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3:28-32

2/15/2019 星期五

「這樣、你們幾時看見這些事成就、也該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 (馬可福音13:29,30)

小學學算術的時候、聽過這個問題:「小明有五個梨、分給弟弟一個、再分給妺妺一個;他還剩下幾個梨?」答案不是三個、而是全沒了;因為在情急之下、小明把剩下的都吃光啦!

連孔子教學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但是,我們在福音書裡看到的門徒們卻很遲頓的;他們不僅無法明白主耶穌所講的話、更是經常的會錯了衪的意思。

門徒們在橄欖山上問耶穌「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呢?」(13:4),主耶穌在一段很詳細的教導和提醒之後,也直接的用「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13:30)回答了他們的問題。

然而,門徒們問的「這些事」是聖殿被拆毀;而主耶穌所回答的「這些事」卻指的是主再來!

顯然的,門徒所好奇的是這麼雄徫榮耀的聖殿、什麼時候會被拆毀;但主耶穌所關心的卻是什麼時候祂要再來、完成神整個的救贖計劃。

這其中眼界、及心思的寬窄就立刻對比出來了 — 聖殿只是神同在的象徵、而主耶穌是神同在的實現;聖殿會被拆毀、主耶穌也要上十字架,但聖殿的榮耀因為拆毀而消失了、而主耶穌的復活彰顯了神榮耀。

但要看到那最大的榮光、還得等到主再來的時候(13:24-27) !

那時候是一個招聚(13:27) 、收成(13:28) 的夏天(13:28) ;在原文中的招聚、收成、及夏天都是以(theri 或 thero) 開始協音字。夏天是無花果收成的季節;當末世到了,那也將是主耶穌招聚祂子民的時候。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看見」(13:28,29)就「知到」(13:28,29) ,也就是儆醒等待。

如果只能看見無花果的成熟、就知到夏天近了;卻不知道這世代的徵兆、也不關心主耶穌是怎麼樣的正在招聚的祂子民,那豈不像是「不以三隅反」的湖塗蟲了!

—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3:24-27

2/14/2019 星期四

「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有大能力、大榮耀、駕雲降臨。他要差遣天使、把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地極直到天邊、都招聚了來。」 (馬可福音13:26,27)

英文有一句諺語:「黎明之前總是一天最黑暗的時刻」It is always darkest just before the Day dawns. 對我這個早起的人來說,這句話的真實性幾乎是每天都可經歷的。

在馬可福音13:5-23這段難以下嚥的大災難之後,原文的24節前面有一個「但」字、是中文聖經沒有翻出來的;這個「但」的重要性是在於它是整段經文的轉折點。

雖然大災難是那麼的可怕,但從24節之後,凡是那些堅持到底的人都要經歷整個情勢的轉變,而轉變的中心是基督榮耀的顯現。

基督是那麼的榮耀、以致於「日頭要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13:25,26);所以這些看來似乎是天文、地理上的大災難、其實是基督榮耀顯現的開始,那是好事、不是災禍。

就像黎明之前的天空一樣,那時的天空並不是特別的黑暗、乃是經過長夜漫漫的黑暗後,人的眼睛對光特別靈敏;只要有一點點曙光的徵兆、那原來不怎麼黑的物件都突然變成非常的黑了。

所以,有沒有這個可能呢?其實日頭本身不是變黑、月亮本身也不是不放光了、眾星雖還沒要從天上墜落;但是在基督的大能力、大榮耀、駕雲降臨的那一刻,祂那光輝的榮耀遠遠超過了太陽、月亮、和眾星的光!

但堅持到底的基督徒不必停在一時的驚訝和興奮當中,因為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和我們更有直接的關係:「他要差遣天使、把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地極直到天邊、都招聚了來。」

也就是說,我們是被天使邀請、接到大榮耀的基督面前,與祂共享天國的榮耀到永遠。

這是基督徒之所以期盼著主再來的最主要原因;這也是我們之所以準備好了、可以在大災難中堅持到底的動力。

—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3:14-23

2/13/2019 星期三

「若不是主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主的選民、他將那日子減少了。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看哪、基督在這裡,或說、基督在那裡,你們不要信。」 (馬可福音13:20,21)

主再來是基督教教義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題目,因為這是整本聖經一再出現的主題。那麼,做為一位基督徒的你我來說,我們對主再來該存什麼樣的心態呢?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盼望主再來的,因為知道主再來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將變成一個榮耀的形狀、與主在空中相遇,永遠與主同在。(帖前4:17)

就是因為有了這個榮耀的盼望,我們就忍不住的非常留心主再來的徵兆;其實不止我們,早在使徒時代的門徒們都忍不住的問主說:「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呢。這一切事、將成的時候、有甚麼預兆呢?」(13:4)

難怪耶穌的回答是:「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看哪、基督在這裡,或說、基督在那裡,你們不要信。」也就是說,不要因盼望主再來的殷切,以至於喪失了分辨的能力。

因為在主再來之前,世界將有普遍的大災難:「因為在那些日子必有災難、自從神創造萬物直到如今、並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3:19)

所以,當我們祈求主再來時,是不是也該心裡先有經歷大災難的準備?如果想到的只是復活後的榮耀、但忘了受苦的心志、那是不合理的。

另一方面,值得我們安慰的是:雖然大災難是非常的難熬過,但「為主的選民、他將那日子減少了」。

我們沒有自討苦吃的必要,但在等待主再來的這段時光中,還是要警醒;而一個人是不是警醒、可以從他隨時保持高度分辨真理的能力。

這對我們等待主再來的心態、有什麼樣的調整呢?

—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3:9-13

2/12/2019 星期二

「但你們要謹慎,因為人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並且你們在會堂裡要受鞭打,又為我的緣故、站在諸侯與君王面前、對他們作見證,然而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 (馬可福音13:9,10)

雖然除了菲律賓以外,大家對哈菲爾(Evelio Javier) 這個名字是相當的莫生;但菲律賓人卻把他當成近代的名族英雄。

哈菲爾原是一位年青有為的省長,但因為對當政者馬可仕無遮攔的批評、而遭到暗殺。這件事導引了阿奎諾(Cory Aquino) 在1986年的「人民力量」革命中,把馬可仕趕下台,開始了菲律賓的民主時代。

哈菲爾生前最喜歡引用的句子「打那一場不能打的仗、承擔那個無法忍受的苦、跑到那條沒人趕走的路…達到那不可能的夢想!」就是從1965年百老匯歌劇「不可能的夢想」(The impossible dream) 出來的。

對主耶穌的門徒來說,為主受苦的心志也該要有類似情懷。

雖然這種心志是相似的,但不同的是那目標:哈菲爾要追求的是打倒馬可仕、給菲律賓帶來民主;但菲律賓的這二十多年民主、卻沒有為百姓帶來多少幸福。

基督徒的目標是更大更廣的:福音要傳給萬民、讓神的國度早日來到;雖然那個日子還沒完全來到,但不論從歷代聖徒的見證、或是我們自己的經歷,都讓我們深信福音是給個人、及萬民最好的禮物。

這「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的先,不只是時間上的先、也是重要性次序的先;所以當我們以「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禱告時,也要先預備為主受苦的心。

馬可福音13章把神國到來的過程講得很詳細:先是生產之苦、災難的起頭(13:5-8),接下來的是個人的迫害(9-13) 。

這種迫害不只是由外而來,「人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並且你們在會堂裡要受鞭打」(13:9)、也是從自己的家人而來「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起來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13:12) 。

這裡的兩個動詞「交」、和「送」,讓我們想起了主耶穌的上十字架;原來主不只是被文士和法利賽人陷害了、更是被他的門徒出賣了。

如果主耶穌要經歷這些苦難的話,做門徒的我們要為這些可能性做準備、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這其中,我們有主的應許:「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13;13)。這裡的得救顯然不是指得永生、因為我們在信主時已經有了這個把握;所以,這個得救是指從苦難中走出來的能力。

如此看來,基督徒的夢雖然徫大,但不論對個人、或是整體而言,這不是個不可能的夢想,而是要必然發生的事件。

—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3:3-8

2/11/2019 星期一

「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你們要謹慎、儆醒祈禱、因為你們不曉得那日期幾時來到。」 (馬可福音13:7 ,33)

對主耶穌再來日子的預言,一直是大家很有興趣的題目。尤其是自身處在難處的基督徒,恨不得主早一點來。

其實願主早一點再來,是一件很自然的想法。連門徒們第一次聽到耶穌講到這件事時,都免不了問那是什麼時候?(13:4)

然而,耶穌不提那個時間,只是很詳細的說明到那時間的過程、和在那過程中當有的態度。

可見得我們該注意的重點應該是:今天要以什麼態度來迎接、等待主再來;而不是去猜測主是那一年、那一日再來。

主再來固然是好的無比,但再來之前的日子卻不是好受的(13:7,9,12);還好的是,主答應把那些日子減少了(13:20) 。

那麼,我們該以什麼態度來等待主再來呢?經上告訴我們的是:(1) 不要驚慌(13:7)、(2) 不要憂慮(13:11)、(3) 要謹慎、(4) 要儆醒祈禱(11:33)。

歷代中的確有些假先知把末世的時間表、世事的演變與聖經的對照分析的令人驚歎、也造成人心約恐慌。但是,主告訴我們的是:不要聽他們、也不要驚慌。

末世之前,基督徒所受的迫害是劇烈的;我們不知道現今我們為信仰所受到的迫害是不是到了末世之前的那種程度。但我們只能說,這些迫害對我們並不是在意料之外的事,不要憂慮是主對我們在這種情況下的提醒。

而我們平日的生活態度就該是謹慎、儆醒、和祈禱。

與其想辦法把我們所處的世事,用聖經的記載來強解,還不如謹慎的觀察世事,儆醒的過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常常為神國在這地完全的彰顯來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