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19章

9/25/2016 星期日 啟示錄 19章
「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我又看見一位天使站在日頭中、向天空所飛的鳥、大聲喊著說、你們聚集來赴神的大筵席,可以喫君王與將軍的肉、壯士與馬和騎馬者的肉、並一切自主的為奴的、以及大小人民的肉。」 (啟19:7,8,17,18)

聖經中有許多處提到了筵席,但是最有名、也最常為基督徒所提到的就是啟示錄19章中羔羊娶妻的婚筵。

從整本新約來看,我們都知道羔羊就是基督、新婦就是教會。在這個眾人期待的豪華婚筵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婦光明潔白的細麻衣。也許這就是今天在西式婚禮中,新娘一定是身穿白色細麻紗禮服的原因吧!

但啟示錄裡的這光明潔白的細麻衣,並不是新婦自己挑選的,而是「聖徒所行的義」。

這其中的意義在保羅書信中解釋的很清楚:「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5:26-28)。

這對教會的道德行為是個很高的要求。所以,在一廂情願地把自己想成在羔羊的婚筵中是那美麗的新娘之前,我們是不是該先想一想有那聖潔、榮耀、沒有瑕疵的光明潔白細麻衣嗎?那是教會全體(不是我一個人)對基督捨己救恩的回應。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要忘了在羔羊婚筵的時候,又另一個可怕的大筵席同時進行著。那是在今世藉著權力來欺壓基督徙的王與將軍、壯士與馬和騎馬者、並一切自主的為奴的、以及大小人民所參加的筵席。

然而,他們不是坐上賓,而是盤中的肉,等著天空所飛的鳥去蠶食!(19:17,18)

除了羔羊的婚筵外、就是飛鳥的大筵;似乎沒有別的選擇了。這告訴我們什麼呢?

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18章

9/24/2016 星期六 啟示錄 18章

「哀哉、哀哉、巴比倫大城、堅固的城阿、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了。地上的客商也都為他哭泣悲哀、因為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 (啟18:10,11)

上個月,楊弟兄在主日與弟兄姊妹分享中國的城市植堂事工時,提到了近年來,中國人口急劇地都市化:目前都市人口已經超過了總人數的50%。

而且,預計在未來十五年中,這個比率會增長到60%以上。也就是說:將有一億以上的中國人、將在2030年之前、湧向城市。

在這趨式下,除非中國城市教會能隨城市人口同步的高速成長,中國基督徒的比例將逐漸下降。

城市化是現今全球普偏的現象,因為城市的工商業集中、發達,帶來很多的高薪就業機會。

同時因為忙碌的工作、提升的生活水平,在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淡薄、找到假期就嚮往世界級的旅遊景點,反而不願意留在本城。

在這個巨變之中、城市和鄉村的差距越來越大,使得城市人越發驕傲、忘記了人口擁擠的城市之所以可以維持生活必需品的基本原因,是因為附近鄉村的人在食物、環境、勞力上對城市的支持。

教會初期的羅馬城,據說有上百萬的人口、是當時政治、經濟、及文化的中心。但她也是靠著旁邊許多的鄉村人口、及城市中的奴隸支持的。

然而,羅馬城因驕傲,長期忽略下層奴工的問題,在過度的奢靡中忘了神的恩典、甚至褻瀆神;以致於她的刑罰就來到,在第六世紀時,羅馬城的人口不及三萬!

啟示錄這麼詳細的例舉了「金、銀、寶石、珍珠、細麻布、紫色料、綢子、朱紅色料、各樣香木、各樣象牙的器皿、各樣極寶貴的木頭和銅、鐵、漢白玉的器皿、並肉桂、荳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細麵、麥子、牛、羊、車、馬、和奴僕、人口」(18:12,13)來描寫羅馬奢侈商業的興盛;然而,她的結局也很悲慘:「地上的客商也都為他哭泣悲哀、因為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18:11)。

今天,不論是我們所居住的硅谷、或中國的各個大城市,也都是有奢侈、驕傲、很多不信神的人。

如果我們只把啟示錄當成末世小說來欣賞,而忘了我們自己也在當中、激不起我們對褔音、宣教的負擔,那是非常可惜的事。

在末日要來之時,我們要如何警醒?

本地傳褔音、和對城市植堂、宣道的參與,該是不可少的一部份。

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17章

9/23/2016 星期五 啟示錄 17章

「他們與羔羊爭戰、羔羊必勝過他們、因為羔羊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同著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選有忠心的、也必得勝。」 (啟17:14)

凡是知道初期教會歷史的人,都不難了解啟示錄讀17章所記載的大淫婦就是羅馬帝國、大巴比倫城就是羅馬城。

羅馬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宗教的中心;但羅馬人的淫亂也是歷史有名的。

啟示錄用「坐在眾水上」(17:1)、「坐的眾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國多方」(17:15)來形容她的影響力。

在羅馬帝國的強大國威之下,四週的國家都紛紛巴結她。啟示錄用「王同心合意、遵行他的旨意、把自己的國給那獸」(17:13)來形容。

然而,就像個人一樣:驕傲是毀敗的前聲。

羅馬皇帝自大到要人民把他當神明來敬拜。多基督徒不從,因而殉道(17:6)。

對基督徒的壓迫,就是直接對神的挑戰。

這場爭戰的結果是很明顯的:「他們與羔羊爭戰、羔羊必勝過他們」(17:14)。

不但如此,聖經還把他們(羅馬帝國)敗亡的過程講明了:剛開始「 (多國多方的) 王同心合意…把自己的國給那獸」(17:13)。

但後來使亡了羅馬帝國的也是他們 –「你所看見的那十角、與獸(列國)、必恨這淫婦(羅馬帝國)、使他冷落赤身.又要喫他的肉、用火將他燒盡」(17:16)。

歷史學家告訴我們,羅馬帝國滅亡的七大原因是:

1) (從德國、西班牙來) 西方野蠻民族的侵略
2) 過度倚靠奴隸、使得經濟混亂
3) 拜占庭帝國從東部蹶起
4) 國防支出高居不下
5) 腐敗貪污
6) 匈奴及哥德的興起
7) 基督徒的增加

其中(1)、(3)、(6)、(7)都是與啟示錄17章的預言吻合;這又是一個聖經預言的應驗!

相信這只是第一次的應驗;不僅如此,今天驕傲仍然是毀敗的前聲 — 現在逼迫基督徒的將來也要被他自己的同夥人滅亡。

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16章

9/22/2016 星期四 啟示錄 16章

「看哪、我來像賊一樣。那儆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見他羞恥的、有福了。」 (啟16:9)

年青的時候,我參加過一個「如何欣賞古典音樂」的課程,一方面是好奇、另一方面也因為興趣。

在課堂上,雖然嚐試了盡心去學,對不少的音樂理論、和音樂形式(Form)還只能說是一知半解;但至今還記得幾個簡單的原則。

其中的一個是:注意什麼是重複、一再出現的旋律,因為那可能就是曲調的主題。

另外一個原則是:注意什麼是突然出現的音符,初聽起來、與其他部份不協調、很突顯,那可能就是作者用巧思,要人深思它與主題的關係。因為,它可能就是能正確地解釋主題的關鍵。

啟示錄讀到了16章的七災,實在不容易了解神為什麼要會七位天使帶來這麼多、廣、又深的災難?

然而,我們可以發現「並不悔改將榮耀歸給神」(16:9)、「褻瀆天上的神、並不悔改所行的」(16:11)、「人就褻瀆神」(16:21)是很相似的句子。

可見得這一章的重點很可能就是:在大災難之時,人雖然明明知道這是神對不敬虔的世界之審判;但人不但不悔改、將榮耀歸給神,反而還要硬著頸項褻瀆神。

但面對著不悔改的人們,神就只是坐視旁觀、無動於衷嗎?

不是的!這段經文中有一個很不協調的句子:「看哪、我來像賊一樣。那儆醒的…有福了!」(16:9)–這是主耶穌用過的 (太24:43,44)。

可見得,神在災難中不悔改的人,還是滿有恩慈地等待著人的悔改—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要重複的說「並不悔改所行的」:原來就是叫人看到堅持不悔改的人是何等不合理。

不論在什麼時候,悔改都是有效的、唯一的出路。

欣賞古典音樂的原則可以用在解釋聖經上,實在是件令人歡喜的事。

然而,其中的信息還是最重要的:啟示錄所帶出來的還是福音的信息!

2016讀經默想 — 啟示錄 15章

9/21/2016 星期三 啟示錄 15章

「我又看見在天上有異象、大而且奇、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災,因為神的大怒在這七災中發盡了。」 (啟15:1)

在公司上班時,美國同事常常用「現在我終於看到了光在隧道的盡頭」(Finally, now I can see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來形容在長時間的辛苦作工之後,終於有一些可以休息一下的希望了。

啟示錄給大家的印象除了難懂之外,就是世界結束前的大災難。所以,能引起一般人去仔細讀它的原因,似乎是不多。

但是,一旦我們認真、好好地仔細讀的時侯,會發現這其實是一本能夠鼓勵人、在困難環境中,堅特下去、滿有盼望的書。

啟示錄 15章開始了空前的大災難。

之前的這些災難與之前一印、一活物(第六章),一天使、一吹號(第八章)所帶來的各災難很不一樣:因為每一次就是一災。

但這一次是由七位不同的天使、掌管末了的七個不同的災。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把他們手中的碗倒出來。

七是表示完全;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災上加災,那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患難。

然而,聖經在這七災還沒開始之前,就從文字的安排上、先給人所需要的盼望:「因為神的大怒在這七災中發盡了」(15:1)。

在七災還沒開始之前,神要告訴人說:七災雖然可怕、但不是無窮無盡的延長下去、它是有期限性的,神的大怒在七災中「發盡了」。

也就是說:過了這七災以後,神就不會再大怒了!

美國人要自己先在黑黑的隧道中,才能看得到在隧道盡頭的光;但是讀聖經的人可以在七災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先看到七災之後的光。

在難處的人有時難免會像亞薩一樣的問:「難道主要永遠丟棄我、不再施恩麼?」(詩77:7);但在內心的深處、我們知道:神的忿怒會有一個結束;但神的愛是不會停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