是從有把握開始,而是從一個原是懷疑、不確定的心成長起來的。

因為,正是因為一個人他知道自己在神面前的不配,他才可能依靠神、他才有可能在試探中不會跌倒。

我們的信心其實是很脆弱的;在非常的難處中,我們的信心有時候幾乎是經不起考驗的。

感謝主!得救不是完全靠著我們的信心;而是因為在基督裡,神的愛帶給我們一個新生命的能力。

我們的信心是不完全的,不配神在我們身上所傾倒的恩典。

但信心的眼光不是專注在信心的本身,而是在信心的對象 – 基督的寬恕、恩典、和能力。

因此,不論信心是多麼的脆弱,我們還是有個出路 — 信心是仰望基督的保守,而不是自己願意的堅守。

在人身上是沒有辦法找到偉大信心的;我們只有一顆願意相信這一位偉大的神的心。

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Mark 8: 34-38

2016讀經默想 — 馬可福音 8:34-38

11/15/2016 星期二 馬可福音 8: 34-38

「於是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可8:34)

「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耶穌」是歷代以來,許多基督徒的座佑銘;它的確也造就了許多跟隨主的們徒。

然而,倒底什麼是主們徒的十字架呢?

許多人從所處的環境開始思考它的義意,尤其是自己的難處。

於是有人說這就是自己身上的那根剌:欠合睦的夫妻關係、桀驁不馴的下一代、永遠不歇的工作、或久治不癒的宿疾。

然而,背起他的十字架,並不是要我們奴顏婢膝地在困境之中、刻苦銘心的去努力求存活;也不是被動的從苦難的煎熬中黯然退出。

背十字架的重點不是在自己;而是在主耶穌的心意。

背起他的十字架是以喜樂的心、甘心地放下自己,來完成主耶穌的旨意。

主耶穌的旨意總是先與神的國有關;再到我們個人對舒適、安全、成就、財富、名聲、與權力上的追求。

世上的人認為這是再也愚蠢不過的生活方式;這就像當時的社會,把十字架看成是極端羞恥、和痛苦的記號一樣。

然而,主耶穌在十字架上顯出祂的大憐憫、和大慈愛;這是神的智慧、神大能的表徵。

十字架向我們要求的不是今世的安全感;而是放下自己的舒適、和安全;來跟隨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捨棄;為了要使天父的旨意成就、把神的國帶到人間。

十字架已經放在每一位基督徒面前、神國的使命也交待給每一位基督徒了;我們生命的經歷裡,曾有為了成就主的旨意、而背起我的十字架嗎?

捨己,不只是自己在環境中的難處、不只是自己在肉體裡的軟弱(如驕傲、懶惰…);而是為了神的國放下自己。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Mark 8:14-33

2016讀經默想 — 馬可福音 8:14-33

11/14/2016 星期一 馬可福音 8:14-33

「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耶穌轉過來、看著門徒、就責備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罷.因為你不體貼 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可8:29,33)

在歷史課本中,我們讀到了很多改變歷史的偉人,這些偉人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敬仰對象。

同時,每一個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這些英雄是我們心儀已久的模仿對象。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很容易把一些人理想化了;讓這些人在我們心中比真實的他們還要大得多。

如此,我們就美化了心中的英雄;加深了我們對這些人的希望、和幻想。

對於在信心中的偉人,我們也難以避免這種陷井。

然而,他們也像我們一樣:一方面是滿有潛力、能為神重用的人;另一方面也是充滿了脆弱的人性、不時為自我利益打算的人。

使徒彼得是主耶穌第一個啟示教會真理的人。這是由於他能在信心裡最先認識主耶穌的身份;他是令我們羨慕的。

在聖經中,馬上就忠實的記載了他的軟弱、及主耶穌當面的斥責。

使徒彼得就像我們中間的任何人一樣:神國的來臨、教會的建立,不是靠人的聰明、勇敢、或偉大;而是因為我們有個信心、和勇氣來接受主耶穌的宣告:祂是基督。

而且,我們相信、也願意認真的照主耶穌的教導,來過我們每一天的生活。

偉人難免是被限制在持著他主觀偉人的想像裡。

只有在對主耶穌的信靠中、支取從主耶穌的救贖中所帶出來的能力是無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