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撒上 23:1-29

7/10/2017 星期一 撒上 23:1-29

「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起身、往那樹林裡去見大衛、使他倚靠神得以堅固。對他說、不要懼怕,我父掃羅的手、必不加害於,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這事我父掃羅知道了。於是二人在耶和華面前立約, 大衛仍住在樹林裡、約拿單回家去了。」 (撒上23:16-18)

「金蘭之交」是中國人形容友情深厚的極至。因為,金比喻堅韌;蘭,比喻香郁。友情投合,交誼深切,不只在意志上的「金」、也有感情的「蘭」。

大衛和約拿單的友情卻不只停在意志和感情上面而己,他們兩人都是認識神的人,他們有在耶和華面前的盟約之情。這從「倚靠神得以堅固」(23:16)、「在耶和華面前立約」(23: 18)可以看得出來。

自從掃羅定意要殺大衛之後,掃羅失去了自己兒子、女兒、眾臣僕(22:6-8)、祭司(22:11)和侍衛(22:17)的心。

這時,大衛如果登高一呼,相信他勝過掃羅的機會不小;可是,難免少不了一場內戰。

但大衛一再地選擇逃亡,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有一個敬畏、依靠耶和華的心(23:10-13)。

神也恩待大衛,當掃羅失去了民心、和耶和華的同在時,先知迦得(22:5)、祭司亞比亞他(22:20)跟著逃亡的大衛。

約拿單也明瞭神的心意,知道大衛必要作以色列的王(23:17)。

在今天高度工商業的社會中,人與人的交往淡薄,很少有機會結交到一個金蘭之交的朋友。

但是,不要忘記,我們在教會中有許多同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同在一個身體、同感於一位聖靈的弟兄姊妹(弗4:4-6),這是多麼大、又值得好好珍惜的祝福!

我怎麼樣來看教會中的弟兄姊妹?

我與他們有金蘭之交的情誼嗎?

對於同在神國盟約中的弟兄姊妹,我們之間是不是也有盟約的感情呢?

2017 每日讀經 — 撒上 21:1-22:23

7/9/2017 星期日 撒上 21:1-22:23

「大衛將這話放在心裡、甚懼怕迦特王亞吉,就在眾人面前改變了尋常的舉動、在他們手下假裝瘋癲、在城門的門扇上胡寫亂畫、使唾沫流在鬍子上。」 (撒上21:12,13)

唸完了中國歷史以後,少康中興是少數幾個不會忘記的故事。吸引人的不僅是少康義師一起就擊敗了寒浞,而且是少康如何一路從仍國、逃到有虞國,刻苦銘心地為復國準備。

撒母耳記上20,21章就記載了大衛在怎麼樣的情況下,離開了他熟習王室的環境、和愛他的人,像撒母耳、米甲、和約拿單,開始他的逃亡生涯。

在又飢餓、又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大衛得瞞著舊識祭司亞希米勒,躲避掃羅王對他的追殺,才能找到一點餅吃、和要回歌利亞的刀(21: 1-9)。

如果大衛這時是很窘迫的話,那他之後逃到敵人非利士的亞吉王那裏,而且必須裝成瘋子,以求生存(21:10-15),可能是他人生的最底點了。

但是,從聖經描述的焦點來看,耶和華己經離開了掃羅王。在大衛逃亡的窘迫當中,他雖然離開了師長、家人、朋友;但從逃亡路上的一連串巧合的遭遇來看,我們知道神在保守他、與他同在。

我們雖然沒有少康復國那麼大的責任,但是,做為人第一代來到美國的華人來說,離鄉背景是我們共同的經歷。窘迫、窮乏、甚至覺得走頭無路都可能是我們親身體驗過的。

摩西在矌野牧羊四十年,現在大衛也在矌野逃亡,他們的經歷給了我們什麼安慰?那就是神的同在!

耶穌恩友

耶穌是我親愛朋友,擔當我罪與憂愁;何等權利能將萬事, 帶到主恩座前求。
多少平安屢屢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皆因未將各樣事情, 帶到主恩座前求。
或遇試煉或遇引誘,或有煩惱壓心頭;切莫灰心切莫喪膽, 來到主恩座前求。
何處得此忠心朋友,分擔一切苦與憂;耶穌深知我們軟弱, 來到主恩座前求。
是否軟弱勞苦多愁,掛慮重擔壓肩頭;主仍是我避難處所, 來到主恩座前求。
親或離我友或棄我,來到主恩座前求;在主懷中必蒙護佑, 與主同在永無憂。

2017 每日讀經 — 撒上 20:1-42

7/8/2017 星期六 撒上 20:1-42

「願耶和華與你同在、如同從前與我父親同在一樣。你要照耶和華的慈愛恩待我,不但我活著的時候、免我死亡,就是我死後、耶和華從地上剪除你仇敵的時候、你也永不可向我家絕了恩惠。於是約拿單與大衛家結盟、說、願耶和華藉大衛的仇敵追討背約的罪。」 (撒上20:13-16)

前幾年有機會到了杭州西湖一游,其中不可錯過一景點是棲霞嶺的岳王墓。在那兒看到的這一幅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覺得真是非常的貼切。

自古以來,忠臣不是生在昏君之朝、就是與大姦臣同事一君;這才更顯明了臣之忠姦、君之昏英的差別。

約拿單與大衛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為了掃羅王的好處盡忠。

然而,掃羅忌妒大衛的心、燃燒了他的理智。他對大衛的態度、從偶發的忿怒,轉成意志上定意的要滅除大衛;而且用他的心機、要設計尋索大衛的性命。(20:1)

起初,約拿單與大衛還存著一絲希望,掃羅是不是一時糊塗?事情是不是還有轉機?但一切的事實都使約拿單不得不承認「知道他父親決意要殺大衛」(20:33)。

約拿單在親情、君臣之義,和友情之間要做什麼選擇呢?在這麼大的難處之中,他以與大衛的約、來堅立大衛的心;而且他日後的行動,也證明了他的確的活出來他與大衛的約。

約拿單從這個約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他一輩子再也見不到他生死之交的大衛;反而一直處在父王掃羅之前,在親情與友情的第一線衝突上過每一天的生活。

約拿單是為什麼呢?英雄相惜固然沒錯,但我相信約拿單是清楚的知道耶和華的心意;他雖然身貴為王子,但他知道耶和華膏的是大衛;不論他願意、或不願意,耶和華神的旨意必然成就。

所以,約拿單不但順服在神的旨意之下,也願把自己擺在成就神旨意的計劃中。這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以約來表明他的決心、限制自己以後的選擇。

今天,我們也都是與神立約的人。

雖然,我們不會像約拿單那樣的作難;但是,信仰的確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不便與限制。

環境不能改變誓約;反而,誓約是神用來改變、克服環境的工具。

今天,家庭、工作、社會、文化都可能成為與神保持親密關係的障礙;惟願我能有約拿單對神旨意降服的意志、走那條順服的道路。

2017 每日讀經 — 撒上 18:22-19:24

7/7/2017 星期五 撒上 18:22-19:24

「約拿單向他父親掃羅替大衛說好話、說、 王不可得罪王的僕人大衛.因為他未曾得罪你、他所行的、 都與你大有益處。他拚命殺那非利士人、 耶和華為以色列眾人大行拯救,那時你看見、甚是歡喜. 現在為何無故要殺大衛、流無辜人的血、自己取罪呢。」 (撒上19:4,5)

嫉妒常常是人難以擺脫的罪。

早在三國時代,周瑜的這句話:「既生瑜何生亮」, 就道破了從嫉妒心出來的無奈。

1984年獲得奧斯卡獎八項大獎的莫札特傳(Amadeus),更是引人入勝的把薩列里從嫉妒、到成為企圖殺死莫扎特的兇手, 其間的過程拍成一部賣座的電影。

但是,這些對嫉妒的描繪都比不上在撒母耳記上18章的記載。掃羅對大衛的嫉妒,成為他對大衛多次殺害企圖的種子。

但無論掃羅怎麼樣的設計陷害,掃羅仍然無法逃過神的主權,他反倒成為神的器皿,要親身參與在神癈自己、立大衛的過程之中。

聖經用一連串的動詞,來描述掃羅的心是怎麼從忿怒走到殺人:掃羅甚發怒、不喜悅(18:8)、怒視大衛(18:9)、在烈怒中胡言亂語(18:10)、拿著槍掄大衛兩次(18: 11)、懼怕大衛(18:12)、甚怕大衛(18:15)。

掃羅的計謀一次一次失敗:用女兒的婚姻為殺人的工具(18:17-29)、被自己的兒子挑戰(19:1-3)、 派人到大衛家暗殺(19:11-14),都不成功。

最後,居然要人把大衛連人帶床都搬來、自己動手殺人(19:14,15);之後,又三次派人到撒母耳處捉拿大衛,自己反倒被捉弄了一番(29:18-24)。

這一連串失敗行動的結果是:女兒米甲愛大衛(18:28)、兒子約拿單愛大衛(19:1)、王的臣僕愛大衛(18:22)、百姓愛大衛(18:7)。

嫉妒今天仍然在人心裏做祟。我們對做王不見得有興趣,但對在事業成功的人的羨慕,也很容易轉變成嫉妒。

尤其是看到自己同儕、或後輩的興起,嫉妒心不知不覺的就萌起了。甚至,在屬靈上的成長、在教會的事奉也有這個可能性呢!

我曾經嫉妒過嗎?我的嫉妒帶來什麼?

我的嫉妒在神的掌權之下、可以發生任何作用嗎?

當我嫉妒的心開始發動時, 求神來提醒我馬上在這條往下滑的路上回轉!

2017 每日讀經 — 撒上 17:50-18:21

7/6/2017 星期四 撒上 17:50-18:21

「大衛對掃羅說完了話、約拿單的心、與大衛的心、深相契合,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就與他結盟。」 (撒上18:1,3)

近年來不時有機會與一些基督徒的朋友們談心,在言談之中,我總難免會問對方這一個問題:「除了你的妻子之外,你有一位可以毫無顧忌深談、交心的弟兄,做你的屬靈伙伴嗎?」

然而,我所得到的答案大部份不是不確定、就是否定的;似乎在現代的社會環境中,有一個深入的友情之交,對男仕(弟兄)們不僅是嚮往,同時也是相當困難的。

在困難或是歡樂時,我們身邊不難找到與能自己一起同悲、或同喜的伙伴;但真正有一位能夠無條件的完全接納彼此、肝膽相照的朋友,卻是非常的難得。

大衛和約拿單都是擊敗非利士人的戰鬥英雄。照常理,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是從彼此的忌妒開始;然而,約拿單的心、與大衛的心、深相契合。

聖經中三次(18:1,3,20,17)以「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來描述約拿單的心;大衛也以相同的心回應約拿單(撒下1:26)。

魯益士(C.S. Lewis)在他的「四種愛」寫到:很少人將友情與親情、愛情這兩種愛等量齊觀,甚至罕有人認為友情也算是一種愛。但友情才帶來最大的愛,而且最能表現人性光輝;可謂視之為生命的精華、美德的園地。

友情是一種最不「自然」的愛,與本能、生理、生活方式、生活需求等,幾乎無關;但所謂的友情非自然特質,正足以用來說明,為什麼它在古代受到推崇;而到了現代卻遭到輕視。

其實,更進一步的思想,神對我們、與我們對神的愛,在某種角度來看,也不是一種自然的愛;但在這愛中的人,他們的滿足、和享受是外人無法想像的。

今天,我如果體驗過了與神深相契合的愛,何嚐不也渴望在友情當中,也可以找到與人在生理、生活方式、生活需求之外,無條件彼此的接納的知心朋友呢?

在這強調情商(EQ)的時代,求神讓我能越過像EQ 這些以實用為指標的條件,能在友情中與我的屬靈伙伴相知、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