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王下18-19章

5/31/2015 星期天 王下18-19章

「百姓靜默不言、並不回答一句。因為王曾吩咐、說、不要回答他。」 (王下18:36)

曾聽一位學傳播的同學說,在歷史上最短、又最有果效的演講是記錄在1935年納椊的宣傳片「意志的勝利」(Triumph of the Will)。在那個影片的結束前,希特勒有段不到一分鐘的演說。

在擠滿納椊黨員的大堂、震耳欲聾的歡呼中,希特勒出現在講台。

待大家都安靜下來、摒息以侍以後,希特勒睜眼瞪著會眾,久久不發一言。

他伸出右手朝天,只說了這一句:「我們走!」接著,所有人都歇斯底里地高喊:「希特勒萬歲!勝利萬歲!勝利萬歲!」

這些人並不是在意志上決定朝勝利而行;而是在緊張的情緒中,突然放鬆了後,任憑感情在無法控制之下,盡情的發洩。

我們現在都知道,那帶來的結果,不是意志上的勝利,而是完全、澈底的失敗。

列王記下18章記載了一個非常相似的緊張時刻,百姓在極大的壓力下,他們的表現卻完全相反:「靜默不言」(18:36)。

亞述王的大軍逼城(18:13),猶大王希西家傾家蕩產地求和不成(18:14-16)。

在耶路撒冷城上的百姓,聽到了亞述的將軍拉伯沙基對他們的心戰喊話:除了立刻投降之外,他們會像以往抵抗亞述的國家、城邑一般,完全被剿滅、沒有一個活口(18:34,35)。

百姓該怎麼回應呢?縱然是心裏千頭萬緒、七上八下;但是,他們選擇了聽從王的吩咐:靜默不言、並不回答一句(18:36)。

因為百姓如此的反應,希西家王才有機會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19:1)、有機會見先知以賽亞(19:2)、有機會聽到神拯救的應許(19:20-34) 、有機會後來看到神為他們爭戰、得勝(19:35-37)。

今天,不論在教會、在辦公室、甚至在社會中,都常常遇到懷疑論者(naysayer)傳佈令人又有興趣、又擔心的傳言。

問題是我對這些事情的反應如何?

熱心地高喊:我們跟著走!
還是靜默不言、並不回答一句?

是不是該先到神面前傾訴呢?

2015 讀經默想 – 王下16-17章

5/30/2015 星期六 王下16-17章

「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那領他們出埃及地、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華他們的神、去敬畏別神、隨從耶和華在他們面前所趕出外邦人的風俗、和以色列諸王所立的條規。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違背耶和華他們的神、在他們所有的城邑、從瞭望樓直到堅固城、建築丘壇.在各高岡上、各青翠樹下、立柱像和木偶、在丘壇上燒香、效法耶和華在他們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的、又行惡事惹動耶和華的怒氣。」 (王下17:7-11)

人為什麼會做一些行為上的選擇?這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社會學家非常有興趣的題目。

社會學家做了許多研究分析,來探討遺傳、性別、原生家庭、教育程度、社會環境、文化背景…等各種因素,但忽略了人的(犯罪)本性、和意志上的選擇。

由於這些分析的廣傳,人習慣地把自己的行為解釋成:一些不可抗拒的外在因素所造成的結果,卻忽略了自己要負的責任。

列王記下16,17章記載了北國以色利的亡國、也做了為什麼下場如此悲慘的分析。

一路讀到此處,我們應該對這個問題有很明確的答案:就是這些列王違反了十誡的第一誡「除了耶和華以外,不可以有別的神」(出20:3)。

但是,聖經上的定論「這是因…」卻不是我們所想像的:「以色列人得罪…耶和華」(17:7)、「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違背耶和華他們的神」(17:9)。以色列的眾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以色列的眾人明明知道不可以拜別的神,卻「暗中」行不正的事。他們能怪罪於列王不正確的帶領、及偶像充斥的環境嗎?

是以色列眾人自己選擇了「隨從耶和華在他們面前所趕出外邦人的風俗、和以色列諸王所立的條規」(17:7,8)。

雖然,他們處在以色列諸王所立的條規之下,但是不是要循例照著這些違反十誡的條規去做,卻是每一個人自己作的選擇、自己要負的責任。

今天,我很容易指出下一代找藉口、怪環境,不好好的珍惜學習的機會。

但是,在作主門徒的道路上,我是不是也期待著帶領我的人為我負懶散的責任?
我是不是也怪工作、家庭的責任,使我無法專心跟隨主?

2015 讀經默想 – 王下14-15章

5/29/2015 星期五 王下14-15章

「因為耶和華看見以色列人甚是艱苦.無論困住的自由的、都沒有了、也無人幫助以色列人。耶和華並沒有說要將以色列的名從天下塗抹.乃藉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拯救他們。」 (王下14:26,27)

照常營業(Business as usual)常常是用在商業、或政界上的句子。它的原意是好的:當一切平順的時候,最好是維持現狀,不要輕舉妄動、多做改變,以致於產生了不必要的變數。

但在當今的商業、或政界上,business as usual己經變成一個不好的辭彙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爭取進步、很快就會被淘汰掉。

讀到列王記下,可以一再地看到這幾個句子:「只是丘壇還沒有廢去」(14:4,15:4,35)、「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一切罪」(14:24,15:9,18,24,28)。

不論是北國以色列、或南國猶大;不論是王在位的長(14:23)或短(15:8);不論是戰場上的勝(14:25)與負(15:29);聖經對於列王的蓋棺定論不是在政治、軍事、或是經濟上的成就或失敗,而是在與神關係上面的真誠與否。

在這一段先知以利沙過世(13:14-20)的時間中,除了先知約拿對耶羅波安二世的預言(14:25)之外,這些君王聽不到其他先知的聲音,也沒有祭司事蹟的記載。

當先知、祭司都先後失去了他們的作用時,君王只有照章辦事、business as usual。這些君王似乎不在意國家的屬靈景況、也不知道生民的疾苦(14:26)。

在這個暗淡的時期,耶和華看見了以色列人甚是艱苦、仍然帶給他們拯救、不讓以色列的名從天下塗抹去(14:27)。

今天,世界也要我們以為,政治、軍事、或經濟是與宗教信仰毫無關係的;而且,宗教信仰要完全地被排除在政治、軍事、經濟、甚至在教育之外。

我們也都習慣了這種分法,似乎信仰只是在教會裏才要談的;business as usual己經成為我們對信仰的看法。

是不是有這個可能:我今天享受的只是出自耶和華的憐憫、沒有把這個國家的名從天下塗抹而己呢?

我還能夠business as usual嗎?

2015 讀經默想 – 王下11-13章

5/28/2015 星期四 王下11-13章

「但約蘭王的女兒、亞哈謝的妹子約示巴、將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從那被殺的王子中偷出來、把他和他的乳母、都藏在臥房裡、躲避亞他利雅、免得被殺。」 (王下11:2)

「趙世孤兒」是根據春秋時期晉朝貴族趙氏遭滅門之後,幸存下來的趙氏孤兒趙武、長大後為家族復仇的故事。其中曲折離奇的情節是後人加進去的,卻成了自元朝之後,歷久不衰、百看不厭的劇本。

聖經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歷史記載,但它的重點不是在冤冤相報的復仇,而是在神的約是如何的成就。

耶戶的兇殘不只在北國以色列中,也影響到了南國(11:1)。亞他利亞在猶大國的篡位及剿滅王室,直接影響到了神對大衛的約定(撒下7:12-16)。如果猶大的王室完全被消滅,神的應許豈不是要落空了?

神旨意的成就,不只是在人敗壞的行為當中(昨天的默想),也在人正當的選擇中。

雖然先知以利沙是神直接的代言人,但當耶何耶大發揮了他做祭司的職份時,他成為改革的動力、點燃了復興的楔機。他幫助約阿施登基(11:4-21)、他輔導約阿施做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12:2)。

在約阿施時代中,聖殿的整修很明顯地表達了神的眷顧與同在(12:11-15)。眾祭司停止了私立挪用奉獻的錢是道德、操守的恢復(12:7-10)。

當神的道興起的時候,不僅是王室、與政治的復興,眾百姓才是神所關心的:「國民都歡樂、閤城都安靜」(11:20)。

當大衛之約遭受到斷絃之危時,約示巴(11:2)和耶何耶大做了他們該做的事。

今天,歷史的更替和走向,也處在一個危脅的時刻。但可以確定的是:它一定要走在神的全權之中,神仍然要藉著少數的幾個人來扭轉這個時代。

雖然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成為時代轉變的樞紐,但我可以做的是知道神的心意、警醒禱告。或許可以像但以理一樣,帶來了時代的改變(但9:2-20)。

問題是我有這個心志嗎?

2015 讀經默想 – 王下9-10章

5/27/2015 星期三 王下9-10章

「…約蘭說、打發一個騎馬的去、迎接他們、問說、平安不平安。騎馬的就去、迎接耶戶、說、王問說、平安不平安。耶戶說、平安不平安與你何干.你轉在我後頭罷。守望的人又說、使者到了他們那裡、卻不回來。王又打發一個騎馬的去.這人到了他們那裡、說、王問說、平安不平安。耶戶說、平安不平安與你何干.你轉在我後頭罷。」 (王下9:17-19)

歷史中因改朝換代,給百姓所帶來的戰爭都是痛苦的。

對基督徒來說,因為我們相信神是掌管歷史的,所以,歷史上的戰爭、所帶出來的死亡,神是不是也得負上這些責任呢?這是相當惱人的難題。

在北國以色列王朝的歷史中,耶戶的篡位可以說是最血腥的一章,聖經也毫無隱瞞地把其中的細節記錄下來(9:1-10:28)。

耶戶殺了以色列王約蘭(9:26)、殺了猶大王亞哈謝(9:27)、使皇太后耶冼別死無完屍(9:37)、使亞哈王的七十個兒子被斬首(10:8)、殺盡了亞哈謝王室的四十二人(10:14)、也在擠滿巴力廟的巴力祭司大行屠殺、沒有留下一個活口(10:25)。

最不可思議的是,這整個過程似乎是從耶和華膏耶戶作以色列王(9:1-10)開始的。所以,人可以說神要為耶戶的血腥負責嗎?

這個問題,如果從一再出現的「平安」這個字來想,說不定可以幫助我們找出聖經中所要表達的含意。

平安在希伯來文叫shalom,是指神和自然的和諧、加上神和人的和諧,帶給了人和人之間的和睦。所以,人們以shalom來彼此問安時,不僅是表示你、我之間是和平相處的,更是在強調神和你、神和我都是和諧的,所以,我們可以彼此分享從神來的平安。

約蘭的臣僕開始問耶戶「平安麼」的時候(9:11),耶戶心己經想造反了,沒有平安。

約蘭打發的兩位騎兵問平安不平安的時候(9:17-19),耶戶己經把自己當為平安的標準了,沒有平安。

約蘭親自問耶戶平安麼的時候,耶戶的弓箭己經要開滿了(9:23),沒有平安。

耶冼別諷剌的以「射殺主人的心利,平安麼」問候耶戶時(9:31),她己經知道她的平安己經過去了。

從外表看起來,人的敗壞成就了神的旨意;但是神的平安根本不存於在其中的過程。誰要為耶戶的血腥負責?

神是掌管歷史的走向,人卻是要向自己的行為負責。

今天,我與神平安嗎?
我與我的配偶平安嗎?
我與我的弟兄姊妹平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