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3:1-2

2/10/2019 星期日

「耶穌從殿裡出來的時候、有一個門徒對他說、夫子、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耶穌對他說、你看見這大殿宇麼,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 (馬可福音 13:1,2)

十多年前第一次在慕田峪看到長城時,對它綿延萬里、眼光裝不盡的壯觀印象深刻,也想像到當年工程的浩大、不知曾用多少人力及物力。

去年到敦煌之旅途中,在嘉峪關停了一下、要去瞻仰長城第一墩;但所看到的卻是在一圈木籬笆後面的一個黃土堆,還真的需要有一些想像力、才能想像古時它的雄偉和重要性。

猶太人對於聖殿的感情、不下於中國人對長城的愛慕,所以我們不難了解門徒看到了聖殿之後、心裡是多麼的心動;不禁把這份讚嘆向耶穌說了:「夫子、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

相信這位門徒不只是因看到了聖殿的壯觀、也有他舊約的根據:「現在你們要追想、此日以前、耶和華的殿、沒有一塊石頭壘在石頭上的光景。」(哈2:15)

沒有聖殿的時候、猶太人在眾國強權之中求生存、那是多麼的可憐無助;但現在聖殿已經在前人的努力之下,一塊石頭壘在石頭上、步步就班的建好了。

聖殿是神與人同在的象徵、是人與神相交的所在;有了聖殿、就保證了猶太人的安全。這是門徒情不自禁的向耶穌傾訴了對聖殿的讚頌:「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

但耶穌卻為門徒澆了一頭冷水:「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實在是有點剎風景。

我們當然知道、耶穌是在預言主後七十年的聖殿被毀;然而,耶穌更重要的教訓是不要門徒把對安全感的盼望寄托在一個建築物上、雖然那是雄偉的聖殿!

因為耶穌的身體就是殿(約2:21) ,聖殿會被拆毀、再也沒辨法修復;耶穌會被撕裂、但祂要復活。

就像聖殿一樣,長城日久損壞了、只能成為亳無實用價值的記念品;但復活的耶穌今天還活在信靠祂人的心裡。

將來我們可以面對面的見耶穌,但不論是聖殿、或長城、最終還是消毀成為一堆亂石頭。

—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2:41-44

2/9/2019 星期六

「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 (馬可福音 12:41)

對教會運作熟悉的人幾乎都知道:奉獻是一件有隱私的事,除了數算奉獻的同工以外,包括牧師、長老在內,其他人最好不要知道個人奉獻的情形,以免產生了差別的待遇。

然而,主耶穌不但對著奉獻箱坐著,還仔細的看眾人是怎麼奉獻的。

這當然是因為主耶穌和我們的身份不同,祂是神、聖殿的主人,有權察看個人奉獻的情形。同時,衪是公義的主,不會像人一樣以外貌待人。

其實,耶穌知道一切的事,祂大可不必著奉獻箱看眾人的奉獻。

可是,就像聖經其他很多主耶穌對有關錢財的教導,衪是為了教導衪的門徒,才有這個不尋常的舉動。

好些財主的奉獻,得不到聖經的記錄;只有這位窮寡婦的兩個小錢,得到了主耶穌的讚賞。

聖經不但記載她奉獻的總數(一個大錢),還特別題到了它的組成:兩個小錢。

這兩個小錢即是窮寡婦的養身所需,她有足夠的理由為自己先留下一個。

事實上,在同樣的情況之下,如果我們只有一個大錢,多半會不厭其煩的先換成兩個小錢,再來奉獻。

然而,這位窮寡婦幾乎是沒有任何掙扎的,把她養身的投到奉獻箱裡。

知道聖經中最大的誡命是「盡心、盡性、盡力、愛主你的神」的人很多;但能夠做到的人卻很少。

主耶穌曾說:「你的財寶在那裡、心也在那裡」;顯然這位窮寡婦的確是一位盡心、盡性、盡力、愛神的人。

主耶穌在世上最後一週時,心裡是很沈重的(14:34);但有兩個女人,令主的心得到了安慰:除了馬利亞的真哪達看膏之外(14:3-9),就是這位窮寡婦。

如果兩個小錢就能得主的稱讚、安慰主的心,那該是多麼的容易!

然而,在愛主我的神上,我的擺上有多少呢?

—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2:38-40

2/8/2019 星期五

「耶穌在教訓之間、說、你們要防備文士、他們好穿長衣遊行、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的安、又喜愛會堂裡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 (馬可福音12:38,39)

馬可福音記載耶穌最後一週在聖殿中教訓眾人、有一句非常特別的話:「在教訓之間說」;因為耶穌總是引用聖經、再依當時的環境、適時適地的教導人。

但接下來的這句話、好像是無緣無故、突然而出的插段:「你們要防備文士!」。

前不久耶穌才對那位問祂「誡命中那是第一要緊」的文士、有這樣的誇獎:「你離神的國不遠了!」,為什麼在這對文士有這般的指責呢?

就照文士所說:「神是一位、實在不錯,除了他以外、再沒有別的神,並且盡心、盡智、盡力、愛他」(12:32),一個愛神的人,他的心思意念應該是完全的在事奉神、榮耀神上。

這與大家當時所看到的「他們好穿長衣遊行、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的安、又喜愛會堂裡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是不相合的。

當一個人愛自己的享樂和榮耀、超過了他對榮耀神的心志時,他不可能、也沒有那個能力去愛人了。

耶穌接下來說:「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12:40),這不但是不愛人、而且是在欺詐人了;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也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對一個做主門徒的人來說,他首先要決定的是:我真的肯放下自己的議題、抱負、和享受來跟隨主嗎?

主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要服事人、而不是要受人的服事;我既然跟隨主、就得放棄自己對享受、被人稱讚的念頭。

耶穌來、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所以我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天天跟隨主,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先愛主、才有可能學習像主一般的愛人;這讓我可以回到最大的誡命裡,愛神、愛人!

—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2:35-37

2/7/2019 星期四

「大衛被聖靈感動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大衛既自己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眾人都喜歡聽他。」 (馬可福音12:36,37)

在一般人的用法中,「主權」這兩個字是指自主的權力 — 所以國家有國家的主權、其他的國家是不可干涉的;個人有自己的主權(人權)、其他的人是不可侵犯的。

然而,對於一個認識神的人來說,主權就是主的權力、那是最大的權柄和能力,是超過任何國家、或個人的主權。

猶太人對主權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但長久處在宗教律法的轄治中、這主權只能照著文士、律法師的解釋來理解;畢竟耶和華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對耶穌突然的出現、及耶穌對律法那麼清晰、又具權柄的解釋,這讓文士非常的疑惑、而且感到飽受威脅;所以他們要挑戰耶穌的權柄。(11:28)

然而,耶穌對他們的回答是:耶穌不僅是那解釋聖經的權威,更是那啓示聖經的神!(12:1-8)

這使文士、祭司長們更不安了。但雖然熟悉舊約的宗教領袖們對耶穌不安,但是一般稍有理性的人卻不難了解。

巴底買這個瞎子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10:48) 、也在信心中跟隨了耶穌(10:52) ;但文士、祭司長們卻再三詢問耶穌,卻還找不到一個好答案。

所以耶穌給他們了一個解經的難題:大衛被聖靈感動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大衛既自己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

答案應該很簡單:因為耶穌是彌賽亞、神所應許的那一位大衛的子孫,也是大衛的主。

文士、祭司長想不通、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眾人想必也聽不懂、但是也不想聽懂;他們喜歡的是看熱鬧:聽耶穌、看文士、祭司長無言以對的窘況。

但今天我們卻不是在旁看熱鬧的人,我們知道主權是屬於主耶穌的,這個權力是超過文化對我們的影響、超過我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定、也超過我們對自己做主的權力慾望。

—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2:28-34

2/6/2019 星期三

「有一個文士來、聽見他們辯論、曉得耶穌回答的好、就問他說、誡命中那是第一要緊的呢。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阿、你要聽,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 (馬可福音12:28-31)

學英文不久,學到了「最高級」不僅是形容詞的後面加上’est’、而且前面要加一個定冠詞 ‘the’,因為最高級一定是只有一個的。

我覺得這很有道理;當天回家後、不經意的把這知識用在母親的嘮叨上:「媽媽,妳不能先說:『我最討厭你亂丟書包』、現在又說:『我最討厭你碗裡吃不乾淨』,因為最高級只有一個;妳不能同時有兩個不同的『最討厭』。」

當然,這後果是自找苦吃的啦!

耶穌回答這文士的問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文士問的是「誡命中那是第一要緊的」;然而耶穌的回答是「第一要緊的是…其次就是說…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

難道耶穌也犯了邏輯上的錯誤,同時有兩個最要緊的誡命嗎?

奇怪的是,原本帶來挑釁心態而來的這文士、不但同意這個答案,居然還更詳細的加上解釋:「神是一位、實在不錯,除了他以外、再沒有別的神,並且盡心、盡智、盡力、愛他、又愛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的多。」(12:32,33)

耶穌接著也肯定他:「耶穌見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12:34)

這是馬可福音中絕無僅有的耶穌、與文士在神學討論上有個同意的對話。

為什麼這是合理的答案呢?因為「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神是一位」–只有一位神,獨一的真神耶和華、祂是最高的、最有權柄的、最有資格向人有要求的。

所以,我們對神的回應除了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祂以外,其他所有的戀慕都是拜偶像的表徵,這是誡命中那是第一要緊的誡命。

愛人如己不是人天生而來的本性;但這卻是神對人的要求、是人不能不遵守的誡命。

在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下,一個人如果不能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神,他是不可能去愛人如己的。

如此看來,愛神和愛人是一體的兩面、是最重要的誡命;耶穌本來一定是對的、那文士回的也沒錯。

今天,我發現自己愛人愛不下去的時候,得回去先檢討一下:我真的愛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