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希伯來書 9:1-10

7/11/2016 星期一 希伯來書 9:1-10

「那頭一層帳幕作現今的一個表樣、所獻的禮物和祭物、就著良心說、都不能叫禮拜的人得以完全,這些事連那飲食和諸般洗濯的規矩、都不過是屬肉體的條例、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 (希9:9,10)

能夠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指標;能夠判斷事情是暫時、或長久是一個人是否有智慧的表徵。

即使那件事起初顯得是多麼華麗、榮耀,也不見得能經過時間的考驗。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後一個投降的小野田寛郎少尉、是在1974年,戰爭結束後近30年,由他原來的老長官,親自到菲律賓叢林裡向他宣告:日本天皇己經投降、大戰結束了之後,才願意放下槍枝走出來。

小野田寛郎之所以這麼固執的原因,與他出生在一個自古傳下來的武士家庭很有關係。他們以誓死效忠為榮,而他自己的父親就是在中日抗戰時喪生的。

雖然,誓死效忠是軍人的典範,但一個固執不悟、浪費了30年生命的人,也可說是毫無智慧、愚蠢至極的。

希伯來書告訴我們:雖然舊約的會幕是非常的榮耀、所獻的禮物和祭物是非常的講究;但終究有他們的時間性。

到「命定到振興的時候」,這些事就要被取代了。這個命定到振興的時候,就是主耶穌上十字架完成了救恩;又復活做為我們永遠的大祭司。

對生長在猶太家族、會幕、聖殿這些有上千年、輝煌又攸久歷史的希伯來人來說,簡陋的十字架實在是與會幕無法比較的。

然而,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永恆的?這並不是人從外觀上可以做判斷的。

一個有智慧的人,應當可以知道神在這上面的計劃和旨意。

我們雖然沒有像小野田寛郎、和猶太人一樣,有那麼沈重的歷史包袱;但也有可能被一些華麗、煩瑣的儀式所迷惑了。

那些都不能叫禮拜的人得以完全、都不過是屬肉體的條例、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

現在已經是過了那為止的時候了,惟有基督耶穌是我們所依靠、仰賴的。

2016讀經默想 — 希伯來書 8章

7/10/2016 星期日 希伯來書 8章

「他們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如今耶穌所得的職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約的中保.這約原是憑更美之應許立的。」 (希8:5,6)

在中學剛學數學中的最大、最小、和無窮級數的關係時候,老師講了幾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那些觀念對我而言、不但是非常新鮮、也是終身難忘的。

例如:什麼是最大?比你能想到的最大還要大的,那就是最大;什麼是最小?比你能想到的最小還要小的,那就是最小。

什麼是收斂無窮級數?就是總和達到一定數目的級數,例如:S = 1 + 1/2 + 1/4 + 1/8 + … 則
S1 = 1 ; S2 = 1 + 1/2 = 3/2 ; S3 = 1 + 1/2 + 1/4 = 7/4 ; S4 = 1 + 1/2 + 1/4 + 1/8 = 15/8 …

所以,Sn = 2 – (1/2)n; 當n是無窮大時,這個無窮級數居然會收斂成為一個整數2!

同樣的道理,希伯來書的作者為了要讓讀者多了解一些基督的超越性,為我們舉了很多我們比較熟習的例子;同時把它們與基督做一個比較,以確定我們真正的了解我們所信的耶穌。

因此,在短短的8:6、一節的經文中,就重覆了三次更美:更美的職任、更美之約、更美之應許。

這也就是說:比我們能想到的更美的職任還要美、比我們能想到的更美的約還要美、比我們能想到的更美的應許還要美。

這總結起來就是:基督的職任是最美的職任、祂所立的新約是最美的約、祂所帶給我們的應許是最美的應許!

聖經上其他所記載的、本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只能表現天上事的某一部分而已。

這就像無窮級數的一部份:它不論是1/2 、 1/4 、1/8….,終只是一部分;只有把它們全部加在一起的時候,才會等於原來的1。

然而,這個加法要加到永遠、還無法真正達到原先的1;因為,它之所以叫無窮級數的原因就是要加上去的項目,要比我們能想到的最多還要多。

所以,無論我們再憑想像、再認真努力地以別的事物、旁敲側擊地來認識基督,是永遠無法真正的認識祂的。

基督就是那原先、最完美的一、獨一的神。

我們與其費盡心思地去比較、模仿,為什麼不完完全全地直接到基督的面前來得生命呢?

2016讀經默想 — 希伯來書 7:11-28

7/9/2016 星期六 希伯來書 7:11-28

「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 (希7:25)

年青不經事的時候,認為只要努力、堅持到底,總有一天會達到自己的夢想。

然而,歲月漸長之後,一方面是警覺到自己所剩的時間不多、也承認自己所有的才智不足;另外一方面是看到身旁朋友們有太多困難、失望的例子,這才知道靠自己是不夠的。

尤其是認識耶穌以後,更了解人生的難處不僅是因為環境、際遇的影響;其中更大的原因是個人(自己)的罪。

罪不僅在信主之前纏繞著我們,即使一個人在接受了主之後,聖靈也常用微小的聲音,提醒我們的不足、虧缺了神榮耀的地方。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救恩不僅是在決志信主、或受洗歸入基督,一時的需要而己;更是我們每一天,在屬靈爭戰中,都需要從神支取的力量。

希伯來書7:25把這個道理非常簡潔的用半節經文說明了:「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

這個「到底」不單單表示了在時間上面的到底;也包括了在範圍上面的到底。

因為我們的犯罪、不只是在時間上不會因為受洗而停止;即使在範圍上,也因為信主後,對罪的敏感度增加了,相對的、我們需要有更廣泛的救恩。

我們每天需要救恩、每天需要禱告、每天需要認罪、也每天需要耶穌的代求。

因而,永遠活著的耶穌基督,在替我們祈求這方面,是給了我們極大的安慰;在我們戰勝常犯罪的老我這方面,是給了我們極大的得勝確據。

這就是大祭司的工作:基督是我們的大祭司。

對基督而言,這是他大榮耀的彰顯;對我們而言,這是我們得勝生活的必需。

2016讀經默想 — 希伯來書 6:13-7:10

7/8/2016 星期五 希伯來書 6:13-7:10

「並且可說、那受十分之一的利未、也是藉著亞伯拉罕納了十分之一,因為麥基洗德迎接亞伯拉罕的時候、利未已經在他先祖的身中。」 (希7:9,10)

祭司在聖經裡有很特殊的地位。祭司們是神和人之間仲介:把神的心意帶到人中間、也把人帶到神的面前。

神對人的心意是把人從罪惡中救贖出來、把神的恩典、和祝福傾倒在祂所愛的人身上。

祭司代表神、把神的祝福帶到人中間;把人向神所奉獻的祭物呈在神的面前。

所以,雖然做祭司的利末人沒有分地為自己留產業;但他們本身就是神自己的產業。

在這方面來說,雖然利末人在世上沒有恆產,他們接受百姓的奉獻、把神的祝福帶給百姓;他們做祭司的身分是非常尊貴的。

所以,做祭司的利末人奉獻的對象是直接向神;他們不像其他人一樣,需要經過別人來代轉對神的奉獻。

在這個原則上,希伯來書告訴我們一個特例:就是利末人曾經也向人行十一的奉獻,這就是亞伯拉罕向麥基洗德的奉獻 (創14) 。

他的原因是利末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帶有亞伯拉罕的基因。

7:5節中的小字:「身原文做腰」;腰其實就是腎臟,在猶太人的關念中,腎是生命延續的基礎,就如現在的遺傳基因DNA。

而耶穌就是麥基洗德等次的大祭司,造是非常特別的祭司;而且,這個道理的困難度、以及重要性是很大的,以致於希伯來書一提到麥基洗德就先警告這些話是「只能喫奶、不熟練仁義道理」的人難以明白的(5:11-14)。

今天,對於DNA的認識可能會幫助我們多了解一些基督是麥基洗德等次大祭司的道理;但無論我們了解到了什麼程度,耶穌基督的崇高性雖是我們難以想像、但是必需承認的事實!

2016讀經默想 — 希伯來書 6:1-12

7/7/2016 星期四 希伯來書 6:1-12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 (希6:4-6)

一個人重生得救以後,他就是神的兒女、屬於神的;沒有人能夠把他從神的手裡奪去。(約10:28)

這就是得救的確據,不但是神學上一個重要的議題、也是我們每一位基督徒要有、也是極其重要的觀念。

然而,神的這個應許是有它先前的條件的,那就是認罪悔改、重生得救。

雖然,一個人的「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羅10:9) ,在受洗之時已經在公共場合宣告了;但他是不是真的認罪悔改,是不是真的口裡承認、心裡相信?除了神之外,這是別人無法判斷的。

但是,一個重生得救的人,應該會嘗到罪已得赦、千斤重擔得以脫落的輕省,他不應該會再一次回到自己去挑重擔的情景裡面去。

因為,我們信仰的根基就是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我們的罪債已被耶穌在十字架的寶血洗淨;得救之後,在屬靈的追求上是要使自己更像耶穌,而不是為耶穌已經成就的救恩再多加任何的一點裝飾。

這就是希伯來書所指的那些講究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等的人。

講究這些禮儀的人,外表看起來是非常敬虔的;但聖經告訴我們,要求這些禮儀的是「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這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

今天,我們也許不常看到有人強求這些禮儀;但是確實有人在得救的確據中除了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加上一些額外、特別的要求。

有的是要求一些特殊的經歷、有些是要求一些特別的知識、也有的是強調個人特有的品德、或性情。

但是,要知道的是:我們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是屬神的人;在救恩上面,沒有人可以要我們再加一點其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