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019 星期三
「他們喫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喫,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 (馬可福音14:22-24)
擘餅可以記是基督徒最經常參與的禮儀了。在擘餅聚會時,帶領的人總是會再一次的背誦這兩句經文:「你們拿著喫,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
所以,我們都早己習慣這些步驟、經文、以及型式;多半的時候,我們機械式的跟著大家做那該做的事–吃和喝,也不太去深思、默想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再重覆的擘餅。
但如果我們回到最後晚餐桌邊的門徒們的場景,可能對它的意義會有多一點的體會。
對當時的門徒來說,吃餅、喝杯雖是每天晚餐必行的平常事;但那天是愈越節的晚餐,是一家人團圓過節的大日子,主耶穌邀請了門徒們在耶路撒冷一起過節、的確是有它特別之處。
更甚的是:主耶穌才剛剛告訴了他們:「你們中間有一個與我同喫的人要賣我了」(14:18),在這個情況下,他們的心情該是憂愁、驚慌的。
現在主耶穌又說:擘開的餅是祂的身體、祝謝的杯是祂立約的血,這豈不是更令人驚慌失措了!
他們雖然當時不懂這是什麼意思,但這些話的碓留給他們從深的印象,所以,馬太、馬可、路加三本福音書都對這有詳細的記載。顯然,後來他們真的了解其中的意義和重要性。
然而,後世的人是反過來的理解擘開:我們先被告知擘開這件事的重要性、及意義;但卻缺少了當時門徒的憂愁、慌張、以及震驚的情緒。
如果每次在擘餅聚會時,我們多放一些自己的感覺及情緒,會不會更能珍貴這餅和杯帶給我們生命帶來的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