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約書亞 8:1-9:27

5/25/2017 星期四 約書亞 8:1-9:27

「以色列人受了他們些食物、並沒有求問耶和華。於是約書亞與他們講和、與他們立約、容他們活著,會眾的首領、也向他們起誓。
」 (書9:14,15)

有人說:人生就是在不斷的巧合中、做一些不經意的選擇,所造成的過程。

如果人真的是這麼無法自主、全憑環境及際遇決定一生,也就不必為自己的選擇負什麼責任了;反正都是緣分!

我們所做的決定,常是隨著經驗和環境改變;尤其在順境中,最喜歡聽的就是他人稱讚、恭維的話。

以色列人在耶利哥、和艾城兩個截然不同的戰役中,學到了不少在爭戰中得勝的功課:要除罪、要信靠神。

然而,他們還沒有學習到的是:怎麼在得勝之後的生活中,仍然是得信靠神。

在以色列人即將面對六王聯軍的爭戰之前(9:1-2)、基遍人好聽的話的確能讓以色列人耳朵順暢、心裡愉快。

於是,以色列人就很自然的受了基遍人的些食物,與他們講和、與立約。

只是,聖經上的評語:「並沒有求問耶和華」,讓我們讀起來心有不安。

雖然,神也讓以色列人繼續守在他們匆促一時的誓言;但這確是明顯的違反了先前神要求「滅絕這地一切居民」的命令。

今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大小決定,雖然並不是一定得事事求問耶和華;但我們也容易像當年的以色列人一樣:除非了解到事情超過自己所能掌控的,絕大部份的事還是照著自己的經驗,下意識的就做了決定。

然而,聖經告訴我們的原則卻是:「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察驗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是我們的操練;當我們的生命主權交給主了,察驗神的的旨意應該是不勉強、又很自然的事了。

2017 每日讀經 — 約書亞 7:1-8:17

5/24/2017 星期三 約書亞 7:1-8:17

「以色列人在當滅的物上犯了罪。因為猶大支派中、謝拉的曾孫、撒底的孫子、迦米的兒子亞干、取了當滅的物。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眾人在亞干身上堆成一大堆石頭、直存到今日.於是耶和華轉意、不發他的烈怒。因此那地方名叫亞割谷、直到今日。〔亞割就是連累的意思〕」 (書7:1,26)

許多在職場的人都知道:當一項工作圓滿結束後,少不了一番慶祝;反之,當一項工作不幸失敗以後,少不了一個檢討會議(postmortem meeting,postmortem 原意是驗屍)。

艾城之戰是聖經中記載以色列人進迦南,繼耶利哥的勝利後的第二場戰爭,也是他們的第一場敗戰。

在這場戰役中,以色列人照著他們的往例,先派人偵察戰情(7:2)、再制定戰術(7:3),然後才開始展開行動(7:4);但他們居然被打敗了(7:5) !

以色列人希望找到失敗原因的心情,應該與現代人的檢討會議差不多。

如果在今天,有不同的專家、學者可以提供分析報告。就如:只派三千人,是不是太輕敵了(7:4)?

但約書亞便和以色列的長老與現代人的做法不一樣:他們把灰撒在頭上、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俯伏在地、直到晚上。(7:6)

屬靈的爭戰,得用屬靈的分析、得找屬靈的答案。而屬靈的答案是神給的:「以色列人犯了罪、違背了我所吩咐他們的約、取了當滅的物.又偷竊、又行詭詐」(7:11)。以致於應受祝福的、反成被咒詛的(7:12)。

「我…看見…就貪了」 (7:21)是亞干的回答。從耶和華的怒氣,到耶和華轉意之間所發生的事,不只在亞干的認罪,也是在眾人對他的懲治。

這對亞干是過於嚴酷嗎?「連累」在短短的二節(7:25,26)中出現了三次。可見得所強調的是一人犯罪、全體受連累。

約書亞記第七章的頭一節從耶和華的怒氣發作開始,最後一節在耶和華轉意、不發他的烈怒結束。

中間所夾的發展是:(1) 取當滅的物、(2) 連累了眾百姓、(3) 滅了貪心的人。

今天,我是否也常常用我的邏輯、和我的經驗來找問題的答案?

我是否常用以屬靈的眼光來看事情?

我有可能像約書亞一樣在耶和華的前面、俯伏在地、直到晚上?

我做選擇的時候,想得到那些人會受我決定的連累嗎?

我貪嗎?在那些方面我容易貪?我能承受得了耶和華的烈怒嗎?

2017 每日讀經 — 約書亞 5:1-6:27

5/23/2017 星期二 約書亞 5:1-6:27

「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約書亞到他那裡、問他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他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 (書5:13,14)

當孩子們還小、與父母一起看電影的時候,他們常問的問題是: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其實,這也是在我們大人心中常啄磨的問題—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好人與壞人的區分是在於他是與我有利呢、還是有害的。

在危急中,這種分辨心態尤其明顯。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進迦南的第一戰之前,他的心必然被這場戰爭勝負的重擔所佔滿了。

所以,當他突然看到了一個人、手裡的刀己經拔出來的時候,他頭一個反應就是:他是是好人、還是壞人?

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有人問林肯總統:「打戰之前,你們禱告、南軍也禱告。但只有一方能打勝,神倒底要聽你的禱告呢?還是他們的禱告?」

林肯的回答是:「先生,我關心的不在神是不是站在我這一邊;我最關心的是我是不是在神這一邊。因為,神永遠是對的。」

「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5:14) 就是如同林肯的回答。而「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就是我該有的回應。

今天,有什麼事在困撓著我?

我是不是把身邊的人都標籤成「讚成我的人、還是反對我的人?」

我是不是該轉變一個以神的角度來重新檢視我的喜怒哀樂?

主啊!請你來作我的元帥!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

2017 每日讀經 — 約書亞 3:1-4:24

5/22/2017 星期一 約書亞 3:1-4:24

「日後你們的子孫問你們說、這些石頭、是甚麼意思?你們就對他們說、這是因為約但河的水、在耶和華的約櫃前斷絕,約櫃過約但河的時候、約但河的水就斷絕了。這些石頭要作以色列人永遠的紀念。」 (書4:6,7)

不論從電影、傳記,或從個人的接觸,我們中國人對猶太人的一個比較正面的印象是:就像中國人一樣,他們是一個非常注重家庭關係、及傳統文化的民族。

然而,與中國人不一樣的是: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維持,是基於一種民族的感情;並不是建築在一個整全的思想架構之中,以至於連傳統文化的價值,不時的都要隨著政治的風向,做它定位的調整。

猶太人對傳統文化的遵重,想必有它聖經的根據和影響:「日後你們的子孫問你們說」這句話,在聖經出現過許多次(申6:20, 書4:6,22:27);可見,神是期望猶太人的子孫問這些問題的。

為什麼子孫會問這些問題呢?孩子們的好奇心固然是無法否認的,但從父母的角度來說:做長輩的一定是非常重視這些傳統,而這些傳統又與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他們觀察到別人所做的不一樣;他們才會好奇的提出這些問題。

今天,對生活在北美的第一代中國人來說,我們還知道一些到地的中國人傳統文化;但對我們的孩子們人來說,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頂多只是一知半解的。

然而,我們常聽到我們的孩子們問:是甚麼意思呢?如果是不常聽到的話,不可能先怪孩子們,倒要先問一問自己:我想要給孩子們留下的文化遺產是什麼?

對基督徒來說,基督的真理是遠超過文化的;所以,我們也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力氣在中國文化、北美文化的異同打轉,而是要設法讓孩子們對聖經有興趣、對福音有體會、對文化有超然及工整的看法。

日後我們的子孫問我們說、「這些記念物品、是甚麼意思?」

我們就對他們說、「這是我從前在困難、迷惘的時候,神的恩典臨到我、帶領我走過那段辛苦的日子,今天才可能有你們。今天你才有機會問我:這是甚麼意思?」

2017 每日讀經 — 約書亞 1:1-2:24

5/21/2017 星期日 約書亞 1:1-2:24

「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 (書1:2)

人在身體上、人格上、或靈性上的成長,大多是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的。

但一個人生命中的重大改變,卻常常不是由於自己刻意的經營,而是因一些自己無法掌握的外在客觀環境改變,成了他一生的關鍵的時刻。

摩西的死就是約書亞一生的關鍵的時刻。約書亞很早就開始跟從摩西,他聽從摩西的吩咐,去爭戰(出17:9)、陪著摩西上山領律法(出24:13)、探迦南(民14:6)、也曾受到摩西的按手,分享了一些摩西的尊榮(民27:18)。

約書亞是一個忠心的跟隨者,他習慣地在摩西的帶領之下,他所聽到的耶和華的話,都是經過摩西轉述的。

摩西就像一棵大樹,一直穩穩地豎立在約書亞身邊。

現在,摩西死了,耶和華也直接向約書亞說話了:「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了以後、耶和華曉諭摩西的幫手嫩的兒子約書亞」(1:1)。

耶和華一開始就說到了他的痛處—摩西死了!(1:2)

約書亞難到不知道他的恩師離去的事嗎?(申34:5-7)

也許,他的哀慟還沒有完全恢復呢!(申34:8)

但是,神的工作沒有停頓的時間,神要約書亞從悲傷中出來,他要帶領眾百姓過這約但河。(1:2)

我們也可能有難以承擔的重責 (big shoes to fill);但以色列人對約書亞期盼之高,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約書亞也知道前面道路是不容易的:「趕出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耶布斯人」(3:11),那正是上一代人所懼怕的強敵。

約書亞面對眼前的困難,他的信心從那裡來呢?就在神的話—「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1:9)

今天,我的心憂傷、沈重嗎?

我怎麼樣從沈重的心中走出來?

我的懼怕是什麼?我的使命在那裡?

我有什麼選擇?

這律法書不可離開我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我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我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我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我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我的神必與我同在。(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