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哥林多前書 13 章

4/14/2016 星期四 哥林多前書 13 章

「愛是恆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林前 13:4-13)

哥林多前書 13 章中「愛的篇章」可能是保羅書信中最有名的章節了。它不僅是書法家墨寶中常被用的題材、也是在婚禮上常被誦讀的經文。

然而,仔細讀了上下文之後,我們就可注意到:這不是在講男女之間的愛情、也不是在說血緣之中的親情、或是生死之交的友情,而是夾在一段對建造教會的恩賜(12:31)、與事奉(14:1)教導之中的提醒。

這個愛的重點不限制是在為了維持人與人之間良好的關係、或讓我們有窩心、幸福感而已。從開始的恆久忍耐、到未了的永不止息,它強調的是永恆。

這個愛是在等待那完全的來到:「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13:8-10)

原來,在教會中所有事奉的動力都是出於愛、所有事奉的恩賜都要基於愛:教會中「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13:13)

所以,不論我的事奉是在事工、或教導;在人前、或在人後,檢驗事奉的心態和做法最好的標準就是這愛的篇章。

我在事奉上愛是不是有忍耐、恩慈?是不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是不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我的事奉有永存的價值嗎?那就是看我愛的品質了!

2016讀經默想 — 哥林多前書 12 章

4/13/2016 星期三 哥林多前書 12 章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林前 12:12,13)

我們都知道教會不是一幢建築物,而是一群認識神的基督徒、在靈裡的組合,一個信心的團體。

但是,教會不僅是存在於屬靈的層面而己;它也是一個在社會中可以看得到、摸得著,有形有體的組織;它更是基督的生命在世界中彰顯的事實。

這個事實就是一群背景不同、個性不同、經濟能力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甚至語言不同、文化不同的人,在沒有任何外在的利益誘導、及強制壓力之下,可以彼此連絡、相親相愛的在一起。

教會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見證是因為:每一個其中的成員都在信心中與基督聯結、在聖靈裡順服神、在人之間也彼此順服;活出做主門徒的生活、積極熱心地接受傳福音、宣教的大使命。

這不只是理想,而是教會本來就應該有的情景。一個能被稱為基督身體的教會、一定會欣然的接續它原先被呼召的承傳:門徒生命的建造、和宣教使命的工作。

教會不只是節目的安排、事工的推動,而是基督的身體有形有體的在這個世界上活出來的見證。

2016讀經默想 — 哥林多前書 11:17-34

4/12/2016 星期二 哥林多前書 11:17-34

「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喫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喫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喫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喫喝自己的罪了。」 (林前 11:27-29)

逾越節的晚餐是猶太人照舊約、遵守逾越節的傳統,紀念神用大能的膀臂拯救他們脫離埃及的奴役的經過。

主耶穌在上十字架的前一天晚上,同祂的門徒喫逾越節晚餐中, 主耶穌藉著無酵餅和葡萄酒,代表祂的身體與血、與祂的門徒立下新約。 主耶穌說「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路22:19) 。所以,逾越節晚餐不只是舊約的傳統、 同時也是新約的傳統。

保羅將福音傳到外邦世界的時候,照著主耶穌的吩咐,將逾越節晚餐也傳給了外邦教會。 保羅看重逾越節晚餐, 稱之為「主的晚餐」(11:20) 。所以,主的晚餐也就是逾越節晚餐。

保羅用逾越節的屬靈意義教導基督徒要棄絕罪惡、過聖潔的生活。「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5:7,8)。

在主耶穌和使徒的時代,逾越節晚餐的傳統已經大致發展成熟,和今日猶太人所過的逾越節晚餐沒有多大區別。逾越節晚餐是按照一定的次序進行。從點燃逾越節的蠟燭開始,有禱告、讀經、誦讚、擘無酵餅、喝葡萄酒等許多程序。

正如兩年前 Jews For Jesus 的猶太弟兄在復活節主曰分享的:真正用餐吃飯是在整個逾越節晚餐的程序進行到2/3左右(起碼是一兩個小時)之後, 整個逾越節晚餐中會擘無酵餅和喝四杯葡萄酒。葡萄酒象徵神的四個關乎救恩的應許: 其中兩杯是在吃飯之前、兩杯是在吃飯以後。

主耶穌藉由逾越節晚餐傳統所擘的無酵餅,代表祂的身體。主耶穌用以立下新約的杯、 也就是飯後的第一杯酒, 稱為「救贖之杯」,象徵祂在十字架上要成就的救贖大工。

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的門徒,逾越節晚餐的亂象。有人不按次序, 因為飢餓抓起東西就先吃起來,使其他人沒東西可吃。另外、既然逾越節晚餐要喝四杯葡萄酒, 若是門徒沒有節制、或是趁機狂飲、每一杯都倒滿、很有可能就喝醉了。

當門徒不守逾越節晚餐的次序,不加分辨餅和杯代表主耶穌的身體和血的神聖意義,只是當成滿足口腹之慾的機會,不免招來使徒保羅的嚴厲責備。

今天教會中的主餐,僅僅是當日主的晚餐遺留下來的極小一部分而已。整個逾越節晚餐所蘊藏的屬靈的豐富, 大部分都失去了。

盼望我們能從對新約背景的認識和對聖經的理解,重拾使徒的教訓,回歸到純正的信仰當中。

2016讀經默想 — 哥林多前書 11:2-16

4/11/2016 星期一 哥林多前書 11:2-16

「我願意你們知道、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 (林前 11:3)

兩性之間的衝突是個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久不久就㑹再度被提出來辯論一番。

對於這個問題,聖經的教導是和所有的人際關係一致的:就是次序的原則,與彼此之間敬重。

就如基督是帶領教會(我們)的,男人也應該是帶領女人。這種論點在當今的社會是難以被人接受的。

但是,這種次序的原則卻是建築在彼此親密相愛的基礎上:就像神與基督的關係一樣(11:3);而不是從雙方的不同和抗爭起步的。

首先,做為首的權柄是從他的服事、榜樣、和愛而來。這些品德是爲首榮耀形象的表現(11:7)。

當為首的男人先做到了這些,女人自然就會遵重男人為首的權柄(11:10)。這就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所以我們心甘情願的服從祂。

因此,對男人來說:先不用想到怎麼來使用那為首的權柄,而是要怎麼様活出那為首的榮耀!

對女人來說,先不用想到在男人之後是多麼的委屈;而是要怎麼様幫助應該為首的男人站起來。

只有當男女的次序弄清楚了以後,神創造的原意才能在我們的身上、家庭、教會中彰顯出來。

另外的一個選擇就是再回到永不止息的辯論和抗爭之中。

這個選擇應該是不難的,不是嗎?

2016讀經默想 — 哥林多前書 10:1-11:1

4/10/2016 星期日 哥林多前書 10:1-11:1

「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林前 10:12)

剛從南非短宣回來,心裏放不下的是:在那裏的弟兄姊妹在一個生命安全沒有保障、經濟環境每況愈下的社會中,不但要適應異國的風土人情、還得要想辦法賺錢、謀生,為將來、為下一代打造個好基礎。

可想而知的,人在一個困難的環境當中,對信靠神的心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南非弟兄姊妹對短宣隊熱切的接待、和對我們所帶去信息認真的接受,是他們信心的一個肯定。

但是,信心的考驗是不是只限制在困難的環境當中呢?

不然!不論屬靈、物質環境都遠比南非優厚的北美華人教會,我們所受到的試探不見得比他們少。

試探不僅只發生在我的軟弱上;在我自己以為站得穩的地方,試探可能來的更為兇猛。

如果信心的考驗只在我的軟弱上,我只需要在軟弱之處求取鋼強就可解決了。但經驗告訴我不是如此!

事實上,在自己以為站得穩的地方的試探,不但是最令我吃驚的、也是我最容易跌倒的。

當我自己以為的鋼強轉身過來對抗我自己的時候,我才知道我的軟弱是什麼!

因為鋼強使我以為我可以自滿、自足,盲目了自己真正需要對神的依靠。

更進一步的說,鋼強限制了我:把自己把最需要神在我生命中參與的門關閉了,這是何等大的損失!

我們對神信靠的考驗並不比南非的弟兄姊妹小,在難處時與神親近容易;在順境時信心試探的考驗更大!

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 這對在北美華人教會是更適切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