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馬太福音18:12-35

11/20/2018 星期二 馬太福音18:12-35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太18:18-20)

教會 – 一個在地上彰顯基督身體榮美的團體,她的力量是很大的。

這不僅是教會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教會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而是教會在地上為挽回罪人的見證。

對罪人的挽回,是從我自己身上先做起的:當我有信心把我的罪向弟兄承認的時候,這就能防止我自我欺騙的罪性。

這也是因為我有被弟兄接納、原諒的信心;因為他知道我得罪的不僅是人、而且更是我們在天上的父。

所以,他奉主的名饒恕了我,使我知道、也有把握得到天父的饒恕。

「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在肢體裡的彼此饒恕,是我們對能得到天父饒恕的保證。

對別人講神的道總是比對自己講道來的容易;為別人得醫治的禱告也比為自已的軟弱禱告容易。

為別人的難處、為接受他所需的幫助,是比為自已接受別人的幫助、容易的多;為他人的過犯寬恕那犯罪的人,也應該比為自己的罪行來寬恕自己、來得簡單。

所以,我們需要他人的提醒、別人的代禱、和第三者的鼓勵。

當饒恕的話從教會的弟兄姊妹中說出來時,我們也聽到了父神在天上的饒恕;這正好像是「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6:12)。

教會是一個捆綁罪惡、釋放罪人、挽回弟兄的地方;正如耶穌所說的:「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1)。這是我們同心合意要做的事;也是在天上的父、必為我們成全的事。

— 2018 每日讀經 — 馬太福音18:1-11

11/19/2018 星期一 馬太福音18:1-11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 (太18:3-6)

俗語說:「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是的,每個人都該有他的人生目標、和上進心,為達到那個目標、願意付上代價。

問題是、倒底那個目標是什麼呢?願意付上多少代價呢?在中國人的心中,是不是可以用另外一句成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來回答呢?

苦中苦是比一般人都要辛苦的昂貴代價;所以,人上人是超出一般人所能享受的尊榮和聲名。

但是,主耶穌卻要求他的門徒要做眾人的僕人、而不是要做人上人!

這不僅是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背道而行,也是與世上所有人的本性不合。

難怪,門徒進前來要問耶穌:天國裏誰是最大的。這不僅是他們所在意的好奇心使然,也可能是他們表示自己有這種的上進心、願意朝著天國裏最大的目標擺上呢!

主耶穌沒有直接回答他們的問題,卻很慎重的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意思是說:問這個問題的人,先要想一想、自己是否能進得了天國;枉論為誰在天國裡最大的傷腦筋了!

即然問題都己經問了,現在該怎麼辦?「要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小孩子單純、只知道信靠他所認識的大人、完全地享受在父母長輩給他的愛中;他不會在意誰大誰小的問題。

同樣的,我今天之所以能做眾人的僕人、不是因為我克服了我那要做人上人的心;而是珍惜主耶穌對我的愛、和要回應耶穌愛我的心,要比我要在人面前為強的心大了許多。

或許,這就是能愛神、愛人的原因吧!

世界上有許多默默無聞、而又忠心事奉的神僕們,他們從沒有受到大眾的認可及掌聲;但是卻是神所記念、在天國為大的人。

對於那些得到社會讚許的神僕們來說,願意他們所得的聲譽、成為他們更深刻的進入像主耶穌的事奉道路上;因為,他們所受的試探更大,常常在阿諛、驕傲、及自我滿足的陷阱旁。

— 2018 每日讀經 — 馬太福音17:19-27

11/18/2018 星期日 馬太福音17:19-27

「到了迦百農、有收丁稅的人來見彼得說、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麼。彼得說、納。他進了屋子、耶穌先向他說、西門、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彼得說、是向外人,耶穌說、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 (太17:24-26)

「硬球」(hardball) 是1990年美國的電視連續劇,內容是講一位退休的警察怎麼樣對抗勢力強大的黑社會。

之後,硬球這個名詞就不時的被用在政治圈子中、具有爭執性議題上,候選人必須面對嗔嗔逼人的新聞記者、對一些複雜問題給一個簡單的答案。

彼得就被別人問了一個硬球的問題:「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麼?」

丁稅雖然不是一個很重的稅,但它代表的意義卻是深重的:那是順民向君王臣服的表示,難怪曾有猶太人因為拒絕納丁稅造反。

所以,這有收丁稅的人問彼得的不是:「彼得、你不納丁稅?」,而是「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麼?」彼得可以很容易的為自己的立場解釋和辯護,但是他被問的是「你們的先生」;基本上就是逼著彼得回答,你們是革命造反的嗎?

彼得回答了:「納」;但他的心裡確實是作難,這真的是主耶穌的立場嗎?

進了屋子、在私下,耶穌不等他開口就先問他「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

這答案是很簡單的,當然是向外人徵稅!

主耶穌不但解決了彼得心裡的難題,而且給他先前所交出的答案一個更深切的解釋。

君王和我們的關係是外人;但天父和我們的關係是父子。

所以,我們雖然在世上要聽從政府,但政府不是我們最終極效忠的對象;天父是我們生命的泉源、生活的中心,那是我們完全委身的對象。

— 2018 每日讀經 — 馬太福音17:1-18

11/17/2018 星期六 馬太福音17:1-18

「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 (太17:7,8)

記得在一次的查經聚會中,馬太福音17:1-8所記載的「登山變像」是我們的查經內容。參與的弟兄姊妹們有很深入的交通分享、每個人都覺得有很多的收穫。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聚會結束之前的禱告中,有一位姊妹流著眼淚這樣向主哭求:「主!讓我也能親眼看見你榮耀的身體,明亮如日的臉光…」,實在讓人感動。

的確,登山變像是主耶穌在地上的職事中,最超越尋常的事件之一。它讓我們先嚐主再來時,主榮耀的光輝;讓我們知道復活以後的身體是有什麼樣的形象!

難怪,連使徒彼得也情不自禁的說:「主阿、我們在這裡真好!」(17:4)。他真的是願一直留在那兒、不想下山了。

可是,這個令人震撼的場面不多久,就被天父的一句話打斷了:「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17:5)

門徒們再一次回到現實裡: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

我們都羨慕屬靈的特別經歷,也願意一直留在屬靈的興奮及靈性的高潮當中;但是,現實的環境通常很快的就把我們的願望打散了。

就像每一年教會的冬令會,有好的場地、食物、弟兄姊妹的團契交通、豐盛的屬靈信息;但總是才剛開始享受時,時間就到了;在捨不得當中,又要把行李搬上車。

然而,聖經提醒我們:耶穌是我們信仰的中心、生活上得勝的力量。「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就是我們下山以後,面對現實生活的焦點。

不論是聽一篇信息、參加一個聚會、上一堂主日學,重要的並不是當時的感受和印象是有多好;而是在聚會結束後,留在我心中的是什麼?對我今後的生命有怎麼樣的影響?

耶穌並衪的十字架(17:22,23),就是在登山變像事件上,要留在我們心中的印象。

藉著聖經的記載,我們已經看到了耶穌榮耀的身體,和明亮如日的臉光,所以不需要再來求了;問題是在下山以後,我們還是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嗎?

— 2018 每日讀經 — 馬太福音16:13-28

11/16/2018 星期五 馬太福音16:13-28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太16:24-26)

據統計,在過去15年間,美國的自殺比例增加了24%。這不僅是青年、成年人(15-34歲)的問題;連壯年人(35-64歲)的美國的自殺比例增加了30%以上。

這些數據只是自殺成功的例子。其實,嚐試自殺與自殺成功的比率大約為24:1;而曾有自殺念頭的人應該是更多;只是難以找到數據而已!

為什麼現代美國人,在一個物質環境最豐富、醫護資源最先進的社會中,仍然不能降低人想要自殺的念頭呢?

可見得人有比物質、健康更深、更大的需要。這就是對完美、永恆的追求。

聖經用「生命」來代表這深刻的屬靈需要:「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 一個生命的價值高於全世界的財物。

那麼,什麼是人所追求的「永恆完美的生命」呢?

那就是回到起初神的創造、人還沒有犯罪的形象。

然而,人犯了罪、陷在其中而無法自拔是一個不能否定的事實。

耶穌上了十字架、冼清了我們的罪也是事實。

但是,罪的冼清(稱義)、並不表示我們從此就可以不再犯罪(成聖)了;這更是事實。

所以,主耶穌在彼得認識祂是基督、永生神的兒子(16:16)之後,就給門徒們一個進深的功課:十字架的道理。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肉體必需每天被冶死、撒但必需每天被抵擋、世界必需每天被治服、屬靈的爭戰也必需每天被舉起。

如果我們在主耶穌的復活得勝上得榮;那在主耶穌的十架受苦上也該有份。

只是,主耶穌的受苦是為了我的罪;我跟隨主耶穌的受苦腳蹤,卻是為了治服我自己的老我。

這是一個滿有盼望及喜樂的過程,是賺得全世界所比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