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015 星期四 士11-12章
「亞捫人攻打以色列的時候、基列的長老到陀伯地去、要叫耶弗他回來。對耶弗他說、請你來作我們的元帥、我們好與亞捫人爭戰。」 (士11:5,6)
真正的英雄能造時勢,但絕大多數的時候是時勢造英雄。當時勢一過,這些英雄也都消聲匿跡了。這種現象在美國政壇上經常出現:總統剛當選的時候,人氣旺盛;但蜜月期過了之後,民調的讚同率就一直住下滑。
耶弗他作士師,並不因耶和華的設立,而是領袖與眾人默認的結果。他成為領袖的資格,一開始就籠罩著令人懷疑的陰影。「是個大能的勇士、妓女的兒子」(11:1)、「有些匪徒到他那裡聚集、與他一同出入」(11:3)。
耶弗他的出生、成長環境是令人質疑的;但以色列人在情急之中,似手並不怎麼在乎、也不求問耶和華。他們為了解決眼前的危脅,看重耶弗他的作戰能力過於他的品德。正如我們現在的選舉:公私分明,只要能辦事就好;私生活是別人不可以干預的。
耶弗他不但是位好的戰士,也是一位知道歷史的政治家、及辯論人才(11:12-27)。可惜的是,他的政治手腕並沒有達到任何果效。這是神的安排,因為耶和華的靈在政治外交之後,才臨到他身上。
這一位大能的勇士,對耶和華的認識不清楚。因為,他把人當燔祭獻上是律法書上不准許的(利20:1-5) 。他顯然是把迦南的風俗混雜到自己的信仰中間,這讓他失去了他獨生的女兒。聖經對他作戰的得勝記載不多(11:32,33);相對之下,他這個愚蠢的起願記載反而詳細(11:31-40)!
除此之外,耶弗他不以恩賜來行使耶和華的旨意;反將它浪費在支派間的爭門和個人的報復上。在那個衝突中,雙方都完全不尊重耶和華。
耶弗他成為集體屠殺其他支派的領袖人物, 他的殘酷從四萬二千的以法蓮人被殺可看得出。神不記念他在亞捫人的勝仗—僅兩節經文;倒再一次詳細記載了他的抱復行為(12:1-6)。所以,藏在其中的褒貶之意是非常明顯的!
今天,我重視的做事能力呢?還是品格操守?
我羨慕的是恩賜才幹呢?還是那給人恩賜才幹的主?
我的信仰是有根有基的出自神的話呢?還是憑我的想像和感覺?
我是不是常常思考我所做的事,真的是蒙神記念的嗎?