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撒上24-25章

4/27/2015 星期一 撒上24-25章

「 大衛對亞比該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他今日使你來迎接我。你和你的見識也當稱讚、因為你今日攔阻我親手報仇、流人的血。我指著阻止我加害於你的耶和華以色列永生的神起誓、你若不速速的來迎接我、到明日早晨、凡屬拿八的男丁、必定不留一個。」 (撒上25: 32-34)

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聰明人。雖然聰明是不可強求的,但至少有一件聰明人所做的事,是我們很容易學的—那就是靜下心來,聽別人的勸告。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英明之君唐太宗,有這麼一則膾炙人口的故事:在太宗的諫官魏徵死後,他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撒母耳記上25章就記載了一件非常明顯的聰明人與愚頑人之間的對比。

拿八是經典的愚頑人。他夜郎自大、不視實務、自己沈醉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當現實在面前展開時,他就被嚇的魂不附體、活不下去了(25:37)!

亞比該的「聰明俊美」(25:3)不僅在她的外表,更是在內心。在丈夫拿八的蠢事之後,她不但有智慧地安排禮物、使大衛消氣。還更進一步的勸大衛眼光要放遠,不要忘了是耶和華為大衛建立了堅固的家(25:28)、耶和華立了大衛作以色列的王(25:31);所以,如果大衛要在一時氣憤之中報仇、流無辜人的血是非常不智的。

大衛有一雙能聆聽的好耳朵。他曾經聽了撒母耳(16:13)、約拿單(20:42)、亞比亞他(23:6,30:7)的勸告;現在,他聽了亞比該的勸告。

大衛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他今日使你來迎接我。」(25:32) 大衛一場人生中可能的污點、就如此的避開了。

今天,什麼事會使我生氣?
在生氣時我能聽到別人的聲音嗎?

我怎麼樣來看人對我的批評?
我珍惜別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的勸告嗎?

我有這個勇氣在眾人面前接受別人的勸告嗎?
我是否可常常以從神的角度來看我環境中所發生的事呢?

2015 讀經默想 – 撒上22-23章

4/26/2015 星期天 撒上22-23章

「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起身、往那樹林裡去見大衛、使他倚靠神得以堅固。對他說、不要懼怕,我父掃羅的手、必不加害於,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這事我父掃羅知道了。於是二人在耶和華面前立約,大衛仍住在樹林裡、約拿單回家去了。」 (撒上23:16-18)

「金蘭之交」是中國人形容友情深厚的極至。因為,金比喻堅韌;蘭,比喻香郁。友情投合,交誼深切,不只在意志上的「金」、也有感情的「蘭」。

大衛和約拿單的友情卻不只停在意志和感情上面而己,他們兩人都是認識神的人,他們有在耶和華面前的盟約之情。這從「倚靠神得以堅固」(23:16)、「在耶和華面前立約」(23:18)可以看得出來。

自從掃羅定意要殺大衛之後,掃羅失去了自己兒子、女兒、眾臣僕(22:6-8)、祭司(22:11)和侍衛(22:17)的心。

這時,大衛如果登高一呼,相信他勝過掃羅的機會不小。可是,難免少不了一場內戰。但大衛一再地選擇逃亡,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有一個敬畏、依靠耶和華的心(23:10-13)。

神也恩待大衛,當掃羅失去了民心、和耶和華的同在時,先知迦得(22:5)、祭司亞比亞他(22:20)倒跟著逃亡的大衛。約拿單也明瞭神的心意,知道大衛必要作以色列的王(23:17)。

在今天高度工商業的社會中,人與人的交往淡薄,很少有機會結交到一個金蘭之交的朋友。但是,不要忘記,我們在教會中有許多同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同在一個身體、同感於一位聖靈的弟兄姊妹(弗4:4-6),這是多麼大、又值得好好珍惜的祝福!

我怎麼樣來看教會中的弟兄姊妹?
我與他們有金蘭之交的情誼嗎?
對於同在神國盟約中的弟兄姊妹,我們之間是不是也有盟約的感情呢?

2015 讀經默想 – 撒上20-21章

4/25/2015 星期六 撒上20-21章

「大衛將這話放在心裡、甚懼怕迦特王亞吉.就在眾人面前改變了尋常的舉動、在他們手下假裝瘋癲、在城門的門扇上胡寫亂畫、使唾沫流在鬍子上。」 (撒上21:12,13)

唸完了中國歷史以後,少康中興是少數幾個不會忘記的故事。吸引人的不僅是少康義師一起就擊敗了寒浞,而且是少康如何一路從仍國、逃到有虞國,刻苦銘心地為復國準備。

撒母耳記上20,21章就記載了大衛在怎麼樣的情況下,離開了他熟習王室的環境、和愛他的人,像撒母耳、米甲、和約拿單,開始他的逃亡生涯。

在又飢餓、又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大衛得瞞著舊識,祭司亞希米勒,掃羅王對他的追殺,才能找到一點餅吃、和要回歌利亞的刀(21:1-9)。

如果大衛這時是很窘迫的話,那他之後逃到敵人非利士的亞吉王那裏,而且必須裝成瘋子,以求生存(21:10-15),這可能是他人生的最底點了。

但是,從聖經描述的焦點來看,耶和華己經離開了掃羅王。在大衛逃亡的窘迫當中,他雖然離開了師長、家人、朋友,但從逃亡路上的一連串巧合的遭遇來看,我們知道神在保守他、與他同在。

我們雖然沒有少康復國那麼大的責任,但是,做為人第一代來到美國的華人來說,離鄉背景是我們共同的經歷。窘迫、窮乏、甚至覺得走頭無路都是親身體驗過的。摩西在矌野牧羊四十年,現在大衛也在矌野逃亡,他們的經歷給了我們什麼安慰?神的同在!

耶穌恩友

耶穌是我親愛朋友,擔當我罪與憂愁;何等權利能將萬事,帶到主恩座前求。
多少平安屢屢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皆因未將各樣事情,帶到主恩座前求。

或遇試煉或遇引誘,或有煩惱壓心頭;切莫灰心切莫喪膽,來到主恩座前求。
何處得此忠心朋友,分擔一切苦與憂;耶穌深知我們軟弱,來到主恩座前求。

是否軟弱勞苦多愁,掛慮重擔壓肩頭;主仍是我避難處所,來到主恩座前求。
親或離我友或棄我,來到主恩座前求;在主懷中必蒙護佑,與主同在永無憂。

2015 讀經默想 – 撒上18-19章

4/24/2015 星期五 撒上18-19章

「約拿單向他父親掃羅替大衛說好話、說、王不可得罪王的僕人大衛.因為他未曾得罪你、他所行的、都與你大有益處。他拚命殺那非利士人、耶和華為以色列眾人大行拯救.那時你看見、甚是歡喜.現在為何無故要殺大衛、流無辜人的血、自己取罪呢。」 (撒上19:4,5)

嫉妒常常是人難以擺脫的罪。

早在三國時代,周瑜的這句話:「既生瑜何生亮」,就道破了從嫉妒心出來的無奈。

1984年獲得奧斯卡獎八項大獎的莫札特傳(Amadeus),更是引人入勝的把薩列里從嫉妒、到成為企圖殺死莫扎特的兇手,其間的過程拍成一部賣座的電影。

但是,這些對嫉妒的描繪都比不上在撒母耳記上18章的記載。掃羅對大衛的嫉妒,成為他對大衛多次殺害企圖的種子。

但無論掃羅怎麼樣的設計陷害,掃羅仍然無法逃過神的主權,他反倒成為神的器皿,要親身參與在神癈自己、立大衛的過程之中。

聖經用一連串的動詞,來描述掃羅的心是怎麼從忿怒走到殺人:掃羅甚發怒、不喜悅(18:8)、怒視大衛(18:9)、在烈怒中胡言亂語(18:10)、拿著槍掄大衛兩次(18:11)、懼怕大衛(18:12)、甚怕大衛(18:15)。

掃羅的計謀一次一次失敗:用女兒的婚姻為殺人的工具(18:17-29)、被自己的兒子挑戰(19:1-3)、派人到大衛家暗殺(19:11-14),都不成功。最後,居然要人把大衛連人帶床都搬來、自己動手殺人(19:14,15);之後,又三次派人到撒母耳處捉拿大衛,自己反倒被捉弄了一番(29:18-24)。

這一連串失敗行動的結果是:女兒米甲愛大衛(18:28)、兒子約拿單愛大衛(19:1)、王的臣僕愛大衛(18:22) 、百姓愛大衛(18:7)。

嫉妒今天仍然在人心裏做祟。我們對做王不見得有興趣,但對在事業成功的人的羨慕,也很容易轉變成嫉妒。尤其是看到自己同儕、或後輩的興起,嫉妒心不知不覺的就萌起了。甚至,在屬靈上的成長、在教會的事奉也有這個可能性呢!

我曾經嫉妒過嗎?我的嫉妒帶來什麼?
我的嫉妒在神的掌權之下、可以發生任何作用嗎?

當我嫉妒的心開始發動時,求神來提醒我馬上在這條往下滑的路上回轉!

2015 讀經默想 – 撒上17章

4/23/2015 星期四 撒上17章

「大衛對非利士人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 (撒上17:45)

大衛和歌利亞的事蹟可以說是聖經中最著名、最常被傳述的故事之一。連一些經典文學和電影、如華納公司的「石中劍」,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可惜的是,因為從小就聽了無數遍;我們在下意識就把它當成了小孩的故事,就不再多思想其中的深意了。

事實上,撒母耳記上17章,在結構上有非常巧妙、用心的安排,那原來是為成人們去仔細研讀的。

歌利亞代表了憑箸自己有的能力及裝備,無知、又目中無人地把自己看成比生命更大的愚昧人。

大衛以一個局外人的角色進入這個情節的發展。他以清新的眼光來聽、來看以色列人遇到的難題。

他帶著以神為中心的眼光來到了以拉谷:他對以色列人表現的懼怕非常的奇怪和不解(17:26)。神的大能在他所了解的世界中是遠超過巨人、獅子、和熊的(17:34)。在戰場上大衛是沒有經驗的(17:28,39),但是,他並不是不知道神工作的方式(17:45)。

掃羅豈不是那位應該穿上戰衣、帶領以色列人、為神爭戰的王嗎?為什麼他還勉強大衛穿他的戰衣呢(17:38)?

掃羅的戰衣和鎧甲代表了我們經常依靠的裝備、和工具。有了這些,別人就把我們當成受過訓練、被認定的專家。裝備、和工具不是沒有用處,可是,在做主工的時候,神要的是基督的門徒:真誠、忠心、真正認識他、依靠他的門徒。

什麼是事情的真像?什麼是事實?

事實不完全的建立在我肉眼所看到的。我生命最主要的部份、也不是別人從外表看到的我。

只有當心被神充滿了之後,我看到的就不再全是那高大、又可怕的歌利亞了!

我的眼睛常看到的是什麼?
我用什麼角度來分析我所看到的?

在事奉上,我是使用我的裝備和工具?還是依靠我的裝備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